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巧用流行音乐欣赏激活高中音乐课堂
【作者】 肖 玉
【机构】 四川省通江县永安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欣赏 高中课堂 审美情趣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
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成了广大音乐教师深思的不足。高中生告别了天真稚嫩的孩提时代,已经从对一切事物的简单好奇,转向了对现实的探索与判断。感性的反应是高中生认识世界的唯一依据,理智的深思促使他们渴望成熟,渴望主动体验。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感悟,他们渴求知识,需要表达,需要交流,需要宣泄。在现在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对学生个性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基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衷,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效利用流行音乐对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是十分有利和必要的。艺术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高中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师必须思索和行动的。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策略毕业论文、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大量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倡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精心挑选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能从音乐中感受真善美。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
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才能把高中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思想,让学生很主动地参与到音乐鉴赏中来,优化师生双边活动,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探讨的条件,留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会与表达激发情感。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李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0.16
[2]周世春.让音乐审美之花盛开——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J].《新课程》,2012.08.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欣赏 高中课堂 审美情趣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
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成了广大音乐教师深思的不足。高中生告别了天真稚嫩的孩提时代,已经从对一切事物的简单好奇,转向了对现实的探索与判断。感性的反应是高中生认识世界的唯一依据,理智的深思促使他们渴望成熟,渴望主动体验。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感悟,他们渴求知识,需要表达,需要交流,需要宣泄。在现在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对学生个性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基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衷,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效利用流行音乐对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是十分有利和必要的。艺术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高中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师必须思索和行动的。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策略毕业论文、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大量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倡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精心挑选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能从音乐中感受真善美。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
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才能把高中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思想,让学生很主动地参与到音乐鉴赏中来,优化师生双边活动,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探讨的条件,留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会与表达激发情感。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李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0.16
[2]周世春.让音乐审美之花盛开——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J].《新课程》,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