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的生活化回归的探究

【作者】 鲁彦华

【机构】 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抽象的学科,长期以来,高中政治课教学被视作“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和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绝大多数学生普遍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动力。高中政治课成为学生应付各种考试而必须不断机械记忆的条文,高中政治课教学成为绝大部分政治教师的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满堂灌式的说教。为了扭转政治课堂的这种被动局面,老师必须改变观念,分析新时代高中生的心理与现实需求,在政治课堂上做到:依托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教学中做到主题鲜明,环节清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基本要求。 
  关键词:更新观念;兴趣;回归生活  
  随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力求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效益.课堂教学永远是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的主阵地,而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总结出“情境——问题——探究——评价”。”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借助情境,围绕主题,层层设问,促进师生相互交流,突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经常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课本上的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和内容,而不注重联系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和运用有效的方法启发引导和教育学生。这样就容易使讲解缺乏生活化,生动性;使得政治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学生昏昏欲睡、心不在焉。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教学方式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政治教学效果。影响三维目标的实现,与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背道而驰。随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力求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效益。上好一堂政治课,必须依据现代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既定的生活化情景中不断互动和探究,从而自主获得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技能。教师主导课堂的过程中要做到主题鲜明,环节清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对知识点的点拨透彻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基本要求。在这些基本要求中,回归生活化的政治内容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容决定形式。
  高中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求,更是学生主体性要求。
  1、高中政治回归现实生活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又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德”是一种精神,“德”就是真善美的一种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倡导一种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公民个人的道德观念。“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评判的是非曲直标准,关乎人民的幸福安康,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要通过教育教学,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充分展现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力量、真理力量,增强学生的价值观自信,保持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培养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让政治课回归生活是由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求。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是符合学生自身需要的教学,对学生有意义的教育是建立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的理解和认同。学生的兴趣点主要在于: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有学生在家庭、学校、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高中政治课教学只有做到与学生的这些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听之入耳、内化于心。如讲哲学生活中的联系特殊性的知识时,从学生自身各个时期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与困惑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对这一难点瞬间得以理解与认同。
  3、让政治课回归生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因素。
  高中政治课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是传授科学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二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性格和独特的个性品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高中政治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来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即正确三观的培养是政治课所担负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和反思,在精力成功和失败中对比、选择,学会放弃和修正某种行为,自觉制定成长目标和方向,从而达到个人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完美统一。由此,政治科教学能否与生活结合,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能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长远大计。
  政治课教学能否真正的回归生活,达到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的效果和教师的精心准备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1、课前认真备课,研读教材,做好充分准备。
  备课是上课前的一个必要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钻研教材,准确掌握知识点,理清知识结构,把握重点难点。备课的中心是备学生,所以,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品格、方法等各个方面,学生知识的深浅、能力的强弱、品格的好坏、学习方法的优劣,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为此,要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接受度,了解学生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搜索教学素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社会信息的进步,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力求每节课知识点多,信息量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含金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书籍等多种有效的媒体手段。搜集大量的与学生认知实际相符合的材料和信息。另外还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使课本知识回归生活。例如,在上《经济生活》模块中《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内容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就是想办法把梳子尽量多地卖给和尚。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扮演推销员的角色进行产品模拟推销。俗话说:触景生情。呈现真实的生活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这样学生不仅能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进行教学。针对学生品格的多样性,表现为情绪波动、意志薄弱等现象,我们在引导时就要做到既要有爱心又要讲策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缺陷,如照搬语文、外语的朗读法,并加以单一化,就要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示范、疏导。可见,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素质。另外,学生的模仿性极强,教师传授知识的严谨态度、规范优美的板书、自然得体的教态、表达生动的语言、熟练的解题技巧、深刻灵活的理性思维等等,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2、精研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1)导语设计要新颖。新颖别致的导语,会引起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会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带着愉悦的情绪进入新知识的学习。(2)营造幽默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寓言,幽默的漫画,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含的哲理,增添对政治课的兴趣。(3)表扬鼓励及时到位,增强成就感。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感,不论何种层次的学生,哪怕答对一点,也要毫不吝啬的给与肯定,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以提高学生兴趣。
  先进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落实和发展,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最终真正实现政治课生活化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