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历史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思考
【作者】 张利才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发展性教学课堂评价将学习目标、评价目标与课堂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使用SOLO分类法对学习结果进行分层评价。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过程评价 结果评价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发展性评价,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评价是历史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核心。
一、课堂学习目标、评价目标与课堂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相互统一。
《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的建议“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是有效评价的关键。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确定评价目标时,可将历史课程每个板块在这三个部分的要点列举出来,并对每个要点进行可测量的描述。”“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水平确定评价目标和内容;选择重要的内容作为评价的维度;为每一个维度划分水平;确定每个评价维度各水平的评价标准,并用清晰、简要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包含下列行为:读书、做学案(习题)、合作交流、展示、听别人讲(老师讲和学生讲)、质疑、背诵、改正习题等。这些行为可以按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分类:
①从课堂环节的角度,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反思总结四个过程;
②从课堂动作的角度,分为:读、写、思、听、说五种动作;
③从思维发展的角度,分为:认识、理解、应用、反思四个过程;
④从基本能力的角度,分为:阅读能力与观察能力、收集与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知识的记忆能力、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
依据以上分类,以课堂环节为主要评价维度,每个维度按课堂动作、思维发展、基本能力三个角度设计评价标准,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大致的描述,作为导学案的开端。
例:课堂自我评价表
学生在每一课开始学习以前都要对学习目标进行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的了解学习目标,还能清楚整节课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这样,可以在学生心理上有个暗示,暗示学生按标准去进行课堂活动。课后,学生还要按这个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已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每课都这样进行,每课都对学生有个明确的要求标准,每课都要自我反思,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发展方向,天长日久,习惯自然水到渠成。
二、使用SOLO分类评价法对课堂学习结果分层评价。
SOLO分类评价法的基本理念认为,学习结果的复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的方面,即学习要点的数量;二是质的方面,即如何建构学习要点。根据这两方面的要求,参照SOLO分类评价法,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五个层次:
E等:无层次:没能理解,对材料误解,只是应付。
这一层次说明学生认识方面的不及格,也包含学生态度方面的不及格,如不认真对待学业。
D等:单因素层次:只阐述了多因素中的一个。
这一层次说明学生已经理解了所学知识的一方面或一些基本的东西。只用了一种学习策略,也包括对材料不加改变的复述。
C等:多因素层次:罗列了多因素中的几个,各因素独立。
这一层次表明学生已经理解了所学知识,也能涉及问题的几个方面,但学生没有把这几方面综合起来,只是简单罗列。
B等:关系层次:阐明了多因素中的几个,并能说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形成统一的整体。
这一层次指学生把部分紧密结合成一个统一整体,回答问题能覆盖原材料,区分重点非重点,提出观点,有选择地引用材料论证观点,并用逻辑严谨的语言表达。
A等:创新层次:基于成熟的认识,提出新见解,新观点。
基于以上认识,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成五个层次并用简单的语句进行描述,制成表格,做为导学案最后一部分内容,每学完一课,学生按自己的收获来进行自我对比,自我评价。
例:学习结果自我评价表
这五个层次分别代表了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掌握水平,从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中,教师可以参照上述标准就学生对该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出判断。因此,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另一方面,如果将上述五个层次赋予不同的等级分数,那么学生对问题回答的质量就可以被量化,量化的分数又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过程评价 结果评价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发展性评价,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评价是历史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核心。
一、课堂学习目标、评价目标与课堂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相互统一。
《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的建议“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是有效评价的关键。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确定评价目标时,可将历史课程每个板块在这三个部分的要点列举出来,并对每个要点进行可测量的描述。”“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水平确定评价目标和内容;选择重要的内容作为评价的维度;为每一个维度划分水平;确定每个评价维度各水平的评价标准,并用清晰、简要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包含下列行为:读书、做学案(习题)、合作交流、展示、听别人讲(老师讲和学生讲)、质疑、背诵、改正习题等。这些行为可以按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分类:
①从课堂环节的角度,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反思总结四个过程;
②从课堂动作的角度,分为:读、写、思、听、说五种动作;
③从思维发展的角度,分为:认识、理解、应用、反思四个过程;
④从基本能力的角度,分为:阅读能力与观察能力、收集与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知识的记忆能力、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
依据以上分类,以课堂环节为主要评价维度,每个维度按课堂动作、思维发展、基本能力三个角度设计评价标准,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大致的描述,作为导学案的开端。
例:课堂自我评价表
学生在每一课开始学习以前都要对学习目标进行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的了解学习目标,还能清楚整节课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这样,可以在学生心理上有个暗示,暗示学生按标准去进行课堂活动。课后,学生还要按这个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已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每课都这样进行,每课都对学生有个明确的要求标准,每课都要自我反思,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发展方向,天长日久,习惯自然水到渠成。
二、使用SOLO分类评价法对课堂学习结果分层评价。
SOLO分类评价法的基本理念认为,学习结果的复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的方面,即学习要点的数量;二是质的方面,即如何建构学习要点。根据这两方面的要求,参照SOLO分类评价法,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五个层次:
E等:无层次:没能理解,对材料误解,只是应付。
这一层次说明学生认识方面的不及格,也包含学生态度方面的不及格,如不认真对待学业。
D等:单因素层次:只阐述了多因素中的一个。
这一层次说明学生已经理解了所学知识的一方面或一些基本的东西。只用了一种学习策略,也包括对材料不加改变的复述。
C等:多因素层次:罗列了多因素中的几个,各因素独立。
这一层次表明学生已经理解了所学知识,也能涉及问题的几个方面,但学生没有把这几方面综合起来,只是简单罗列。
B等:关系层次:阐明了多因素中的几个,并能说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形成统一的整体。
这一层次指学生把部分紧密结合成一个统一整体,回答问题能覆盖原材料,区分重点非重点,提出观点,有选择地引用材料论证观点,并用逻辑严谨的语言表达。
A等:创新层次:基于成熟的认识,提出新见解,新观点。
基于以上认识,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成五个层次并用简单的语句进行描述,制成表格,做为导学案最后一部分内容,每学完一课,学生按自己的收获来进行自我对比,自我评价。
例:学习结果自我评价表
这五个层次分别代表了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掌握水平,从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中,教师可以参照上述标准就学生对该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出判断。因此,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另一方面,如果将上述五个层次赋予不同的等级分数,那么学生对问题回答的质量就可以被量化,量化的分数又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