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创新德育模式 提高学生素质

【作者】 何瑞莺

【机构】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杜阮中心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道德教育的发展和形成受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经济水平的共同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迭代,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素质教育的需求,传统德育固化、灌输式的传输方式,必定不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对我们进行学生的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的效果也不尽理想。本文从学校德育的必要性、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拓宽德育渠道,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创新;德育;素质;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我就德育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德育的必要性
  在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并没有将德育为先得到落实。并且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实际相脱离,只重视对德育知识、概念的灌输,并没有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贯彻德育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品德教育,以确保学生更好地为社会生活做准备,丰富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拓宽德育渠道,加强实践教育活动
  学校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也是道德教育最初的生活体验和实践基地。教师应当主动将学校德育环境作为第一个重点环节,从校园的人文精神建设,道德文化氛围,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身体力行,建立校园的德育体系。
  在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水平,具有个性化的时代特征。如果我们以固化的传统约束式道德观念去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就变成了教条主义,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快速发展。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社会人之间的关系。对待德育的知识,不能像科学知识一样去掌握,应该从生活的体验中去思考,比如,我们对待学生,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利用时间锻炼和榜样的树立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以平等民主的方式进行交流。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和固化知识传播的模式,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多采用针对性的生动案例进行教学,将“说教”变成“感召”,将抽象变成具体,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定期组织主题演讲、主题讨论、主题辩论等多种互动式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动机。鼓励学生多走入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思考。对于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和思考产生的矛盾,教师应当适当发挥引导和建议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统一,并实现知行合一,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三、学科教育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素质
  我们现存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从新媒体、网络渠道接收各种信息并从中获取知识,但是却对德育并不重视。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当下,传统的德育将知识模块化,固定的输出和传播的方式已经过时,对学生的影响力不足。由于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一些家长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把学生送进学校,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和在校的表现没有任何的要求。学生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于是在学校里得过且过,整天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昏昏沉沉地打发时间,在校无心学习,并且不把学校的纪律当回事,时常有违纪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践的意义,提高学生完善道德教育的积极性。我在生物教学中经常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感人的事例去感染学生,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充分挖掘有关德育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表演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德育观念,尽量使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时刻都感到德育就在我身边,充分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优势。
  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的、贴切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完善它,努力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结束语
  古时候的智者教学是以道德为主,知识为辅的,体现了古代智者对道德和人生哲学的高度理解。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重视道德教育模式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德育帮助我们从社会关系中得到自己的德行修炼,完善我们自我提升精神境界,最终有益于他人和社会。德育教育的模式创新,主要是将教育的主体重新放到学生身上,改变固化知识传输的方式,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去,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和事物的思考。引导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使道德变成一种内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廖旺.新媒体对高中德育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南天民.中职学校德育模式创新探索——以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创新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0):50-51.
  [3]张永玉.新时期德育创新模式构想[J].教育学术月刊,2010,(03):60-62.
  [4]杨娉.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D].宁夏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