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用小学语文中的“美”滋润学生
【作者】 夏慧琼 李东华
【机构】 云南省宣威市凤凰街道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集思想、艺术、知识为一体的学科,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更要抓住语文的特点带领学生感受语文中独特的“美”,在润物无声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掘;感受;寻找;美;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艺术、知识为一体的学科,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感。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教学时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强化知识体系构建,将语文教学带上了一条枯燥、乏味的不归路。教育本身就是充满艺术和美的,《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也指出:在识字和写字中应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阅读中,应在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时,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语文发现美,欣赏美,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呢?在语文教育的实施中一定有方法可循。
一、识字、写字的教学中发掘“美”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又最有朝气的文字。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沉淀,汉字形体虽多次发生变化,但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美感。古老的象形字有直观、简洁、形象之美,如山、石、田、土等字。现在结构稍复杂的字,一笔一划的组合,各部首、偏旁的搭配又充满匀称、和谐的美。除了汉字形象美外,汉字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之美、意境之美。如:“明”日月皆有则为光明。再如:“木”、“林”和“森”等字。只要我们带着学生去发掘,在识字、写字这一环节就使他们潜移默化地走上了欣赏“美”的道路。
二、诗歌教学中欣赏“美”
小学语文中那些文质兼美的诗歌,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字给小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带着孩子们走进美好的意境中。杜甫的《绝句》白鹭、黄鹂、翠柳,千秋雪、万里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柔和、宁静、清新、优美。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中国画。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就陶醉在其独特的美中。
三、在课文中感受“美”
课文中那些优美、传神的文字生动刻画、描绘着美好的大自然,传输者作者对美的追求。我们只要启发、引导学生对这些佳句进行揣摩,就能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中的“美”。
《可爱的草塘》中:“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发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一点的呈墨绿色,一层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在作者笔下,你看到的是大海一般的草塘,微风下草塘涌起的是一层层颜色各异的浪花。在语言文字中,草塘的色彩和动态美活灵活现的被展示了出来。
四、从课文中寻找“人性美”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绪和信念端正”。小学语文课本中那些表现人物高尚品质和美好心灵的文章不胜枚举。
《再见了,亲人》中,那位老大娘为抢救伤员失去了她唯一的亲人——小孙孙;小金花的妈妈为了营救侦查员与敌人同归于尽;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同志吃上野菜失去了双腿。老师只要留心,学生很容易找到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背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幕幕动人的画面所表现出的那震撼人心的人性之美。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睁大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们将会融入到小学语文课本中,他们的心灵将会在字里行间中受到“美”的感染和净化,他们将会陶醉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本中,享受着语文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作者简介:夏慧琼(出生年月:1978-12),性别:女,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凤凰街道中心学校土木小学,李东华(出生年月:1976-11),性别:男,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凤凰街道中心学校朱屯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掘;感受;寻找;美;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艺术、知识为一体的学科,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感。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教学时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强化知识体系构建,将语文教学带上了一条枯燥、乏味的不归路。教育本身就是充满艺术和美的,《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也指出:在识字和写字中应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阅读中,应在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时,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语文发现美,欣赏美,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呢?在语文教育的实施中一定有方法可循。
一、识字、写字的教学中发掘“美”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又最有朝气的文字。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沉淀,汉字形体虽多次发生变化,但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美感。古老的象形字有直观、简洁、形象之美,如山、石、田、土等字。现在结构稍复杂的字,一笔一划的组合,各部首、偏旁的搭配又充满匀称、和谐的美。除了汉字形象美外,汉字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之美、意境之美。如:“明”日月皆有则为光明。再如:“木”、“林”和“森”等字。只要我们带着学生去发掘,在识字、写字这一环节就使他们潜移默化地走上了欣赏“美”的道路。
二、诗歌教学中欣赏“美”
小学语文中那些文质兼美的诗歌,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字给小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带着孩子们走进美好的意境中。杜甫的《绝句》白鹭、黄鹂、翠柳,千秋雪、万里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柔和、宁静、清新、优美。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中国画。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就陶醉在其独特的美中。
三、在课文中感受“美”
课文中那些优美、传神的文字生动刻画、描绘着美好的大自然,传输者作者对美的追求。我们只要启发、引导学生对这些佳句进行揣摩,就能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中的“美”。
《可爱的草塘》中:“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发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一点的呈墨绿色,一层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在作者笔下,你看到的是大海一般的草塘,微风下草塘涌起的是一层层颜色各异的浪花。在语言文字中,草塘的色彩和动态美活灵活现的被展示了出来。
四、从课文中寻找“人性美”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绪和信念端正”。小学语文课本中那些表现人物高尚品质和美好心灵的文章不胜枚举。
《再见了,亲人》中,那位老大娘为抢救伤员失去了她唯一的亲人——小孙孙;小金花的妈妈为了营救侦查员与敌人同归于尽;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同志吃上野菜失去了双腿。老师只要留心,学生很容易找到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背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幕幕动人的画面所表现出的那震撼人心的人性之美。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睁大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们将会融入到小学语文课本中,他们的心灵将会在字里行间中受到“美”的感染和净化,他们将会陶醉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本中,享受着语文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作者简介:夏慧琼(出生年月:1978-12),性别:女,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凤凰街道中心学校土木小学,李东华(出生年月:1976-11),性别:男,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凤凰街道中心学校朱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