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培养的一点启示
【作者】 何举秀
【机构】 甘肃省临夏县三角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课前要精心准备,课堂上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自己去发现并掌握知识,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探讨了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知识逻辑性非常强,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不断地分析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锻炼他们的解题思维,培养创造思维。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在良好的培养模式下才能培养出更好的、更优秀的学子。
一、直觉思维的特点
1、简约性
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做出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但是它却清晰地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2、创造性
现代社会需要创造性的人才。直觉思维是基于研究对象整体上的把握,不专意于细节的推敲,是思维的大手笔。正是由于思维的无意识性,它的想象才是丰富的,发散的、使人的认知结构向外无限扩展,因而具有反常规律的独创性。
3、自信力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其二是来自数学本身的魅力。不可否认情感的重要作用,兴趣更多来自数学本身,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当一个问题不用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获得,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的策略
1、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根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讲,好奇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对那些比较新颖特别的事物才能产生良好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是很难做到这一点,学生在封闭的枯燥的教材中、单调的课堂上非常难获得热情和求知欲。教师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创建直观环境,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形象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以一种高度的思维型材料为主要表象进行一定的思维。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以自己已有的思维来探析教材,并且针对这些教材来形象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知识的原理和特征,从而能真实地判断,这样就能更好地对形象思维有一个促进作用。在形象思维中,想象是极其重要的。爱因斯坦曾这样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可以了解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激发形象思维的关键。
3、重视数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的牢固掌握和应用
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是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所以对数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的牢固掌握和应用是很重要的。所谓知识组块又称知识反应块。它们由数学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组成,并集中地反映在一些基本问题,典型题型或方法模式。许多其他问题的解决往往可以归结成一个或几个基本问题,化为某类典型题型,或者运用某种方式模式。这些知识组块由于不一定以定理、性质、法则等形式出现,而是分布于例题或问题之中,因此不容易引起师生的特别重视,往往被淹没在题海之中。在解数学题时,主体在明了题意并抓住题目条件或结论的特征之后,往往一个念头闪现就描绘出了解题的大致思路。这是尖子学生经常会碰到的事情,在他们大脑中贮存着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知识组块和形象直感,因此快速反应的数学直觉就应运而生。
4、重视解题教学
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有利于培养、考察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四个选择支中挑选出来,省略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也是培养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够明确,可以从多个角度由果寻因,由因索果,提出猜想,由于答案的发散性,有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5、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联想、猜想
直觉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由此可见,创造力与直觉密切联系。学校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直觉”的天赋,做更多的工作去发现并从低年级起便开始发展学生的直觉天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启发学生运用直觉思维大胆猜测和设想,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受逻辑形式的约束自由地进行思考。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实际操作验证、分析归纳等教学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丰富的图片,联想这些截面图与实际立体图形的关系。学生为猜想与实际相符会感到极大的满足,更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样的教学过程,对训练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去伪存真,迅速做出预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十分有益的。
6、培养对错题的反思意识
对于错题的整理与反思是纠正错误、加深印象和提高成绩最有效的办法。而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做得还不够好。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错题反思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做硬性的要求,使学生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中去发散思维,得到新的启示。学生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在做一道题时,反复思考都得不到答案,但是一经别人的提点或者一看答案解析,就立马想到了做法,实际上这还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学生要培养错题反思、整理的意识,在了解标准答案的同时还要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进行着重的记忆,在造成解题障碍的环节上多下工夫。另外,学生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往往能收获新的解题方式,或者能对题目有更深的理解,这些都是思维锻炼的方式。
综上所述,直觉(灵感)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直觉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银妹.“探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02)
[2]陈美娟.贴近现实.让数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3]孙咏梅.谈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04).
关键词: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知识逻辑性非常强,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不断地分析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锻炼他们的解题思维,培养创造思维。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在良好的培养模式下才能培养出更好的、更优秀的学子。
一、直觉思维的特点
1、简约性
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做出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但是它却清晰地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2、创造性
现代社会需要创造性的人才。直觉思维是基于研究对象整体上的把握,不专意于细节的推敲,是思维的大手笔。正是由于思维的无意识性,它的想象才是丰富的,发散的、使人的认知结构向外无限扩展,因而具有反常规律的独创性。
3、自信力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其二是来自数学本身的魅力。不可否认情感的重要作用,兴趣更多来自数学本身,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当一个问题不用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获得,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的策略
1、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根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讲,好奇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对那些比较新颖特别的事物才能产生良好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是很难做到这一点,学生在封闭的枯燥的教材中、单调的课堂上非常难获得热情和求知欲。教师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创建直观环境,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形象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以一种高度的思维型材料为主要表象进行一定的思维。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以自己已有的思维来探析教材,并且针对这些教材来形象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知识的原理和特征,从而能真实地判断,这样就能更好地对形象思维有一个促进作用。在形象思维中,想象是极其重要的。爱因斯坦曾这样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可以了解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激发形象思维的关键。
3、重视数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的牢固掌握和应用
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是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所以对数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的牢固掌握和应用是很重要的。所谓知识组块又称知识反应块。它们由数学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组成,并集中地反映在一些基本问题,典型题型或方法模式。许多其他问题的解决往往可以归结成一个或几个基本问题,化为某类典型题型,或者运用某种方式模式。这些知识组块由于不一定以定理、性质、法则等形式出现,而是分布于例题或问题之中,因此不容易引起师生的特别重视,往往被淹没在题海之中。在解数学题时,主体在明了题意并抓住题目条件或结论的特征之后,往往一个念头闪现就描绘出了解题的大致思路。这是尖子学生经常会碰到的事情,在他们大脑中贮存着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知识组块和形象直感,因此快速反应的数学直觉就应运而生。
4、重视解题教学
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有利于培养、考察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四个选择支中挑选出来,省略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也是培养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够明确,可以从多个角度由果寻因,由因索果,提出猜想,由于答案的发散性,有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5、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联想、猜想
直觉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由此可见,创造力与直觉密切联系。学校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直觉”的天赋,做更多的工作去发现并从低年级起便开始发展学生的直觉天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启发学生运用直觉思维大胆猜测和设想,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受逻辑形式的约束自由地进行思考。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实际操作验证、分析归纳等教学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丰富的图片,联想这些截面图与实际立体图形的关系。学生为猜想与实际相符会感到极大的满足,更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样的教学过程,对训练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去伪存真,迅速做出预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十分有益的。
6、培养对错题的反思意识
对于错题的整理与反思是纠正错误、加深印象和提高成绩最有效的办法。而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做得还不够好。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错题反思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做硬性的要求,使学生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中去发散思维,得到新的启示。学生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在做一道题时,反复思考都得不到答案,但是一经别人的提点或者一看答案解析,就立马想到了做法,实际上这还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学生要培养错题反思、整理的意识,在了解标准答案的同时还要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进行着重的记忆,在造成解题障碍的环节上多下工夫。另外,学生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往往能收获新的解题方式,或者能对题目有更深的理解,这些都是思维锻炼的方式。
综上所述,直觉(灵感)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直觉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银妹.“探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02)
[2]陈美娟.贴近现实.让数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3]孙咏梅.谈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