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论考场作文的“匠心”与“诗心”
【作者】 徐 宁
【机构】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考试说明》“写作”的发展等级,对“有文采”是这么界定的:“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是一个对“结果状态”的描述,而怎么达到这个程度呢?是拥有一颗“诗心”,进行自由创作,还是拥有一颗“匠心”,进行科学营构?
关键词:结体意识 文采 思想
“匠心”是前提。面向考试,我们应该首先选择“匠心”。“匠”不是个贬义词,它指的是“在某方面很有造诣的人”,如“宗匠”“巨匠”等。“匠心”也不是贬义词,它指的是“巧妙的构思”,如“独具匠心”“匠心独运”等。作为一个考试题目的作文,首先考的是其科学性,而不是文学性。
北京大学中文系原系主任、北京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中文系温儒敏先生说:“高考作文是有规律可循的,要了解这个规律,克服作文的挫败感。”他还说过,文体“套路”的练习容易束缚个性,但模仿式的作文教学对于学会一般的文字表达,也不无好处。因此,我们先以一颗“匠心”努力营构好,则太重要了。
要有明确的“结体意识”。“结体”是汉字书法术语,即间架结构。字的间架结构,是一目了然的;文章的间架结构自有其规律,得符合一定的美的规律。这种“美”,更多是一种合乎人们接受规律的约定俗成的东西。议论文,需要遵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尊重“起承转合”的行文顺序,不提倡“开头结尾中间三大段”的方式罗列。分析问题部分,提倡使用正反、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不提倡并列关系。给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引出观点,“引”是一个环节,这是“给料作文”的要求。给材料作文的题干,不是用作论据的。
议论文的前两个自然段,非常重要,要准确地阐释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立意第一等的重要,要抓主要的、总体的、中心的、关键的,不要抓只言片语,不强词夺理。在论述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段首段尾、文首文尾,要有扣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是要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 论据要充分,有详有略,有古有今,且都能论证观点。大论据,能够让阅卷人扫一眼就看出来,同时也别太熟,因为太熟则容易“撞车”,显得平庸。段内行文,要夹议夹叙,议论要扣中心句,扣观点;叙述要有细节,并因中心句而决定叙述的侧重、详略。要有小论据组成的句群,这个句群传达的信息是——论据丰富而充实。用正面的三个典型的小论据,从“点”到“面”地行文,即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联系大时代和小自我的实际,分列一下,作结论性的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段首,要有明晰的中心句。中心句的句式要灵活一些,但不能太长。每个自然段都不可过长,过长则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把握全部信息;但也不能支离破碎,太短则显得文理难续,结结巴巴。文章末尾部分,要回扣论点,重锤敲击。
要有明确的“句式意识”。法国戏剧家尼·布瓦洛说:“一句漂亮的话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而句式就是一种精妙的表现方式。比如排比、对偶、反问、短句等。多种句式的联合运用,就要比单纯地使用陈述句生动得多。但慎用华而不实甚至不知所云的排比。“华丽得如此无用”不行;可以铺排,但务必有效。
“诗心”,则是锦上添花,是脱胎换骨。
文章的“诗心”首先是对文采的追求。文采的追求,要动用语言运用的技术,通过对郭保林、王充闾、梁衡等文章大家的文化散文的学习,特别是对其语言的揣摩和模仿,汲纳其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以及对古典诗意与现代生活的浑融,便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达成。不要将文采的追求片面地理解为对古诗词的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一种办法,是一种初级的形态。要“化用”,要根据自己合情合理地需要,灵活化用,不能硬扯。要活学活用,可参照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如,“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用了志南和尚、杜牧、陆游的诗歌。
文章的诗意,其核心是“思想的穿透力”,不仅仅是春花秋月的咏叹。要融入现实的精神,富有时代的气息,文章是为表达见识、交流思想的,这个见识、思想都是要富有现实针对性的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核心理念,加强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的培养,要有点专业的新闻知识,关注《看天下》《新闻周刊》等栏目,了解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对该热点的权威评论。关注五大重点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创新’一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出现200多次,‘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词也均达到数十次。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全文,诠释了未来5年中国该按照什么思路干、如何干。”
文章的“诗心”,还在于感染力,而感染力则可以通过描写(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来实现,细节不在于多,而要传神,有代表性。这样就给空洞死板的议论文注入一道调色剂,让读者在审美中信服。
考场作文,当“匠心”独运、“诗心”萌动!
参考文献:
【1】柴逸扉.《“十三五”将这样改变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3月18日第1版.
关键词:结体意识 文采 思想
“匠心”是前提。面向考试,我们应该首先选择“匠心”。“匠”不是个贬义词,它指的是“在某方面很有造诣的人”,如“宗匠”“巨匠”等。“匠心”也不是贬义词,它指的是“巧妙的构思”,如“独具匠心”“匠心独运”等。作为一个考试题目的作文,首先考的是其科学性,而不是文学性。
北京大学中文系原系主任、北京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中文系温儒敏先生说:“高考作文是有规律可循的,要了解这个规律,克服作文的挫败感。”他还说过,文体“套路”的练习容易束缚个性,但模仿式的作文教学对于学会一般的文字表达,也不无好处。因此,我们先以一颗“匠心”努力营构好,则太重要了。
要有明确的“结体意识”。“结体”是汉字书法术语,即间架结构。字的间架结构,是一目了然的;文章的间架结构自有其规律,得符合一定的美的规律。这种“美”,更多是一种合乎人们接受规律的约定俗成的东西。议论文,需要遵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尊重“起承转合”的行文顺序,不提倡“开头结尾中间三大段”的方式罗列。分析问题部分,提倡使用正反、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不提倡并列关系。给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引出观点,“引”是一个环节,这是“给料作文”的要求。给材料作文的题干,不是用作论据的。
议论文的前两个自然段,非常重要,要准确地阐释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立意第一等的重要,要抓主要的、总体的、中心的、关键的,不要抓只言片语,不强词夺理。在论述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段首段尾、文首文尾,要有扣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是要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 论据要充分,有详有略,有古有今,且都能论证观点。大论据,能够让阅卷人扫一眼就看出来,同时也别太熟,因为太熟则容易“撞车”,显得平庸。段内行文,要夹议夹叙,议论要扣中心句,扣观点;叙述要有细节,并因中心句而决定叙述的侧重、详略。要有小论据组成的句群,这个句群传达的信息是——论据丰富而充实。用正面的三个典型的小论据,从“点”到“面”地行文,即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联系大时代和小自我的实际,分列一下,作结论性的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段首,要有明晰的中心句。中心句的句式要灵活一些,但不能太长。每个自然段都不可过长,过长则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把握全部信息;但也不能支离破碎,太短则显得文理难续,结结巴巴。文章末尾部分,要回扣论点,重锤敲击。
要有明确的“句式意识”。法国戏剧家尼·布瓦洛说:“一句漂亮的话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而句式就是一种精妙的表现方式。比如排比、对偶、反问、短句等。多种句式的联合运用,就要比单纯地使用陈述句生动得多。但慎用华而不实甚至不知所云的排比。“华丽得如此无用”不行;可以铺排,但务必有效。
“诗心”,则是锦上添花,是脱胎换骨。
文章的“诗心”首先是对文采的追求。文采的追求,要动用语言运用的技术,通过对郭保林、王充闾、梁衡等文章大家的文化散文的学习,特别是对其语言的揣摩和模仿,汲纳其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以及对古典诗意与现代生活的浑融,便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达成。不要将文采的追求片面地理解为对古诗词的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一种办法,是一种初级的形态。要“化用”,要根据自己合情合理地需要,灵活化用,不能硬扯。要活学活用,可参照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如,“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用了志南和尚、杜牧、陆游的诗歌。
文章的诗意,其核心是“思想的穿透力”,不仅仅是春花秋月的咏叹。要融入现实的精神,富有时代的气息,文章是为表达见识、交流思想的,这个见识、思想都是要富有现实针对性的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核心理念,加强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的培养,要有点专业的新闻知识,关注《看天下》《新闻周刊》等栏目,了解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对该热点的权威评论。关注五大重点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创新’一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出现200多次,‘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词也均达到数十次。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全文,诠释了未来5年中国该按照什么思路干、如何干。”
文章的“诗心”,还在于感染力,而感染力则可以通过描写(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来实现,细节不在于多,而要传神,有代表性。这样就给空洞死板的议论文注入一道调色剂,让读者在审美中信服。
考场作文,当“匠心”独运、“诗心”萌动!
参考文献:
【1】柴逸扉.《“十三五”将这样改变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3月18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