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后进生转化的几点做法

【作者】 胡文燕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的永恒话题。然而,如何使这项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则有巧妙不同,就是一门艺术。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谈一下后进生转化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后进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任何一名学生都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而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们的行为习惯不好,不守纪律,成绩偏差,在老师眼里,他们是差生;在家长眼里,他们是不争气的孩子。学校的歧视、家庭的威压,使他们深感自卑和压抑,他们渴望改变环境,获得理解和尊重。所以尊重学生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尊重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教师如此,学生同样如此。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中国俗话也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因为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才能相长。尊重人格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人格。作为教师,应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
  二、转变后进生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每个学生并不是天生就是“差生”,他们也想努力,也想成功,他们也曾经努力过,只是经过短时间的努力之后,没有坚持到底又放弃了,时间长了,就不再努力,随之产生的就是自卑。自卑者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他们轻视自己,自暴自弃,总以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每当做一件事情时,总是过分地夸大困难,总是对自己的力量估计不足,前怕狼,后怕虎,他们仰望高耸入云的山峰,望而失畏,不敢抬步;遥望科学的彼岸,望洋兴叹,不敢泅渡。在他们眼里,理想就像柯罗连科所描绘的火光一样,可望而不可即。他们刚起步便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把成功的“金字塔”看得神乎其神。面对理想,他们不是冷静思考、奋起努力,而是甘于落后、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所以说帮后进生重新树立自信是关键,要树立自信心,必须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给他们机会,说错了不要嘲笑;在集体活动课上,发挥他们的特长;能力课和个性课上,请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自信地说一句:“我能行!”
  三、转变后进生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能不能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这是班主任能否积极主动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做后进生转化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要细心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以此为起点,不断激励。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只有充分地了解他们,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短长、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以及缺失的成因,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教师才能避免偏颇,给学生关爱。
  四、转变后进生要抓住适时教育。
  教育好后进生有一个契机问题,这就是要抓住其心理发生矛盾的转折点以适时教育。在后进生烦恼时,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慰籍,班主任要用师爱和集体的温暖,去帮助他;在后进生困难时,班主任应及时鼓励并给以具体援助;在后进生痛苦时,班主任应引导学生看到光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后进生激动时,班主任要抓住这种情感波动,把他从行为过错中转化过来。完善认知结构,开发非智力因素一般由于认知存在偏差,总以为不是块读书的料,因此教育中要循序渐进,完善强化认知结构,同时积极开发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上的后进生在智力上与优生并无显著差异,在营养健康方面不会对他们学习活动产生多大的负作用。他们的"差"主要表现在非智力方面。由此,我在学习中,多方面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独立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转变后进生要注意抓反复,反复抓。
  后进生转化要"温水泡茶慢慢浓"。尽管后进生转化中有进步,但由于其思想品德素质、学业基础的提高还要有一个过程,有时在转化中因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波动而出现反复时,也不应心灰意冷,要及时找出"复病"原因。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转化工作才有成效。
  六、转变后进生要有爱心和耐心。
  对后进生不能一味的苛刻要求,必须用爱心去打动他们。在弘扬师德中,“爱生”是核心。师德有千条、万条,热爱学生应该是第一条。当我在探究一些后进生的成因后,明白了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用一颗爱心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作为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群体,学生的很多行为习惯需要我去扶正,学生的心理障碍需要他帮助清除,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去督促指导,这一切都离不开爱心和耐心。爱生是基础,耐心是方法,宽容是武器。 
  当然一名后进生的转变并不是单凭说教的就能转变的,是需要用心,用爱才能换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并没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做了一些细微的、琐碎的事,但点点滴滴却像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爱心无时无刻得去感染着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