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

【作者】 朱马别克·马加海

【机构】 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化学教学主要以实验为基础,要想保证初中化学成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化学实验教学。本文对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提出了几点创新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力依据,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化学成绩。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中化学相较于初中化学来说难度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这个时候教师必须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知识消化程度,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尤其是实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保持良好的化学成绩,顺利完成高考。
  一、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
  (1)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方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增强实践训练,注重教学方法。
  (2)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集中了课堂上所有的话语权,对于这种情况,化学教师必须要试着去改变,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同时要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探索、多创新,进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学习经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3)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必须要注重实验过程,多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搜集学习资料,独立进行试验,独立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证其化学成绩,成功通过中考。
  二、创新教学模式
  1.实施生活化教学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和实际生活有一定联系的实验,保证实验的生活化。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时候可以进行“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通过一些生活实际案例来向学生解释这种现象,例如“汽水中含有大量气泡”,或者是自备二氧化碳气体用一次性注射器向水中置入,并让学生观察其反应。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这种实验。
  2.普及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是化学研究的根本意义,其核心内容就是保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尽量化学生产中的有害物质,从根本上保护自然环境。随着最近几年科技的发展,绿色化学逐渐得到了各国的高度关注与广泛应用。从本质上来讲,化学实验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量实施一些无污染或是污染小的实验,同时将绿色化学理念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尽量较少化学污染。
  3.实施多媒体教学
  目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的运用互联网技术。例如在进行一些危险系数高、操作比较复杂的实验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度媒体制作一个实验视频,创造一个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通过教学课件来了解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这样既减少了危险的存在有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也保证了学习效率。
  三、巧用数学知识,创新解题方法
  数、理、化这三门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将其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例如求有机物一般表达式的时候,可借用数列推导;求质量比可用到数学极限等数学方法等都比较常见的例子。极限法也可以叫做“极端假设法”。这种方法主要指的是在解题的过程中从比较极端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行极端假设,这样就可以将问题推向极限,使得看起来比较复杂繁琐的问题变得简单化,随后就可以求出极值,并确定其存在区间,然后再进行后期的判断推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这种对于可逆反应问题十分有效。如下:
  例如: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2(g)+3Y2(g)2Z(g)的反应,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依次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的是().
  A.c(Z)=0.5 mol·L-1; B.c(Y2)=0.5 mol·L-1;
  C.c(X2)=0.2 mol·L-1;D.c(Z)=0.4 mol·L-1
  【解析】假设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完全,则生成物Z的浓度为:c(Z)=0.4 mol·L-1,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备选项A、D中,c(Z)≥0.4 mol·L-1不合题意。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则c(X2)=0.2 mol·L-1,c(Y2)=0.6 mol·L-1,显然C也不合题意。
  【答案】B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变,新课改的实施也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找出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杨杰.解读高中化学常见习题解题方法[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5(3):43-45 .
  【2】刘兴伟.高考化学和奥赛化学试题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
  【3】赵子明.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创新教育的实施[J] .中学教学参考,2013,(26).
  【4】王达.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J] .科技资讯,2014,(18).
  【5】张兴友.对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新[J].课程学习,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