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生活之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乘风破浪
【作者】 周 微
【机构】 河北省三河市第四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陶行知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现代新课程要求教学的内容回归到生活中来,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课堂教学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美术,联系生活学美术,把生活经验美术化,美术问题生活化,体现"美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美术就在身边,感受到美术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美术的魅力。
一、生活化的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以《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一课为例:我把奥运标志作为开场白,首先让学生观看《颠峰时刻》以及张艺谋的申奥片,让他们在紧张激动的旋律中体会爱国之情。
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生活化的组织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样以《迎接新的一年》一课为例,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迎接新的一年”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做的,从中体会新的一年对于一个人的的重要意义。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我也从中穿插讲些国外迎接新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新年的感受和认识。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活化的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思维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因此,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思维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该想到的,不该想到的全有了。看来学生对待玩很会挖空心思。当我把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先是一呆,然后似乎有些激动了。"我也能出书吗?"在短暂的议论之后,你就会觉得他们思维的浪花会排山倒海般的冲向你。"我的书要象哈里.波特那种的","我喜欢凯涕猫样式的""我要用我的照片做封面","......"......。此时我是又高兴又无奈,高兴的是学生会如此开动脑筋,无奈的是场面一片混乱。于是赶紧引导学生,将封面、版面、形式、装订、整体设计穿插其中。让他们的无序思维变的理性有序。
四、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美术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板报设计》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上好这一课,我根据学校的班级板报要求,课前让学生作好准备。分头分组按要求去收集材料。课上让小组代表做讲解员,教师当顾问,带领全班同学兴致勃勃地进行PK赛。看哪一组准备的比较好,比较充分。通过活动使美术课堂变得宽松、愉快,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习热情。最后,由得胜组负责在本班展示这期黑板报。不仅愉快的完成了班级板报任务,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自豪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可信。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和模仿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美术观、价值观。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美术课上的认识。
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美术,联系生活学美术,把生活经验美术化,美术问题生活化,体现"美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美术就在身边,感受到美术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美术的魅力。
一、生活化的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以《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一课为例:我把奥运标志作为开场白,首先让学生观看《颠峰时刻》以及张艺谋的申奥片,让他们在紧张激动的旋律中体会爱国之情。
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生活化的组织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样以《迎接新的一年》一课为例,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迎接新的一年”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做的,从中体会新的一年对于一个人的的重要意义。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我也从中穿插讲些国外迎接新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新年的感受和认识。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活化的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思维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因此,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思维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该想到的,不该想到的全有了。看来学生对待玩很会挖空心思。当我把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先是一呆,然后似乎有些激动了。"我也能出书吗?"在短暂的议论之后,你就会觉得他们思维的浪花会排山倒海般的冲向你。"我的书要象哈里.波特那种的","我喜欢凯涕猫样式的""我要用我的照片做封面","......"......。此时我是又高兴又无奈,高兴的是学生会如此开动脑筋,无奈的是场面一片混乱。于是赶紧引导学生,将封面、版面、形式、装订、整体设计穿插其中。让他们的无序思维变的理性有序。
四、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美术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板报设计》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上好这一课,我根据学校的班级板报要求,课前让学生作好准备。分头分组按要求去收集材料。课上让小组代表做讲解员,教师当顾问,带领全班同学兴致勃勃地进行PK赛。看哪一组准备的比较好,比较充分。通过活动使美术课堂变得宽松、愉快,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习热情。最后,由得胜组负责在本班展示这期黑板报。不仅愉快的完成了班级板报任务,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自豪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可信。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和模仿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美术观、价值观。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美术课上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