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作者】 崔维荣

【机构】 甘肃省靖远县三滩教管中心中一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既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又是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形式应不拘一格。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势,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关键词: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评价
  不少教师用通俗的话语说过:“不批改的作业不如不布置”,那么我们可以说:“不精心评价的作业不如不精心设计。” 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是相辅相成的,哪个环节都不可马虎。如何通过改进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提升作业的水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数学作业要讲究趣味性与训练性
  苏霍母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 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 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 “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比如,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组成,2到9的乘法口诀,就让学生在课外用对口令、抢答等形式进行巩固,也可边跳皮筋边念口诀。类似的游戏做多了以后,学生就能自己设计游戏了,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
  二、数学作业要突出层次性与全面性
  长期以来,全班学生同做一道题的教学观念已根深蒂固。由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掌握知识水平不一样,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不利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作业单一化的弊端,坚持差异理论,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思,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分档作业是按学生学习程度分类对待,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并且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畏困难,努力向更高一层次的作业题挑战,作业题设计做到“上不封顶下保底”,定内容而不定人数,让不同层次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各有所得,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乐趣。实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充分、自由、和谐发展,人人各有所得,人人得到发展。分档作业的编排设计一般遵循对低层次的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次的学生: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对高层次的学生: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设计题型技以下的要求进行:
  三、数学作业要讲究实践性与层次性
  数学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体现这一点。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我们要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概率时,先让学生估计一个班(50人)至少有两个人在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有多大?再通过本年级各班去调查情况,而后利用数学知识来说明结果。这样,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对生活充满真善美,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此外,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减轻了他们的作业量,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自信心,同时,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数学作业要追求探索性与开放性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以往一味要求学生技课本做习题,以期考试中能有好成绩,这是一种短视行为。我们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开放性练习题。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如二年级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后,设计让学生回家与爸爸、妈妈合作,测量家庭每个成员的身高及两臂伸开的长度,并写出或说出自己的发现,让学生有目的归纳、总结,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课外作业是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不断探索作业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外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只要老师心中装着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作业,科学指导进行评价,就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