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生德育教育途径初探
【作者】 徐克强 王钦厚
【机构】 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里岔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是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一个人品行优劣的特殊成长阶段。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注定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传道”、要育好人。新课程标准也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确要求德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要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呢?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德育实践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无小节,言行是楷模。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为人处世作为一种形象的示范,会直接成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一种心理暗示。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幼稚,品格、行为习惯正处于养成时期,老师是他们学习模仿的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给他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人格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道德上、学识学风上全面做到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做到先正己、后正人,必须从内在知识、思想、气质到外在风度、习惯、言行举止等方面,全面加强自身修养,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时反省,提升自身道德修,做到先正己。尤其是注意在平时有意识的抓住时机或者巧设时机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只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了良好的行为典范,必然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品格。
二、学科渗透,润物无声。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必须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贯穿于各学科教学的始终。例如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文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篇课文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渗透着一个德育主题,如助人为乐、诚信友爱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从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德育行为指导。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一个重要的德育行为的指导、落实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少先队主题活动、外出参观等形式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行动中进行具体行为指导。
通过主题班会开展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是按照教育目的,任务的要求,在班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围绕特定的主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比如根据学生爱吃零食、上学迟到等不良习惯,通过开展“告别不良行为”主题班会活动,适时地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也可以根据节令、纪念日确定主题,比如元旦、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确定主题,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尊敬师长的教育等。
通过少先队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也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少先队工作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配合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因此主题队会是少先队活动开展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对队员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它拥有学校班级授课并列入课程表的特有优势,抓住主题队会活动就是抓住少先队德育教育活动的关键,开创性地开展主题队会活动,会让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具体化、多样化,会充分体现少先队特有的德育教育功能。学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德育教育的这一特有优势,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通过开展“我爱五星红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品质;通过开展“比一比,看谁学习习惯好”主题队会,让队员在队会中互相比较寻找差距,帮助他们树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决心等;通过开展“红领巾小广播”、“光荣榜”等活动,宣传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先进、比超先进、争当模范。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外出参观进行德育教育。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旅游风景名胜,感受祖国山河壮美;通过深入农村,体验农家生活,感受生活的艰辛等。
总之,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良好行为的培养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我所总结的也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深深地懂得,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德育教育必须要放在突出的位置。
一、教师无小节,言行是楷模。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为人处世作为一种形象的示范,会直接成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一种心理暗示。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幼稚,品格、行为习惯正处于养成时期,老师是他们学习模仿的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给他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人格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道德上、学识学风上全面做到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做到先正己、后正人,必须从内在知识、思想、气质到外在风度、习惯、言行举止等方面,全面加强自身修养,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时反省,提升自身道德修,做到先正己。尤其是注意在平时有意识的抓住时机或者巧设时机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只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了良好的行为典范,必然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品格。
二、学科渗透,润物无声。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必须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贯穿于各学科教学的始终。例如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文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篇课文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渗透着一个德育主题,如助人为乐、诚信友爱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从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德育行为指导。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一个重要的德育行为的指导、落实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少先队主题活动、外出参观等形式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行动中进行具体行为指导。
通过主题班会开展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是按照教育目的,任务的要求,在班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围绕特定的主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比如根据学生爱吃零食、上学迟到等不良习惯,通过开展“告别不良行为”主题班会活动,适时地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也可以根据节令、纪念日确定主题,比如元旦、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确定主题,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尊敬师长的教育等。
通过少先队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也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少先队工作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配合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因此主题队会是少先队活动开展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对队员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它拥有学校班级授课并列入课程表的特有优势,抓住主题队会活动就是抓住少先队德育教育活动的关键,开创性地开展主题队会活动,会让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具体化、多样化,会充分体现少先队特有的德育教育功能。学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德育教育的这一特有优势,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通过开展“我爱五星红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品质;通过开展“比一比,看谁学习习惯好”主题队会,让队员在队会中互相比较寻找差距,帮助他们树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决心等;通过开展“红领巾小广播”、“光荣榜”等活动,宣传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先进、比超先进、争当模范。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外出参观进行德育教育。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旅游风景名胜,感受祖国山河壮美;通过深入农村,体验农家生活,感受生活的艰辛等。
总之,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良好行为的培养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我所总结的也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深深地懂得,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德育教育必须要放在突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