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我见
【作者】 安秀芳
【机构】 (临夏中学 甘肃 临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积极向上的规章制度来引领、指导和激励。转变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1.从“专业理念”上看: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滞后,对教育科学理论认识肤浅;职业化意识浓厚,专业化意识淡薄;导致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发展意识不强,教学方法因循守旧,更谈不上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2.从“专业机制”上看:教师评价机制急功近利,重学历轻能力、重职称轻智能、重教书轻育人、重成绩轻方法、重形式轻效率、重课内轻课外、重领导评价轻学生评价、重结论性评价轻情感性评价。
3.从“专业态度”上看:职业认同感强、专业认同感弱,把教师作为谋生的手段,没有当成育人的事业,重教书轻育人;独立意识强、合作意识弱,闭关自守、追求模式,不愿交流、不思进取,重程式轻变化。
4.从“专业情感”上看:注重个人拼搏,忽视团队合作;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成长;专注课堂教学,忽视情感交流;功利思想较重,奉献意识淡薄;成型意识较强,发展意识较弱。
5.从“专业培训”上看:重点集中在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了解教研方法、熟悉教学技术等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虽有很大帮助,但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牺牲了休息时间,加上方法单一、系统性不强、受培训教师满意度不高,积极性不够,对培训内容领会肤浅,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6.从“生活状况”来看:教师的生活环境和自主性较差,工作压力大;我最近做了一项调查,近80%的教师觉得工作压力大;60%的教师感到“劳累”;33%的教师情绪压抑、心力交瘁;45%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我校三个年级均分为A、B部,每学期四次考试,都要进行成绩排名;再加上高考成绩、学生安全、师生关系、职称评定、学历提升、知识更新、家庭生活、社会竞争和家长期望等诸多压力,都感到“压力山大”。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作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六个一”的基本素质。
1.一片爱心。热爱学生,为每个学生着想,为全体学生服务,以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为己任,为他们的成长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是教师的职责。
2.一身正气。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处理每一件事情都要公正合理,设计每一堂课都要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课都要优化组合,让每一个学生从你身上看到希望,爱其师才能信其道。
3.一通业务。教师的业务就是所教的学科,精通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知识结构、目标要求,是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基础,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需要在大学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更新和提升。
4.一表人才。一表人才不是指人的长相,而是指人的外在体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才是教师美的表现。所以仪表端庄,服饰简洁,朴素大方,行为洒脱,幽默风趣,被学生欣赏和崇拜。
5.一笔好字。三笔字是教师的基本功,特别是粉笔字和硬笔字,是教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基础。“字如其人”,漂亮的板书,对学生是一种吸引,学生会从欣赏你的字开始,欣赏你的教学风格。
6.一口好话。一口好话不是指会说好话和甜话,而是指说好标准的普通话,当你声音洪亮、吐词清楚、抑扬顿挫、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启发性的表述,会使学生对你的教学折服。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是专业理念(十大理念:目标应是多元的;课程应是整合的;知识应是建构的;学生应是发展的;教研应是反思的;教学应是互动的;学习应是主动的;手段应是多媒的;评价应是连续的;教育应是终身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专业态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撑是专业情感。
1.科学态度和反思意识
首先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点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坚信“教育是科学”,秉承客观存在性和规律性,坚信科学是对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避免主观意志对教研和教学的影响,犯科学性错误。教师要做到“学”和“术”并重,“思想”和“技能”并重,“情感”与“态度”并重,传承和批判意识并存,好奇心和科学性并举。只要你“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才能“点燃”学生对该学科爱的“火花”。
其次是以自省自查为基点的反思意识。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应立足于自我,质疑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效率,经常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一名专职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
2.敬业精神和合作意识
首先是以崇师爱教为基点的敬业精神。敬业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本份,育人是目的。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只有爱生如子的慈母之心,才能培育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其次是以互动交流为基点的合作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是以班集体为单位,上下齐心联动的结果。“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每个教师都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相互协作、共同发力,教育的作用就会发挥到极致。
3.服务精神和民主意识
首先是以专心育人为基点的服务精神。教育实际上是对学生成长服务的工作。师生虽然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事实上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无论学生的家庭背景如何,学习成绩怎样,思想品德差异,行为习惯好坏,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用同一颗爱心去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服务。
其次是以理解尊重为基点的民主意识。民主意识是服众的关键。管理好班级需要发扬民主,上好一堂课也要发扬民主。教师应做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集思广益、汇聚民意、归纳整理、总结概括的主持。
4.奉献精神和吃苦意识
首先是以不求回报为基点的奉献精神。教师(下转第61页)(上接71页)的劳动,是任何量化手段和指标所无法衡量的。教师要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切以育人为荣,把全部的知识、智慧、精力和时间奉献给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其次是以任劳任怨为基点的吃苦意识。教师的工作是复杂而无止境的,每个家长和学生都希望遇上好老师。好老师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当老师就不能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贪图享受,必须甘受清贫、甘愿吃苦、甘当人梯。
5.进取精神和自学意识
首先是以不断创新为基点的进取精神。叶阑说“教育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业。”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师担负着授业解惑之重任,没有进取精神难以承担此任。
其次是以知识更新为基点的自学意识。随着科学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教师靠原有的知识储备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是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树立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的自学意识,才能与学生共成长。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把自修、实践和反思作为日常功课,在育人的同时,也要育己,与学生共同发展、进步和成长。
1.职业生涯规划——确立从教理想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学基础,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期待和暗示的力量,以及所带来的行为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期待自我暗示,才能不断地追求卓越,享受职业幸福,确立终生从教、爱教的理想。
2.阅读——知识武装头脑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教师职业的发展,需要知识不断更新,所以阅读成为教师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3.实践——锤炼专业技能
理论知识只能为从教指明方向,不断实践才能为从教铺平道路。随着教育理论的与时俱进,需要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在新的理论指导下,不断实践,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锤炼,日趋成熟和完善。
4.交流——促进自我完善
切磋技艺是各行各业提升业务能力的最佳途径。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加上保守思想作祟,教师之间的交流不是很积极和主动。集体备课和问题讨论不够。希望各位老师摒弃“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陋习,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合作交流、相互沟通、取长补短、经验共享、互利共赢的作用。
5.写作——理想悟性升华
教师的工作主要靠表达来完成,除了口头表达之外,书面表达也不可小觑,况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所思所想和思维火花,应及时记录,积少成多,汇聚成经验和思想,并写成文章,与同行交流,其不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总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本人、教育制度、社会评价的共同努力,方能形成不竭的动力,不断推动前行。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1.从“专业理念”上看: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滞后,对教育科学理论认识肤浅;职业化意识浓厚,专业化意识淡薄;导致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发展意识不强,教学方法因循守旧,更谈不上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2.从“专业机制”上看:教师评价机制急功近利,重学历轻能力、重职称轻智能、重教书轻育人、重成绩轻方法、重形式轻效率、重课内轻课外、重领导评价轻学生评价、重结论性评价轻情感性评价。
3.从“专业态度”上看:职业认同感强、专业认同感弱,把教师作为谋生的手段,没有当成育人的事业,重教书轻育人;独立意识强、合作意识弱,闭关自守、追求模式,不愿交流、不思进取,重程式轻变化。
4.从“专业情感”上看:注重个人拼搏,忽视团队合作;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成长;专注课堂教学,忽视情感交流;功利思想较重,奉献意识淡薄;成型意识较强,发展意识较弱。
5.从“专业培训”上看:重点集中在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了解教研方法、熟悉教学技术等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虽有很大帮助,但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牺牲了休息时间,加上方法单一、系统性不强、受培训教师满意度不高,积极性不够,对培训内容领会肤浅,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6.从“生活状况”来看:教师的生活环境和自主性较差,工作压力大;我最近做了一项调查,近80%的教师觉得工作压力大;60%的教师感到“劳累”;33%的教师情绪压抑、心力交瘁;45%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我校三个年级均分为A、B部,每学期四次考试,都要进行成绩排名;再加上高考成绩、学生安全、师生关系、职称评定、学历提升、知识更新、家庭生活、社会竞争和家长期望等诸多压力,都感到“压力山大”。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作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六个一”的基本素质。
1.一片爱心。热爱学生,为每个学生着想,为全体学生服务,以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为己任,为他们的成长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是教师的职责。
2.一身正气。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处理每一件事情都要公正合理,设计每一堂课都要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课都要优化组合,让每一个学生从你身上看到希望,爱其师才能信其道。
3.一通业务。教师的业务就是所教的学科,精通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知识结构、目标要求,是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基础,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需要在大学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更新和提升。
4.一表人才。一表人才不是指人的长相,而是指人的外在体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才是教师美的表现。所以仪表端庄,服饰简洁,朴素大方,行为洒脱,幽默风趣,被学生欣赏和崇拜。
5.一笔好字。三笔字是教师的基本功,特别是粉笔字和硬笔字,是教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基础。“字如其人”,漂亮的板书,对学生是一种吸引,学生会从欣赏你的字开始,欣赏你的教学风格。
6.一口好话。一口好话不是指会说好话和甜话,而是指说好标准的普通话,当你声音洪亮、吐词清楚、抑扬顿挫、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启发性的表述,会使学生对你的教学折服。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是专业理念(十大理念:目标应是多元的;课程应是整合的;知识应是建构的;学生应是发展的;教研应是反思的;教学应是互动的;学习应是主动的;手段应是多媒的;评价应是连续的;教育应是终身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专业态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撑是专业情感。
1.科学态度和反思意识
首先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点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坚信“教育是科学”,秉承客观存在性和规律性,坚信科学是对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避免主观意志对教研和教学的影响,犯科学性错误。教师要做到“学”和“术”并重,“思想”和“技能”并重,“情感”与“态度”并重,传承和批判意识并存,好奇心和科学性并举。只要你“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才能“点燃”学生对该学科爱的“火花”。
其次是以自省自查为基点的反思意识。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应立足于自我,质疑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效率,经常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一名专职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
2.敬业精神和合作意识
首先是以崇师爱教为基点的敬业精神。敬业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本份,育人是目的。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只有爱生如子的慈母之心,才能培育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其次是以互动交流为基点的合作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是以班集体为单位,上下齐心联动的结果。“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每个教师都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相互协作、共同发力,教育的作用就会发挥到极致。
3.服务精神和民主意识
首先是以专心育人为基点的服务精神。教育实际上是对学生成长服务的工作。师生虽然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事实上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无论学生的家庭背景如何,学习成绩怎样,思想品德差异,行为习惯好坏,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用同一颗爱心去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服务。
其次是以理解尊重为基点的民主意识。民主意识是服众的关键。管理好班级需要发扬民主,上好一堂课也要发扬民主。教师应做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集思广益、汇聚民意、归纳整理、总结概括的主持。
4.奉献精神和吃苦意识
首先是以不求回报为基点的奉献精神。教师(下转第61页)(上接71页)的劳动,是任何量化手段和指标所无法衡量的。教师要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切以育人为荣,把全部的知识、智慧、精力和时间奉献给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其次是以任劳任怨为基点的吃苦意识。教师的工作是复杂而无止境的,每个家长和学生都希望遇上好老师。好老师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当老师就不能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贪图享受,必须甘受清贫、甘愿吃苦、甘当人梯。
5.进取精神和自学意识
首先是以不断创新为基点的进取精神。叶阑说“教育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业。”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师担负着授业解惑之重任,没有进取精神难以承担此任。
其次是以知识更新为基点的自学意识。随着科学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教师靠原有的知识储备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是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树立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的自学意识,才能与学生共成长。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把自修、实践和反思作为日常功课,在育人的同时,也要育己,与学生共同发展、进步和成长。
1.职业生涯规划——确立从教理想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学基础,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期待和暗示的力量,以及所带来的行为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期待自我暗示,才能不断地追求卓越,享受职业幸福,确立终生从教、爱教的理想。
2.阅读——知识武装头脑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教师职业的发展,需要知识不断更新,所以阅读成为教师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3.实践——锤炼专业技能
理论知识只能为从教指明方向,不断实践才能为从教铺平道路。随着教育理论的与时俱进,需要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在新的理论指导下,不断实践,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锤炼,日趋成熟和完善。
4.交流——促进自我完善
切磋技艺是各行各业提升业务能力的最佳途径。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加上保守思想作祟,教师之间的交流不是很积极和主动。集体备课和问题讨论不够。希望各位老师摒弃“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陋习,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合作交流、相互沟通、取长补短、经验共享、互利共赢的作用。
5.写作——理想悟性升华
教师的工作主要靠表达来完成,除了口头表达之外,书面表达也不可小觑,况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所思所想和思维火花,应及时记录,积少成多,汇聚成经验和思想,并写成文章,与同行交流,其不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总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本人、教育制度、社会评价的共同努力,方能形成不竭的动力,不断推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