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探究

【作者】 高希刚

【机构】 山东淄博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教学效益”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因此,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下,该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化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知识的直接传授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只有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的过程实现有效性。化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充实和挖掘化学中新奇有趣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化学真奇妙,化学有意思,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真正地喜欢化学这门学科。例如: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感知到化学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变化多样的;学生通过学习化学,更科学地认识世界;化学可以创造出学生喜欢的东西,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利用化学原理制造;最后,化学的神秘也赋予了它美丽。
  二、注重课堂教学设计,构建生态课堂
  构建生态课堂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速度。所谓“生态课堂”就是要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环境、精神、互动、信息资源等都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构建生态课堂要做到这样几点:(1)化难为易。必修模块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类似的初、高中知识衔接,化学教师(特别是高一教师)要尽快熟悉初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处理好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知识,节省时间。(2)合作学习。高中的合作学习不仅仅指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共同探讨。教师要提出化学问题,必要时恰当变换设问方式,师生可双向提问,多元互补,然后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途径,始终让学习小组在问题生成、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3)设计环节。教师要善于设计课堂环节,化学教师不应该陶醉于个人的表演,而要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听一听、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想一想……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水平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用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
  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的现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合作学习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需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策略要从多方面进行着手,科学地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然后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每个小组都要有一套与之适应的目标以及环境。组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这样才能使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相同。然后精心安排学习的内容,教学的内容要具有开放性,这样才能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实验方法上主要可采取文献研究法以及调查法和实验法进行,通过操纵自变量及对因变量的测评来进一步深化合作学习。例如,对高中化学中电解池原理应用的课程进行设计。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对电解池的原理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够正确运用电解池原理对化学中的有些实验加以改进。在具体的实验仪器以及用品方面有电源、电解槽、铁棒、碳棒、氯化钠溶液、导线等。实验过程中,老师可创设情境,让铁棒接电源的正极,让碳棒接电源的负极,在空气中电解会看到什么现象?然后各个小组通过提供的试剂以及仪器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可以看到红色沉淀出现。老师可通过对各组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评价,然后提出问题,在电解的时候,理论上铁应该是失去电子成为亚铁离子,如果有红色沉淀出现,说明有铁离子产生,怎么产生?这样再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有效加强巩固,在实际的实验中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是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的,所以导致有红色沉淀的现象产生。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就能理解理论产生的现象和实验产生的现象既有区别,又不矛盾,从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加强实验直观教学
  实验探究教学的完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高中化学知识较为复杂,学生对于众多化学变化和元素问题难以理解,而化学实验的引入使得教学更为直观,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更为主动。(1)化学教师不能被动地利用教材的内容强制性地让学生记忆化学现象和结论。如:Cu-Zn原电池反应,Zn的纯度和稀硫酸的浓度不应该枯燥讲解,而要利用演示实验,先让学生观察Cu片上的气泡从无到有的过程,再解释Zn片上的气泡从有到无或从多到少的实际现象。(2)要让学生独立操作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开放学校化学实验室,制定一周的实验计划,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的化学演示实验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了转变这一不利条件,教师可以化整为零。例如,“工业制HNO3”实验,教师可以集中呈现对Cr2O3加热,然后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当Cr2O3保持红热状态时,移去酒精灯的过程,减少演示时间,同时又使得课堂教学更具生动性,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