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作文评语“靓”起来
【作者】 张继华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板桥乡上马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标要求作文批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作文批改中要做到鼓励为主,在知识技能指导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创作才能。在写评语时,应充分挖掘学生作文的长处和优点,并给予充分的甚至夸大的肯定与赞赏。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信心,激发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但在考试制度的影响下,老师给学生下的评语通常是千篇一律:句子通顺、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等。学生对这样的评语激不起写作欲望,当然写作水平也无从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作文评语“靓”起来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作文评语要客观、公正,于细微处显真情。
学生将辛辛苦苦写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总希望得到老师恰当的评价,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学生作文的得意之处为老师欣赏时,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和对老师慧眼的认可。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容易升华到学习的动力,所以语文老师在写评语时一定要做到公正、无私、客观。不要因某些同学平时作文优秀就格外开恩,也不要因平时作文较差,就用固定的眼光看待。评语应因文而评,而不是因人而评。
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和评价,你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在对方看来,你是为他好,为他着想,这样双方的心理距离缩小了。写作文评语时,可运用这种效应。事实上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评语,最关心的不是技巧技能的点拨,而时颇费心思的从评语的字里行间,体察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每个人窥察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而波动。所以老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在字里行间寄予厚望,在一言一行中传递爱心。在语言形式上尽量委婉、商讨。少下指令断语、杜绝挖苦、嘲讽。学生一旦从老师的评语中读出了鼓励和希望,就会马上振奋起来,花费更多得心思去写作文。
二、作文评语要有文彩,彰显个性。
作文评语其实也是老师得作品,那种文字优美而富有个性的评语,那种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得评语,则是一种独特的美丽,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享受。如关于写景的文章,老师一般会写这样的评语:要学会观察,要仔细观察。学生觉得这样的评语枯燥无味。如这样写:“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只是缺少发现。文章的语言流畅,也写出了老师的感受。你是老师的知音,希望我们一起徜徉在文学的百花园里,采集一束束芬芳。”虽思想一样,但让学生领略到老师的文采,且让学生铭记在心。让学生感到老师也是一个文章高手,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反之,如果学生的作文文采蜚然,而老师的评语干瘪无味,那是极不相称的。
为达到“靓”的目的,评语有时可引用古典诗词,显得典雅庄重。如一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自己学习很用功,但效果不大。我在评语中写道:“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也可引用名言警句,用它作评语不仅鼓励学生更好的作文,还能教他怎样为人处世。也可引用优美歌词,如: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爱拼才会赢等富有哲理的优美的歌词。另外,在写评语时可适当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力求新颖活泼,评语一定会靓起来。
三、作文评语要有幽默感。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到导向鼓励的作用;而一句幽默的评语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乐于接受。前苏联教育家米哈尔.斯维特络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为什么不能放点盐呢?
我们欣赏鼓励性的评语,但并不是对学生作文中的毛病视而不见,闭而不谈。作文中说一些空洞的话那确实是败笔;辞不达意的地方,老师一定指出其错误所在;评价其不当的原因;明示其改正的方法;但评语措辞要真诚、幽默不可冰冷生硬。
四、作文评语要有鼓励性。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生将辛辛苦苦写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总希望得到老师恰当的评价,老师积极热情的期望,会感染学生。所以我们的评语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寻找闪光点。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决不只限于模仿,往往有不少创造。如果视而不见或恶意抹杀,将是学生最大的不幸。故评语应多肯定优点,抓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给予赞赏,激发其作文兴趣。例如:“老师真高兴,看到你的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证明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得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给他的语文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写下激励我不断努力的话,我至今还记得,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是您的话让我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成真了,我真心感谢您,老师!”可见,有时老师在学生作文中写下的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总之,评语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老师用评语,用爱心耕耘学生习作这片土地。只有这样才能谱写出师生友爱的新篇章,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作文水平。
但在考试制度的影响下,老师给学生下的评语通常是千篇一律:句子通顺、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等。学生对这样的评语激不起写作欲望,当然写作水平也无从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作文评语“靓”起来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作文评语要客观、公正,于细微处显真情。
学生将辛辛苦苦写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总希望得到老师恰当的评价,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学生作文的得意之处为老师欣赏时,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和对老师慧眼的认可。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容易升华到学习的动力,所以语文老师在写评语时一定要做到公正、无私、客观。不要因某些同学平时作文优秀就格外开恩,也不要因平时作文较差,就用固定的眼光看待。评语应因文而评,而不是因人而评。
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和评价,你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在对方看来,你是为他好,为他着想,这样双方的心理距离缩小了。写作文评语时,可运用这种效应。事实上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评语,最关心的不是技巧技能的点拨,而时颇费心思的从评语的字里行间,体察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每个人窥察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而波动。所以老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在字里行间寄予厚望,在一言一行中传递爱心。在语言形式上尽量委婉、商讨。少下指令断语、杜绝挖苦、嘲讽。学生一旦从老师的评语中读出了鼓励和希望,就会马上振奋起来,花费更多得心思去写作文。
二、作文评语要有文彩,彰显个性。
作文评语其实也是老师得作品,那种文字优美而富有个性的评语,那种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得评语,则是一种独特的美丽,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享受。如关于写景的文章,老师一般会写这样的评语:要学会观察,要仔细观察。学生觉得这样的评语枯燥无味。如这样写:“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只是缺少发现。文章的语言流畅,也写出了老师的感受。你是老师的知音,希望我们一起徜徉在文学的百花园里,采集一束束芬芳。”虽思想一样,但让学生领略到老师的文采,且让学生铭记在心。让学生感到老师也是一个文章高手,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反之,如果学生的作文文采蜚然,而老师的评语干瘪无味,那是极不相称的。
为达到“靓”的目的,评语有时可引用古典诗词,显得典雅庄重。如一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自己学习很用功,但效果不大。我在评语中写道:“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也可引用名言警句,用它作评语不仅鼓励学生更好的作文,还能教他怎样为人处世。也可引用优美歌词,如: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爱拼才会赢等富有哲理的优美的歌词。另外,在写评语时可适当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力求新颖活泼,评语一定会靓起来。
三、作文评语要有幽默感。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到导向鼓励的作用;而一句幽默的评语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乐于接受。前苏联教育家米哈尔.斯维特络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为什么不能放点盐呢?
我们欣赏鼓励性的评语,但并不是对学生作文中的毛病视而不见,闭而不谈。作文中说一些空洞的话那确实是败笔;辞不达意的地方,老师一定指出其错误所在;评价其不当的原因;明示其改正的方法;但评语措辞要真诚、幽默不可冰冷生硬。
四、作文评语要有鼓励性。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生将辛辛苦苦写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总希望得到老师恰当的评价,老师积极热情的期望,会感染学生。所以我们的评语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寻找闪光点。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决不只限于模仿,往往有不少创造。如果视而不见或恶意抹杀,将是学生最大的不幸。故评语应多肯定优点,抓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给予赞赏,激发其作文兴趣。例如:“老师真高兴,看到你的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证明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得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给他的语文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写下激励我不断努力的话,我至今还记得,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是您的话让我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成真了,我真心感谢您,老师!”可见,有时老师在学生作文中写下的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总之,评语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老师用评语,用爱心耕耘学生习作这片土地。只有这样才能谱写出师生友爱的新篇章,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