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 王秀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双谊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因此,在各种活动中我创设多种机会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发现新知识,着重对他们尝试精神的培养。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说过,“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关键词:乡土资源 培养 幼儿 运用
农村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要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乡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挖掘乡土资源教育价值的前提。
我园属于乡镇幼儿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逐渐形成,一些农村幼儿园常常忽视身边可贵的自然资源,而热衷于追求城市现代化教育;还有的农村教师常感叹没有合适的科学课程,没有丰富的教具学具,觉得难以开展科学教育活动。针对以上现象,我们觉得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农村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资源观和价值观,克服农村教育经费少,设备条件差等许多客观条件因素。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才会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我们幼儿园为此开辟各种渠道让教师通过参观、学习和研讨等途径,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重视了,行动落实就有了保障。在以后的实践中,教师们也逐渐感悟到利用乡土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可行性:我们的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幼儿对农村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比较熟悉。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最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熟悉的、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而且利用幼儿熟悉的、身边的事物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还有益于幼儿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二、挖掘多样乡土材料,拓展幼儿艺术空间
为了更好地落实生态课堂的理念,扩充幼儿园现行的美术活动的材料种类,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独特优势的需要,我们挖掘、利用、改造一些乡土资源,使其成为可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供幼儿操作和加工制作。
三、采集和运用自然物资源,以丰富主题活动内容。
老师提供的过于现成的自然物资源,不利于幼儿观察力、动手能力、自主性、探索精神的培养。在开展主题活动时,老师们改变了以往由老师独自采集自然物的做法,带领幼儿一起动手,边观察边采集,将教学融入自然社会这个大课堂,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相关经验。在生成“神奇的玉米”主题后,老师带幼儿去农庄掰玉米棒、采摘玉米叶、玉米穗,搓玉米籽,爆制爆米花;用玉米叶、爆米花、玉米穗制作裙子、项链、手镯、头饰等,举行别开生面的化装舞会;用玉米杆、玉米棒、玉米籽制作长枪、手榴弹、手雷玩“学做解放军”的游戏;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伴奏下用身体动作表现玉米在锅里由加热到爆开的有趣神态。在“种子的妙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纷纷从家中带来了花生、麦子、豆子、桃核等各种各样的种子投放在自然角供幼儿观察,还种植了蚕豆,每天观察其生长过程、做好观察记录。这些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富有生机,主题内容更加丰富。由于幼儿亲身融入到实践中,他们作为活动的主体主动地参与活动,孩子们的探索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由被动变为了幼儿主动的富有乐趣的活动。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乡土资源主题活动效果。
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带动了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教师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使幼儿获得多元化信息,提高了教学效果,幼儿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都得到全新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易于理解的特点被老师们广泛应用到乡土化主题活动中来,为孩子们掌握科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玉门的十月落叶纷飞、色彩斑斓,在《奇形妙叶》主题活动开展中,老师们多次实地寻找,亲自拍摄富有地方特点的花草树木及其叶子的实景,制作电脑课件,让孩子在真实的画面中感受叶子的多姿多彩。在“香香的蔬菜“主题中,为使抽象的蔬菜生长过程让幼儿易于了解,教师不仅带幼儿种植蔬菜,还制作了形象的动画、拍摄了大棚蔬菜的全景;在《水果宝宝来聚会》、《香香的蔬菜》主题中,老师们不仅亲自动手制作水果蔬菜拼盘、有趣的蔬菜水果造型,还精心制作了相应的课件供幼儿欣赏。生动的影像教学,使幼儿的已有经验得以整合、提炼,情绪、情感得以升华,主题活动效果更加明显。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了幼儿学习科学的瑰宝,引领着农村幼儿走上科学之路。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要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发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科学。
关键词:乡土资源 培养 幼儿 运用
农村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要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乡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挖掘乡土资源教育价值的前提。
我园属于乡镇幼儿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逐渐形成,一些农村幼儿园常常忽视身边可贵的自然资源,而热衷于追求城市现代化教育;还有的农村教师常感叹没有合适的科学课程,没有丰富的教具学具,觉得难以开展科学教育活动。针对以上现象,我们觉得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农村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资源观和价值观,克服农村教育经费少,设备条件差等许多客观条件因素。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才会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我们幼儿园为此开辟各种渠道让教师通过参观、学习和研讨等途径,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重视了,行动落实就有了保障。在以后的实践中,教师们也逐渐感悟到利用乡土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可行性:我们的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幼儿对农村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比较熟悉。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最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熟悉的、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而且利用幼儿熟悉的、身边的事物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还有益于幼儿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二、挖掘多样乡土材料,拓展幼儿艺术空间
为了更好地落实生态课堂的理念,扩充幼儿园现行的美术活动的材料种类,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独特优势的需要,我们挖掘、利用、改造一些乡土资源,使其成为可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供幼儿操作和加工制作。
三、采集和运用自然物资源,以丰富主题活动内容。
老师提供的过于现成的自然物资源,不利于幼儿观察力、动手能力、自主性、探索精神的培养。在开展主题活动时,老师们改变了以往由老师独自采集自然物的做法,带领幼儿一起动手,边观察边采集,将教学融入自然社会这个大课堂,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相关经验。在生成“神奇的玉米”主题后,老师带幼儿去农庄掰玉米棒、采摘玉米叶、玉米穗,搓玉米籽,爆制爆米花;用玉米叶、爆米花、玉米穗制作裙子、项链、手镯、头饰等,举行别开生面的化装舞会;用玉米杆、玉米棒、玉米籽制作长枪、手榴弹、手雷玩“学做解放军”的游戏;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伴奏下用身体动作表现玉米在锅里由加热到爆开的有趣神态。在“种子的妙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纷纷从家中带来了花生、麦子、豆子、桃核等各种各样的种子投放在自然角供幼儿观察,还种植了蚕豆,每天观察其生长过程、做好观察记录。这些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富有生机,主题内容更加丰富。由于幼儿亲身融入到实践中,他们作为活动的主体主动地参与活动,孩子们的探索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由被动变为了幼儿主动的富有乐趣的活动。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乡土资源主题活动效果。
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带动了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教师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使幼儿获得多元化信息,提高了教学效果,幼儿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都得到全新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易于理解的特点被老师们广泛应用到乡土化主题活动中来,为孩子们掌握科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玉门的十月落叶纷飞、色彩斑斓,在《奇形妙叶》主题活动开展中,老师们多次实地寻找,亲自拍摄富有地方特点的花草树木及其叶子的实景,制作电脑课件,让孩子在真实的画面中感受叶子的多姿多彩。在“香香的蔬菜“主题中,为使抽象的蔬菜生长过程让幼儿易于了解,教师不仅带幼儿种植蔬菜,还制作了形象的动画、拍摄了大棚蔬菜的全景;在《水果宝宝来聚会》、《香香的蔬菜》主题中,老师们不仅亲自动手制作水果蔬菜拼盘、有趣的蔬菜水果造型,还精心制作了相应的课件供幼儿欣赏。生动的影像教学,使幼儿的已有经验得以整合、提炼,情绪、情感得以升华,主题活动效果更加明显。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了幼儿学习科学的瑰宝,引领着农村幼儿走上科学之路。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要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发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