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作者】 柳红君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当与"课内学习"平分秋色。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无数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大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课内让学生得法,课外让学生习法。所以我们对课外阅读也应当与课内学习一样去设计、安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在班级开展了"读一本好书"的课外阅读活动,并注重在以下四个环节都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所收获。
一、多管齐下,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课外阅读仅有老师是不够的。"这需要教师、家长、学校以及社会一起努力。因为孩子在校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其实我们知道,学生在阅读方面受家庭影响是很明显的。父母良好的阅读习惯将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这往往比我们教师做多少工作都要强得多。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家长支持我们。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一个家庭没有一个读书的氛围,孩子的读书习惯就很难培养起来。教师与家长一道培养孩子的读书能力。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让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主要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每月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
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 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三、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 并不是一件易事。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外书屋",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o奥o卜劳恩的漫画"好看的圣诞书",它的幽默、温情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我顺势引导阅读漫画集《父与子》,它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 幽默、温馨,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感人至深。我请孩子们谈体会,谈各人发笑的角度,从而理解"各人笑各人的所笑"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
四、有机整合,减轻课业负担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蟋蟀的住宅》一课,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了《争吵》一课,向学生推荐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学了《普罗米修斯》,引导学生阅读《希腊神话故事》;学了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后,布置学生阅读其它的成语故事,然后在全班交流。3月5日,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看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手中的《同步阅读》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 应充分利用。2.保证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学期放假时,我都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母亲》、《童年》、《海底两万里》等。假期中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有益的图书,就一定有收获。实践证明,课外阅读不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们应当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使学生终生受益。
"课外阅读"当与"课内学习"平分秋色。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无数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大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课内让学生得法,课外让学生习法。所以我们对课外阅读也应当与课内学习一样去设计、安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在班级开展了"读一本好书"的课外阅读活动,并注重在以下四个环节都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所收获。
一、多管齐下,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课外阅读仅有老师是不够的。"这需要教师、家长、学校以及社会一起努力。因为孩子在校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其实我们知道,学生在阅读方面受家庭影响是很明显的。父母良好的阅读习惯将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这往往比我们教师做多少工作都要强得多。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家长支持我们。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一个家庭没有一个读书的氛围,孩子的读书习惯就很难培养起来。教师与家长一道培养孩子的读书能力。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让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主要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每月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
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 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三、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 并不是一件易事。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外书屋",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o奥o卜劳恩的漫画"好看的圣诞书",它的幽默、温情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我顺势引导阅读漫画集《父与子》,它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 幽默、温馨,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感人至深。我请孩子们谈体会,谈各人发笑的角度,从而理解"各人笑各人的所笑"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
四、有机整合,减轻课业负担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蟋蟀的住宅》一课,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了《争吵》一课,向学生推荐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学了《普罗米修斯》,引导学生阅读《希腊神话故事》;学了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后,布置学生阅读其它的成语故事,然后在全班交流。3月5日,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看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手中的《同步阅读》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 应充分利用。2.保证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学期放假时,我都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母亲》、《童年》、《海底两万里》等。假期中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有益的图书,就一定有收获。实践证明,课外阅读不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们应当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使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