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程 军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次全教会也指出,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教师策略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在高中阶段,乃至整个教学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因此,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越发引起人们的注重,在高中教学阶段,对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显的尤为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学会在解题的过程中去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同时在学习中学会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提高数学教师队伍素质是关键
  教师的素质水平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高中数学课程同样如此。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如果没有较高水平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引导,会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带来很多制约因素。提高高中数学教师队伍素质,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更新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中真正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其次,加强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一般的普通高中都有数学教研组,这是加强数学教师之间交流的良好平台。数学教师之间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彼此的交流,就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研组也可以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再次,加强数学教师自身的学习。知识是永无止境的,高中数学教师更要认识到学生经常会就一些问题提出多角度的解决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是教师也没有想到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阶段的数学是抽象的以及枯燥乏味的,有些学生往往会因为它的抽象而对其失去兴趣,也有的学生会因为题目的复杂做不出来,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兴趣的培养,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使老师的教学顺利的进行,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提高,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投其所好,安排一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不但能充分的表现自己,同时能够开放他们的思维,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出一道数学题,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去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去对这个题目进行解答,看到底有多少种解题方法,这样会充分的开拓他们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所长,利用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在这种比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下充分的表现自己,让他们充分的得到满足感,不仅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老师还可以在学习这节课内容之前,给学生讲解发明出这个理论和公式的那些伟人的传奇故事,这个阶段的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对其产生崇拜和敬仰,这样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也可以在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学习函数和几何的时候,可以通过画出优美的线条来增加学生的兴趣,有些学生就会比较热衷于几何图形的图案,有些学生比较热衷于逻辑思维,因此,增加学生的兴趣对于他们学习数学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传统的数学教学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传统的教育比较死板,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课本的知识进行讲解,课下给学生布置好习题,传统的教学老师更注重的是标准答案,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只会用固定的模式去解答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也不会特别集中,对于数学枯燥无味的学习方式产生厌倦,老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数学课本里的公式和抽象的文字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这时老师可以做成幻灯片,在多媒体上展示,这样抽象的文字转为图形或者动画,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会提高上课的效率,在教学时老师要主动和学生去交流和互动,不能只是像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去按照老师的方式去学习和解答问题,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去学习,共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融入其中,让他们的思维不再被动,让他们主动在课堂上去提出他们的见解与想法,老师再加以点评,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像传统教育中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老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导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己查询资料来解决学习遇到的难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四、注重课堂与实践的结合是动力源泉。
  数学课是一门比较单调的学科,尤其是纯理论部分很难能吸引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离不开兴趣。对数学问题感兴趣的学生更愿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更愿意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其数学学习成绩。而对数学问题不感兴趣的学生经常会感到头疼,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学习成绩。如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注重课堂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从中发现数学问题,针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能够增强其学习兴趣。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学生在认识这些案例的基础上,就容易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更容易在深刻体会现实的基础上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学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课本中的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作为主导,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忠丽;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教育[J];考试周刊;2007年26期
  [2]戚仕良;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教师;2009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