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作文
【作者】 李 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迎安镇石峰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标志,作文教学的效果如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 兴趣 积累 观察能力 想象 表达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情感的现象,往往与我们的作文指导有着密切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指导如何落实这一课标精神,使作文指导实现以“习作”为目的呢?经过连续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要激好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1、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扭转作文是件非同一般的事情的错误倾向。让学生明白作文不是靠近堆沏华丽的词汇藻,也不是搜集或编造重大的或离奇的故事。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折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
2、用成就动机和趋雀动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以便获得新的发展或地侠或赞扬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成就动机越强的学生,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持性就震越强,就越能乐学。对于绝大多数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或刚刚孕育阶段的青少年而主常表现为趋誉动机,即学生为赢得外界赞赏,获得一定荣誉和身份,指向外来报偿的一种学习动力。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比如,开展优秀作品展,建立写作之窗等活动,使好的作文或作文有进步的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但趋誉动机支配下的学习行为,大凡只停留于热情、冲动的水准上,其波动性和他约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妥善利用,正确引导。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来源于生活,采源于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因此,指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感知,从而不断发掘出作文的源泉。
画图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真实缩影。这里面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深刻的思想情感。我首先让学生看题目再感知整幅图画确立文章的中心。然后要有顺序地看,观察时按照先人物后环境,先整体再部分,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的方法要因图而异,要分析人物的外表及内心,事物和环境的联系,进行小组讨论,比赛哪组观察得仔细。再上台表演给同学看,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每个表演者的神态语言、动作、表情及心理活动,并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而且写出的作文也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而且学生也学到了观察的方法。
三、积累词汇和优美语句
学生写作文就如同盖房子,搭好骨架,没有砖瓦却盖不成。在老师布置下作文题目提出要求后,往往有些同学知道怎么写,可是真一动笔又无从下手,有的同学甚至回家从报刊、杂志、作文书中抄袭一篇了事。长期下去,不光学生的作文没有提高,反而造成对作文课的厌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在每学习一篇课文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语言环境,像什么时候用“聚精会神”,什么情况下用“雪中送炭”。再有就是多积累好的语句,像《可爱的草塘》最后有这样一个排比句“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蓝天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让学生想象这段话,如果你写时可以描写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色。有的同学果然在写有关秋天的文章中用上了这样一段话,自己还做了改动。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作文的内容丰富了,充实了。
四、启发想象、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牛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作文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用生动地比喻、拟人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每个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而联想和想象是具体形象唤起的,需要以知识和生活为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广泛阅读,留心观察的基础上,将“库存”材料应用于自己思维之中,并使之成为提高写作能力的营养源。
为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我结合语文教材上的看图作文,根据小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将图上的主要内容制作出来直接展示给学牛,引导他们想联系、构情节、写成文。
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练说,再说中做到真实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强调作文要真诚,说自己想说的话,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一篇文章,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的,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无不在作文的字里行间表达出来,但受成人化的影响,学生作文中有意无意的说假话,抒假情的现象大量存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鼓励学生直抒胸臆,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不要人云亦云。例如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让学生写读后感,有的学生认为爸妈说的都对,有的认为谁也不对,有的认为一方对,正是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再加上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不同,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而这时我们就应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在比如写《凡卡》的读后感,学生写得不够理想,让人感觉不到其中的情,为了使学生真真切切的体验,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凡卡,结合语言文字进行想象,进行感受,然后再对照自己现在的生活想一想,最后我让学生重写,这次呈上来的作文文字饱满,感情真挚,体会深刻。正是由于我平时注重学生的感受并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练说,学生基本上达到说真话抒真情。
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创设一个好的平台,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积累、写作,较好地实现读写迁移,提高作文能力。只要用心钻研,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就在写作上就一定会给你惊喜。
关键词:作文 兴趣 积累 观察能力 想象 表达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情感的现象,往往与我们的作文指导有着密切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指导如何落实这一课标精神,使作文指导实现以“习作”为目的呢?经过连续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要激好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1、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扭转作文是件非同一般的事情的错误倾向。让学生明白作文不是靠近堆沏华丽的词汇藻,也不是搜集或编造重大的或离奇的故事。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折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
2、用成就动机和趋雀动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以便获得新的发展或地侠或赞扬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成就动机越强的学生,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持性就震越强,就越能乐学。对于绝大多数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或刚刚孕育阶段的青少年而主常表现为趋誉动机,即学生为赢得外界赞赏,获得一定荣誉和身份,指向外来报偿的一种学习动力。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比如,开展优秀作品展,建立写作之窗等活动,使好的作文或作文有进步的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但趋誉动机支配下的学习行为,大凡只停留于热情、冲动的水准上,其波动性和他约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妥善利用,正确引导。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来源于生活,采源于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因此,指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感知,从而不断发掘出作文的源泉。
画图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真实缩影。这里面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深刻的思想情感。我首先让学生看题目再感知整幅图画确立文章的中心。然后要有顺序地看,观察时按照先人物后环境,先整体再部分,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的方法要因图而异,要分析人物的外表及内心,事物和环境的联系,进行小组讨论,比赛哪组观察得仔细。再上台表演给同学看,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每个表演者的神态语言、动作、表情及心理活动,并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而且写出的作文也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而且学生也学到了观察的方法。
三、积累词汇和优美语句
学生写作文就如同盖房子,搭好骨架,没有砖瓦却盖不成。在老师布置下作文题目提出要求后,往往有些同学知道怎么写,可是真一动笔又无从下手,有的同学甚至回家从报刊、杂志、作文书中抄袭一篇了事。长期下去,不光学生的作文没有提高,反而造成对作文课的厌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在每学习一篇课文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语言环境,像什么时候用“聚精会神”,什么情况下用“雪中送炭”。再有就是多积累好的语句,像《可爱的草塘》最后有这样一个排比句“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蓝天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让学生想象这段话,如果你写时可以描写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色。有的同学果然在写有关秋天的文章中用上了这样一段话,自己还做了改动。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作文的内容丰富了,充实了。
四、启发想象、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牛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作文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用生动地比喻、拟人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每个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而联想和想象是具体形象唤起的,需要以知识和生活为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广泛阅读,留心观察的基础上,将“库存”材料应用于自己思维之中,并使之成为提高写作能力的营养源。
为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我结合语文教材上的看图作文,根据小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将图上的主要内容制作出来直接展示给学牛,引导他们想联系、构情节、写成文。
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练说,再说中做到真实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强调作文要真诚,说自己想说的话,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一篇文章,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的,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无不在作文的字里行间表达出来,但受成人化的影响,学生作文中有意无意的说假话,抒假情的现象大量存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鼓励学生直抒胸臆,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不要人云亦云。例如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让学生写读后感,有的学生认为爸妈说的都对,有的认为谁也不对,有的认为一方对,正是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再加上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不同,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而这时我们就应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在比如写《凡卡》的读后感,学生写得不够理想,让人感觉不到其中的情,为了使学生真真切切的体验,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凡卡,结合语言文字进行想象,进行感受,然后再对照自己现在的生活想一想,最后我让学生重写,这次呈上来的作文文字饱满,感情真挚,体会深刻。正是由于我平时注重学生的感受并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练说,学生基本上达到说真话抒真情。
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创设一个好的平台,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积累、写作,较好地实现读写迁移,提高作文能力。只要用心钻研,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就在写作上就一定会给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