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分层教学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蒙春兰

【机构】 广西南宁市横县百合完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由于知识储备水平、思维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往往会表现在某种程度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如何立足差异,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尤为关键。分层教学凭借其自身的特殊性,恰恰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难题。为此,文章以“分层教学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分层教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就其科学应用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发挥分层教学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积极效用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农村;高中地理教学
  1.分层教学概述
  提及分层教学,我们通常认为就是立足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以及表现出来的潜力倾向等,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几个水平相近的群体层次并加以区别,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分层教学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这种教学承认并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亦或是教学的途径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加以区别性对待,从而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取良好的发展。
  2.分层教学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
  要想更好地做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尤为重要,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储备水平等,然后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各种形式的测验中的成绩以及教师的课堂观察等,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我们分别用A、B、C来表示,其中A是基础知识扎实,理解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的学生;B则是基础知识一般、理解水平一般、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C则是地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相对较差的学生。
  2.2教案的设计应该是分层次的
  教案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分层教学的现实背景下,教案的设计也应该是分层次,要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总的来说,教案的设计应该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密切相连的,应该是在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而设计出来的,尤其是要分清哪些教学目标是共同的,哪些目标应该是分层次体现的。
  通常情况下,对于A层次的学生,是允许他们超进度学习,拓宽知识面,更多地接触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将这个称之为拓展性目标;对于B层次的学生,我们则是更多地要求他们循序渐进,系统、扎实掌握相关知识;对于C层次的学生,我们则是以其能够掌握地理教材中最为基础的知识为主要目标的。
  我们以《地球的运动》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就分层教学的目标设定展开分析,对于C层次的学生,其目标要求主要在于能够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速度等,明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主要地理意义;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在达成C层次学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如何形成的;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在掌握C层次和B层次目标的基础上,熟练运用本章节的相关知识去对各种类型的光照图进行准确判读。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的分层次设定可以说是分层教学的关键,也是关系到后续教学活动能否真正分层实施的关键所在。
  2.3课堂的教学应该是分层次的
  课堂教学分层次的重点应该是施教和练习的分层次。在高中地理的实际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是有所区别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建议秉承“放为主,放中有扶”的基本原则,重点在于加强对学生自学的引导;对于B层次和C层次的学生,则要坚持“扶为主,扶中有放”的基本原则,重点在于带领学生一起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前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使他们都能够获取更多的成功体验,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2.4作业批改与评价应该是分层次的
  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作业的批改与评价自然也应该是分层次的。关于作业,C层次学生的作业应该是最为基础、模仿性的题目为主,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其知识的熟练与内化;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作业的难度应该适当增大,从而让其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余力去进行思考;(下转第85页)(上接6页)而A层次学生的作业难度更大,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其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在评价方面,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自然也是不同的,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即便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也要采用合适的语言或者评语进行表扬式的评价,因为这对于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激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建议采用激励性质的评价,既要使其明确存在的不足,又要为其指出未来努力的方向;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竞争性的评价是最为恰当的,标准要高,要求要严,从而使他们更加严谨。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其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对于退步的学生,给予提醒与鼓励,如果继续跟不上的话,就将其调整为下一个层次。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恰当调整,既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持久保持。
  3.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分层教学的内涵和本质,也明确了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展开分层教学。为此,笔者建议,对于农村地区的高中地理教师而言,一定要在科学认识分层教学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科学划分层次的基础上,从教案的设计着手,通过课堂教学的分层次、作业布置的分层次以及评价方式的分层次等手段,切实做好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全面实现学生高中地理学习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汪忠琴.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2012,12:55-56.
  [2] 王新娥.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3,06:41-43.
  [3] 顾义.农村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探究 [J].文教资料,2011,02:19-20.
  [4] 苏少敏,江金如,郑群娣,李丽诚. 农村高中地理课程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2,08:23-24.
  [5] 卢清华.对高中地理课分层递进教学方式的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3,01:61-63.
  [6] 吕建林.浅谈分层教学法在数学地理课程标准下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