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紫砂壶传统制作工艺的探析
【作者】 刘莉丽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中学综合实践教育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紫砂壶是许多艺术爱好者的至宝,在中国的艺术发展过程当中,紫砂艺术的发展历史较长,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与追捧。宜兴是紫砂壶的发源地,也是紫砂艺术发展最为兴盛的地方。紫砂将茶文化与陶文化进行完美地结合,把中国的陶艺术发扬光大。紫砂壶不仅是我国陶瓷艺术的承载者,更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客体。因此,许多学者与艺术爱好者将其研究重点入在了传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之上。本文以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为题,对紫砂壶的选料与制作细节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选料
在陶瓷器具中,紫砂壶和紫砂壶的制作工艺现今为众人所熟知,它是公认的历史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一个紫砂壶可以反映出工艺师的文化素养、制作水平和艺术境界。紫砂壶在中国的传承已经有2400年的历史,它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着无法比拟的历史文化价值。紫砂壶对于许多艺术爱好者来说,都是艺术与文化的完美化身。就产地而言,宜兴的紫砂壶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紫砂壶本身具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境界,紫砂壶的质量传达到制作者的制作技术与审美能力,以及地方的文化传统等等。因此,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对于紫砂壶的质量以及紫砂壶的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笔者从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入手,将传统紫砂壶作为载体,对传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传统紫砂壶的选料
完成紫砂的制作,需要四种不同的基本原料。首先,产于黄龙山的紫泥,是进行传统紫砂壶制作的重要原料。紫泥的颜色大多为紫色与紫红色,其表面具有银色的闪烁点,有的部分会出现猫眼,也就是若隐若现的斑点。在经过烧煅之后,紫泥的颜色大多为紫色、深紫色或者紫棕色,颜色的不同主要是由烧煅的温度以及矿体自身构成要素不同决定的。其次,与紫泥同产于黄龙山的渌泥也是重要的加工原料。绿泥位于紫泥层中,为其夹脂。其名字由来是因为其出矿之时的颜色为绿色,固称之为绿泥。在经过加工之后,会吸收其它原料的色泽,因此通常不会用来单独进行陶艺的制作。第三是红泥,是嫩红泥与老红泥的总称,产自嫩泥矿的较下层。在出矿之初,红泥大多为红色或者是黄色,在经过加工之后变为暗红色。第四是团泥。团泥出自于团山矿层当中,它主要是由紫砂泥与绿泥构成,是二者的混合物。在经过加工之后呈现铜黄色与米黄色。团泥的自然产量较低,因此,在加工实践当中,制作者经常将紫泥与绿泥进行人工混合。
这四种原料是进行传统紫砂壶制作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原料,这四种矿泥都可以单独进行陶器的制作,也可以利用其混合物生成新的矿泥,提供更多的紫砂壶制作原料。在进行传统紫砂壶的制作之时,可以利用化工原料进行特殊泥种的创造。所有的原料在没有进行加工之时都为生泥,只有在经过加工与烧煅之后才能成为称为熟泥。在进行传统紫砂壶的制作之时,一般使用熟泥。这主要是因为熟泥一般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与较高的强度,可以满足制作者对于紫砂壶形状的各种要求。正是因为原料的种类繁多,制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想进行紫砂壶作品的创作。加强原料的选择与应用,对于紫砂壶质量与价值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紫砂壶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人们生活当中的实用品。因此,紫砂壶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满足人们对其的生活基本要求。考虑到紫砂壶的实用性,许多制作者要在实用的基础之上进行紫砂壶的构思与设计。无论紫砂壶的形状与外在怎样变化,都要具有泡茶的功能。失去实用性能的紫砂壶是不完整的,只能是单纯的陶艺作品。紫砂壶的泥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表现力很强,对于紫砂壶的精细加工有重要作用。在进行烧煅之时,紫砂泥料的制作品很少发生变形,且在形状的设计与形成过程中有很大的塑造空间。紫砂作为一种特殊的原料,在众多制作者的实践与摸索过程当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紫砂壶的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越来越高。
综合来看,在进行传统紫砂壶的制作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对泥色表象的重视。紫砂壶的颜色一般是较自然的,它不上釉也不彩绘,只是靠其本身的颜色与烧煅后的肌理效果,进行泥色本身魅力的表现。就目前情况来看,紫砂器烧清之后所呈现出的颜色,一般是由矿泥混合比例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另外,还可以在原料中进行无毒无害的着色剂进行色泽的调试。第二,就紫砂壶的表面肌理质量来来讲。许多传统紫砂壶的制作者都利用不同粗细的颗粒混合物来进行肌理效果的调节。也有一些制作者会选择在紫砂壶的泥料中添加较粗的颗粒,使紫砂壶表面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与较强的手感。第三,为了使传统紫砂壶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色彩。传统紫砂壶的制作者们会仿照唐代的绞胎器物,利用具有不同眼神儿原料泥进行绞泥的制作,使紫砂壶具有变化多端的效果。从这一点上来讲,“沙漠之舟”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对于紫砂壶未来的发展前景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笔者从传统紫砂壶的选料与制作工艺出发,对传统紫砂壶的制作重点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广大陶艺爱好者加强对紫砂壶制作工艺的重视,深入研究制作工艺,从根本上促进传统紫砂壶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光;浅谈全手工花货紫砂壶创作之路[J].江苏陶瓷.2011(02).
[2]范海燕;关于紫砂壶构思理念和创作的分析;《才智》 2014年04期
[3]胡付照;紫砂壶艺术设计审美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关键词: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选料
在陶瓷器具中,紫砂壶和紫砂壶的制作工艺现今为众人所熟知,它是公认的历史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一个紫砂壶可以反映出工艺师的文化素养、制作水平和艺术境界。紫砂壶在中国的传承已经有2400年的历史,它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着无法比拟的历史文化价值。紫砂壶对于许多艺术爱好者来说,都是艺术与文化的完美化身。就产地而言,宜兴的紫砂壶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紫砂壶本身具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境界,紫砂壶的质量传达到制作者的制作技术与审美能力,以及地方的文化传统等等。因此,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对于紫砂壶的质量以及紫砂壶的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笔者从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入手,将传统紫砂壶作为载体,对传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传统紫砂壶的选料
完成紫砂的制作,需要四种不同的基本原料。首先,产于黄龙山的紫泥,是进行传统紫砂壶制作的重要原料。紫泥的颜色大多为紫色与紫红色,其表面具有银色的闪烁点,有的部分会出现猫眼,也就是若隐若现的斑点。在经过烧煅之后,紫泥的颜色大多为紫色、深紫色或者紫棕色,颜色的不同主要是由烧煅的温度以及矿体自身构成要素不同决定的。其次,与紫泥同产于黄龙山的渌泥也是重要的加工原料。绿泥位于紫泥层中,为其夹脂。其名字由来是因为其出矿之时的颜色为绿色,固称之为绿泥。在经过加工之后,会吸收其它原料的色泽,因此通常不会用来单独进行陶艺的制作。第三是红泥,是嫩红泥与老红泥的总称,产自嫩泥矿的较下层。在出矿之初,红泥大多为红色或者是黄色,在经过加工之后变为暗红色。第四是团泥。团泥出自于团山矿层当中,它主要是由紫砂泥与绿泥构成,是二者的混合物。在经过加工之后呈现铜黄色与米黄色。团泥的自然产量较低,因此,在加工实践当中,制作者经常将紫泥与绿泥进行人工混合。
这四种原料是进行传统紫砂壶制作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原料,这四种矿泥都可以单独进行陶器的制作,也可以利用其混合物生成新的矿泥,提供更多的紫砂壶制作原料。在进行传统紫砂壶的制作之时,可以利用化工原料进行特殊泥种的创造。所有的原料在没有进行加工之时都为生泥,只有在经过加工与烧煅之后才能成为称为熟泥。在进行传统紫砂壶的制作之时,一般使用熟泥。这主要是因为熟泥一般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与较高的强度,可以满足制作者对于紫砂壶形状的各种要求。正是因为原料的种类繁多,制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想进行紫砂壶作品的创作。加强原料的选择与应用,对于紫砂壶质量与价值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紫砂壶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人们生活当中的实用品。因此,紫砂壶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满足人们对其的生活基本要求。考虑到紫砂壶的实用性,许多制作者要在实用的基础之上进行紫砂壶的构思与设计。无论紫砂壶的形状与外在怎样变化,都要具有泡茶的功能。失去实用性能的紫砂壶是不完整的,只能是单纯的陶艺作品。紫砂壶的泥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表现力很强,对于紫砂壶的精细加工有重要作用。在进行烧煅之时,紫砂泥料的制作品很少发生变形,且在形状的设计与形成过程中有很大的塑造空间。紫砂作为一种特殊的原料,在众多制作者的实践与摸索过程当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紫砂壶的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越来越高。
综合来看,在进行传统紫砂壶的制作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对泥色表象的重视。紫砂壶的颜色一般是较自然的,它不上釉也不彩绘,只是靠其本身的颜色与烧煅后的肌理效果,进行泥色本身魅力的表现。就目前情况来看,紫砂器烧清之后所呈现出的颜色,一般是由矿泥混合比例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另外,还可以在原料中进行无毒无害的着色剂进行色泽的调试。第二,就紫砂壶的表面肌理质量来来讲。许多传统紫砂壶的制作者都利用不同粗细的颗粒混合物来进行肌理效果的调节。也有一些制作者会选择在紫砂壶的泥料中添加较粗的颗粒,使紫砂壶表面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与较强的手感。第三,为了使传统紫砂壶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色彩。传统紫砂壶的制作者们会仿照唐代的绞胎器物,利用具有不同眼神儿原料泥进行绞泥的制作,使紫砂壶具有变化多端的效果。从这一点上来讲,“沙漠之舟”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对于紫砂壶未来的发展前景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笔者从传统紫砂壶的选料与制作工艺出发,对传统紫砂壶的制作重点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广大陶艺爱好者加强对紫砂壶制作工艺的重视,深入研究制作工艺,从根本上促进传统紫砂壶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光;浅谈全手工花货紫砂壶创作之路[J].江苏陶瓷.2011(02).
[2]范海燕;关于紫砂壶构思理念和创作的分析;《才智》 2014年04期
[3]胡付照;紫砂壶艺术设计审美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