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激活语文课堂气氛愉悦学习初探
【作者】 孙道伟
【机构】 青岛市胶州市洋河镇洋河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当前,不少语文教师仍然被课堂上单调、沉闷的气氛所困扰,他们为此忧心忡忡,乃至于怨天尤人,这种状况导致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少”、“慢”、“差”、“费”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这一“瓶颈”,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将本人的几点粗陋的经验与体会写出来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引,巧妙地创设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凡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重视导语的精心设计。
一个精彩的导语往往会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一下子抓住学生那年轻火热的心。有的蕴情,以情动人。一位老师教授冰心小诗《纸船》所设计的导语就值得称道:首先他让学生交流各自查找的关于冰心的生平及创作资料,使学生对冰心各阶段的创作主题及风格有个初步认识,使其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渐渐丰满,具体可感;然后他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小诗的写作背景,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吸引着他们走进冰心那优美感伤的意境中去。笔者认为,这位老师的导语好就好在其语言洗练,生动,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了学生,方能取得如此良效。
有的含理,以理服人。如我校的韩老师在教授《死海不死》一文时,导入新颖,引人入胜。其做法:将一只鸡蛋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要求学生观察露出水面的部分有多大,再慢慢向量筒里加盐,提醒学生观察鸡蛋的露出水面部分大小的变化。学生仔细观察,很快得出结论:鸡蛋露出水面的部分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老师适时发问:为什么人被投进死海中不会被淹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纷纷发言,各抒己见。
二、议,双向的讨论与交流
课堂上老师一味讲析,唱独角戏固然不成。“热闹是你的,我们什么也没有”,学生漠然“看戏”,无法进入角色,那么,我们称之为启发式的问答法呢?也是不成。老师一问,学生一答,唱和之间,仍然冷落了大部分学生,使之陪坐冷板凳。因此,想让全体学生“入戏”,让课堂动起来,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向交流,即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具体过程可以这样操作:教师提出深浅适宜,涵盖面广,具有启迪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讨论时,老师应力求对每一小组给予指导,这样就广泛地实现了师生交流。其好处是既能为学生指点迷津,又能激发学生积极讨论的热情,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至于生与师的交流,则是由学生质疑,教师解答。显然地,这样做比老师问学生答更趋向科学化合理化,因为它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国哲学家有一段话“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以肯定结束。”可以此作为这个问题的极好的注脚。
三、联,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初中学生生活阅历浅,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接触新鲜知识,联想和想象力丰富。针对这个特点,作为老师应当充分使用各种手段,创设情景,深入发掘他们的联想和想象的潜力。如在教授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时,老师在充分解释了时代背景后,应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笔画出心中的街市;或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扩写这篇文章。这时候,老师要发挥他的主导作用,大胆肯定学生的二次创作,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很容易打开了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情绪就会兴奋起来,思维就会活跃起来,课堂气氛也会随之热烈起来,活跃起来。
还如春游、写生、做游戏等等诸如此类的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和联想,这样学生就会常常感受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自豪。学生的心灵与思维就可以振动想象和联想的翅膀翩跹飞出课堂,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自由翱翔。
四、和,氛围的和谐与宽松。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都有深刻的影响,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生动风趣的课堂语言都会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堂气氛就会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学生学的轻松,学的主动,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授“至爱亲情”一单元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在欢畅的曲子中,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我泛读课文《亲情如灯》中的一个片段:亲情是什么?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游子,因为工作忙,很长时间没有回家看望老母亲了。这一年的春节,他终于回家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他远远地望见村头他家的大门前挂着一盏灯。回到家里见了老母亲才知道,自从他离开家出走,他家门口就挂上了一盏灯——照亮儿子回家的路。
这就是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悠悠的亲情,这缠绵的亲情,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是的,亲情如灯,一位名人说过“家,就是有人点了灯在等你。”和谐静谧的氛围,将学生的思绪带回到温馨而充满亲情的家中,掀动起他们记忆的翅翼,让浓浓的亲情浸润包围着他们。然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堂设置的情境中,师生们共同走进《背影》,步入《我的母亲》……
总之,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气氛,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随着新课改新理念的深入人心,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语文课活跃起来,有效地激活语文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就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的思维“轻舞飞扬”。
一、引,巧妙地创设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凡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重视导语的精心设计。
一个精彩的导语往往会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一下子抓住学生那年轻火热的心。有的蕴情,以情动人。一位老师教授冰心小诗《纸船》所设计的导语就值得称道:首先他让学生交流各自查找的关于冰心的生平及创作资料,使学生对冰心各阶段的创作主题及风格有个初步认识,使其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渐渐丰满,具体可感;然后他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小诗的写作背景,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吸引着他们走进冰心那优美感伤的意境中去。笔者认为,这位老师的导语好就好在其语言洗练,生动,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了学生,方能取得如此良效。
有的含理,以理服人。如我校的韩老师在教授《死海不死》一文时,导入新颖,引人入胜。其做法:将一只鸡蛋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要求学生观察露出水面的部分有多大,再慢慢向量筒里加盐,提醒学生观察鸡蛋的露出水面部分大小的变化。学生仔细观察,很快得出结论:鸡蛋露出水面的部分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老师适时发问:为什么人被投进死海中不会被淹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纷纷发言,各抒己见。
二、议,双向的讨论与交流
课堂上老师一味讲析,唱独角戏固然不成。“热闹是你的,我们什么也没有”,学生漠然“看戏”,无法进入角色,那么,我们称之为启发式的问答法呢?也是不成。老师一问,学生一答,唱和之间,仍然冷落了大部分学生,使之陪坐冷板凳。因此,想让全体学生“入戏”,让课堂动起来,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向交流,即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具体过程可以这样操作:教师提出深浅适宜,涵盖面广,具有启迪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讨论时,老师应力求对每一小组给予指导,这样就广泛地实现了师生交流。其好处是既能为学生指点迷津,又能激发学生积极讨论的热情,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至于生与师的交流,则是由学生质疑,教师解答。显然地,这样做比老师问学生答更趋向科学化合理化,因为它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国哲学家有一段话“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以肯定结束。”可以此作为这个问题的极好的注脚。
三、联,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初中学生生活阅历浅,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接触新鲜知识,联想和想象力丰富。针对这个特点,作为老师应当充分使用各种手段,创设情景,深入发掘他们的联想和想象的潜力。如在教授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时,老师在充分解释了时代背景后,应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笔画出心中的街市;或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扩写这篇文章。这时候,老师要发挥他的主导作用,大胆肯定学生的二次创作,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很容易打开了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情绪就会兴奋起来,思维就会活跃起来,课堂气氛也会随之热烈起来,活跃起来。
还如春游、写生、做游戏等等诸如此类的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和联想,这样学生就会常常感受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自豪。学生的心灵与思维就可以振动想象和联想的翅膀翩跹飞出课堂,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自由翱翔。
四、和,氛围的和谐与宽松。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都有深刻的影响,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生动风趣的课堂语言都会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堂气氛就会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学生学的轻松,学的主动,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授“至爱亲情”一单元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在欢畅的曲子中,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我泛读课文《亲情如灯》中的一个片段:亲情是什么?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游子,因为工作忙,很长时间没有回家看望老母亲了。这一年的春节,他终于回家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他远远地望见村头他家的大门前挂着一盏灯。回到家里见了老母亲才知道,自从他离开家出走,他家门口就挂上了一盏灯——照亮儿子回家的路。
这就是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悠悠的亲情,这缠绵的亲情,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是的,亲情如灯,一位名人说过“家,就是有人点了灯在等你。”和谐静谧的氛围,将学生的思绪带回到温馨而充满亲情的家中,掀动起他们记忆的翅翼,让浓浓的亲情浸润包围着他们。然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堂设置的情境中,师生们共同走进《背影》,步入《我的母亲》……
总之,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气氛,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随着新课改新理念的深入人心,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语文课活跃起来,有效地激活语文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就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的思维“轻舞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