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李香茹 李 芹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孙家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一年级儿童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同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在拼音教学、朗读训练方面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 语文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在课堂中若是教学方式单一,孩子们肯定会觉得枯燥无比,从此对语文学习也会失去兴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我教学的好帮手。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
一、巧用信息技术教拼音
汉语拼音是一些简单的符号,课堂学习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产生厌倦的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在拼音学习中引入了多媒体手段: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孩子课堂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拼音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展现生活情境使得拼音教学生活化,孩子会感到新奇有趣,拼音不再那么陌生了,拼音学习跟自己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如教学“Y”的形时,我让孩子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藏着“Y”呢?孩子一时失忆或许根本没留意过,想不起来。此时在大屏幕上显示:勤劳的妈妈正在用衣叉晾衣服;可爱的小鸟站在树杈上唱歌。孩子一下从再现的生活情境图中找到了“衣叉、树杈......”都像学的“Y”。这样的学习让孩子记忆深刻,同时也感到学拼音真有趣,拼音就藏在我们的生活里,以后要多留意生活。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拼音教学难点
在拼音学习中有一些难点,孩子往往很难接受,我也为此头疼了好长时间,便去询问有经验的老师,他们告诉了我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在拼音学习中加入多媒体手段。如教孩子区分b-d时,我就设计了马儿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儿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孩子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牢记住了“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了“d”的读音。在教孩子学习“b”时,我直接借助录音机,拉长天线显示“b”形,并播放“b”音;还用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bb”,反之就是“d”。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便让我觉得课堂效果如此好,孩子们也学的兴致盎然。
二、巧用信息技术指导朗读训练
朗读一直是我们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原因是我们有时的范读并不是很准确,自然在朗读的时候也不会给孩子传达准确的信息。所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它来帮助我们完成这项任务,不仅对老师有益,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受益。
(一)以景激情,诱发朗读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雨点儿》时,一上课,我便出示一幅动画:天空中飘着几朵乌云,云层里陆陆续续向下飘落雨点。我指着画面说: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一滴滴可爱的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了。它们落到哪儿去了?在那儿干什么?小朋友们想知道吗?答案就在第12课《雨点儿》中,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去找?小朋友都被吸引住了,齐声回答:愿意!然后画面推出整篇课文内容,不等我发令,孩子都抢着去自由读课文了。一节课下来,不禁感叹效果不错。
(二)以声传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带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朗读的一项要求。我在教学中还是不忘借助多媒体音响效果,以声传情,渲染气氛,指导孩子去有感情的朗读,让孩子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境之中,只有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深入领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让他们读出读者的心声。如我在教学《荷叶圆圆》一文,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轻柔的湖水声,目的是营造宁静、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孩子走入诗境,在指名朗读时,为孩子配上轻轻的湖水声,让孩子能更好地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现荷塘的静谧、美丽,调动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适应了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符合了孩子们的年龄特征,也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作用。也从而得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就能使孩子爱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2002年9月第25期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 语文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在课堂中若是教学方式单一,孩子们肯定会觉得枯燥无比,从此对语文学习也会失去兴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我教学的好帮手。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
一、巧用信息技术教拼音
汉语拼音是一些简单的符号,课堂学习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产生厌倦的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在拼音学习中引入了多媒体手段: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孩子课堂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拼音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展现生活情境使得拼音教学生活化,孩子会感到新奇有趣,拼音不再那么陌生了,拼音学习跟自己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如教学“Y”的形时,我让孩子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藏着“Y”呢?孩子一时失忆或许根本没留意过,想不起来。此时在大屏幕上显示:勤劳的妈妈正在用衣叉晾衣服;可爱的小鸟站在树杈上唱歌。孩子一下从再现的生活情境图中找到了“衣叉、树杈......”都像学的“Y”。这样的学习让孩子记忆深刻,同时也感到学拼音真有趣,拼音就藏在我们的生活里,以后要多留意生活。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拼音教学难点
在拼音学习中有一些难点,孩子往往很难接受,我也为此头疼了好长时间,便去询问有经验的老师,他们告诉了我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在拼音学习中加入多媒体手段。如教孩子区分b-d时,我就设计了马儿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儿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孩子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牢记住了“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了“d”的读音。在教孩子学习“b”时,我直接借助录音机,拉长天线显示“b”形,并播放“b”音;还用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bb”,反之就是“d”。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便让我觉得课堂效果如此好,孩子们也学的兴致盎然。
二、巧用信息技术指导朗读训练
朗读一直是我们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原因是我们有时的范读并不是很准确,自然在朗读的时候也不会给孩子传达准确的信息。所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它来帮助我们完成这项任务,不仅对老师有益,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受益。
(一)以景激情,诱发朗读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雨点儿》时,一上课,我便出示一幅动画:天空中飘着几朵乌云,云层里陆陆续续向下飘落雨点。我指着画面说: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一滴滴可爱的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了。它们落到哪儿去了?在那儿干什么?小朋友们想知道吗?答案就在第12课《雨点儿》中,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去找?小朋友都被吸引住了,齐声回答:愿意!然后画面推出整篇课文内容,不等我发令,孩子都抢着去自由读课文了。一节课下来,不禁感叹效果不错。
(二)以声传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带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朗读的一项要求。我在教学中还是不忘借助多媒体音响效果,以声传情,渲染气氛,指导孩子去有感情的朗读,让孩子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境之中,只有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深入领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让他们读出读者的心声。如我在教学《荷叶圆圆》一文,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轻柔的湖水声,目的是营造宁静、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孩子走入诗境,在指名朗读时,为孩子配上轻轻的湖水声,让孩子能更好地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现荷塘的静谧、美丽,调动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适应了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符合了孩子们的年龄特征,也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作用。也从而得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就能使孩子爱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2002年9月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