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浅谈初中阅读教学中读后活动的有效设计
【作者】 王丽琴
【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发现读后活动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核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但在教学中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脱离实际、流于形式的弊端。笔者认为对于初中生而言,读后活动的设计重在课堂知识的运用和拓展,重在学生深入的体验和感悟,并结合课例对读后活动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读后活动 问题 有效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策略、形成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英语阅读,既可以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作品的美。在具体的操作中,大部分英语教师认可三段式英语教学法,即按照读前、读中和读后三段组织教学。读前是导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读中是文本输入,学生获取信息的初步过程。读后是引导学生从浅层到深层理解的输出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读后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它是信息的输入和反馈的过程,是学生对于课文进行深层次理解的过程,是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而这也正是英语能力最为重要的环节。然而,相对于前两个环节,读后活动的设计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却常常被轻描淡写甚至忽视。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当中发现读后活动设计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活动的设计只顾设计的新颖,忽视紧扣教学目标和主题
读后活动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根据目标和重点确定读后活动的内容,然后再决定应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有些教师设计读后活动时单纯追求新意,或者只考虑学生兴趣,忽视了教学目标、主题内容和重点语言知识,因此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活动的设计只顾形式的多样,而忽视了体验的深度
阅读后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使他们能将阅读材料的内容与他们已有知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因此任务设计必须是有意义、有内容的,能够帮助学生在其中形成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让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就会在形式上花功夫,但是这样的设计往往会出现热闹之后,学生缺少了静静的思考和感悟,对所学文本不能深入理解,学生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输出,这就有违课后活动深层输出的设计原则。
3.活动的设计只顾教师的预期,而忽视了贴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能否接受,能否完成任务。课堂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认知水平,对难度做好充分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二、有效设计读后活动的原则
读后活动的设计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为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
在设计读后活动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和主题,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他们要通过什么活动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从而可以在实际的学习中有的放矢,达到发展能力的目标。读后活动的设计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热情,使活动能得以顺利地完成。同时活动的设计要把握好难度系数,活动任务既不可以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太容易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太难了学习者会因为力所不及而产生焦虑,从而造成学习的失败。
2.活动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后活动的成功依赖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讨论问题,力求推陈出新。同时还要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产生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
三、读后活动实践的一些有效形式
阅读后的活动设计应基于阅读材料的内容,“以问题推动学习,以任务贯穿课堂”,把握好问题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适时适量。创设的读后活动要具有可实施性、可操作性、有意义的语言输出活动,来鼓励和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读后活动教学形式。
1.表演式读后活动
这种活动主要包括角色扮演、采访等。这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声情并茂地说英语,享受英语的语言美。
(1)角色扮演(role-play)
角色扮演要求扮演者不仅要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正确把握语言的内涵,通过自身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恰如其分地表演出来。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的过程。角色扮演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各种运用第二语言的情境,在实际运用中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教学实例1】笔者在执教Go for it 9 Unit10?SectionB2b是一封e-mail,是LinYue写给Laura的,讲述她在法国学习的一些情况并介绍法国的餐桌礼仪。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这个活动,一个同学扮演Laura,另一个同学扮演Laura母亲。对话的内容就是Laura收到朋友的来信之后把信的内容说给母亲听,母亲也可以向Laura提问信中都讲了什么。
A:Hello,mom!I received an e-mail from my friend Lim Yue.She is studying in France now.
B:How has her French improved?
A:Her French has improved quickly and she is very comfortable speaking? French.
B:What is her biggest challenge now?
A:…
这样的读后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贴近生活,又能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把无声的篇章转化成有声的对话。
(2) 采访(interview)
阅读后设计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语言交际练习,可以提高语言技能,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教学实例2】笔者在执教Go for it 8B Unit 3的Section A 3a以后,设计了基于课文的采访问答。具体做法: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互动,其中一位学生扮演CCTV的记者,对其他学生进行采访,谈谈暴风雨发生时他们各自在做什么,当时看到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在最后展示阶段,学生给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每组的对话都有精彩之处。将文本改编成对话,又加入前面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2.应用拓展型读后活动
在学生了解文本大意后,可以设计一些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活动的一些活动,让学生可跳一跳就可以摘到。
(1)讨论式读后活动
这种方式主要是为提出不同见解或主张而创设的,阅读后进行拓展型讨论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及运用已学知识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以四五个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英语教师常用的用来训练学生深层次理解能力,是培养学生推理概括归纳能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之一。
【教学实例3】笔者在执教Go for it 9 Unit7 2b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读后活动可以设计为小组讨论:Should Liu Yu be allowed to make his own decision? Why?他们可以用文章中的语言材料也可以是自己的理解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 辩论式读后活动
辩论式读后活动常用于一些有正反两方面见解的主题。它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灵活应变等综合素质。
【教学实例4】笔者执教Go for it 8A Unit7 Reading: Do you think that you will have you own robots?后设计观点:Do you think that robots can take place of humans or not? 把全班分成A、B两组,A组为赞成方,B组为反对方。两组学生分别讨论赞成和反对的理由并记录下来,然后各组派几名代表用英语发表本组的观点及理由进行辩论。
这样不仅巩固了课文所学内容,而且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复述
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连贯表达的训练手段之一,是阅读后进行口语训练的常用方法。根据关键词、主要线索或图标进行口头复述,既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锻炼其篇章组织能力,又使学生学习运用语篇中的语言,为写作做好准备,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教学实例5】笔者在执教Go for it 8B Unit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 2b的阅读课文时,该文本结构明显,层次清晰,是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笔者在进行while-reading部分的设计时,将summarizing环节设计成了选词填空的形式,并清晰地将整篇文章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要求学生将文本分为三个部分。学生迅速将中间两段划分为一部分,将首尾两段各自划为一部分。此时教师自然引出本文的结构为“Beginning”、“Main body”和“Ending”,为写作部分3b“写一封信表达对课外辅导班的看法”奠定了一个写作的结构范本。
3.写作型读后活动
这类活动主要有课文改编,改写,续写。在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文本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课文进行改编,改写,续写都是很好的手段。
(1)平行写作
读后的平行写作,通常是在课堂上先讨论文本的篇章结构及衔接语使用技巧。课后把它写下来。在写作时,让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既有利于学生扩大加深、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适应中考写作能力的需要。
(2)文本拓展式写作
阅读后利用小组讨论进一步拓展挖深阅读材料,这样既可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实例6】笔者在执教Go for it 9 Unit7 2b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时,讲述的是青少年Liu Yu和父母之间的分歧,父母不允许他每天参加跑步训练,怕影响学习。在读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写作任务:假如你是Liu Yu,现在因为和父母的分歧而感到非常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请写一封信向好朋友Chen Lin求助。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又知道了在真实情景中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组和句子,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以下是一位学生的作文:
Dear Chen Lin,
I am very upset these days because my parents won't allow me to practice running as much as I would like to. I love running. I want to be a professional runner. I believe I can achieve my dream. But they want me to be realistic, and they are always talking about what will happen if I don't become a professional runner. I know my parents care about me, but they don't believe in me. They think I should study hard in the evenings and that I need to spend more time on my homework. So they won't allow me to practice running on school nights. What should I do?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How much time should I spend on my training and how much on my schoolwork? I need your help.
Please write to me soon.
Yours,
Liu Yu
四、结束语
读后任务的有效设计是整堂阅读课的高潮,是学生把已学的课本知识进行深层理解以及升华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读后任务设计的有效性,切实遵循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及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依据所教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和组织读后活动,不简单的以热闹作为追求,而是把重点放在学生体验的深化、语言能力的升华上,正所谓“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力求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和富有成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建立信心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肖峰. 《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2】 NeilJ.Anderson著. 程晓堂导读《第二语言阅读探索:问题与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关键词:读后活动 问题 有效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策略、形成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英语阅读,既可以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作品的美。在具体的操作中,大部分英语教师认可三段式英语教学法,即按照读前、读中和读后三段组织教学。读前是导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读中是文本输入,学生获取信息的初步过程。读后是引导学生从浅层到深层理解的输出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读后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它是信息的输入和反馈的过程,是学生对于课文进行深层次理解的过程,是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而这也正是英语能力最为重要的环节。然而,相对于前两个环节,读后活动的设计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却常常被轻描淡写甚至忽视。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当中发现读后活动设计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活动的设计只顾设计的新颖,忽视紧扣教学目标和主题
读后活动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根据目标和重点确定读后活动的内容,然后再决定应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有些教师设计读后活动时单纯追求新意,或者只考虑学生兴趣,忽视了教学目标、主题内容和重点语言知识,因此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活动的设计只顾形式的多样,而忽视了体验的深度
阅读后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使他们能将阅读材料的内容与他们已有知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因此任务设计必须是有意义、有内容的,能够帮助学生在其中形成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让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就会在形式上花功夫,但是这样的设计往往会出现热闹之后,学生缺少了静静的思考和感悟,对所学文本不能深入理解,学生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输出,这就有违课后活动深层输出的设计原则。
3.活动的设计只顾教师的预期,而忽视了贴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能否接受,能否完成任务。课堂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认知水平,对难度做好充分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二、有效设计读后活动的原则
读后活动的设计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为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
在设计读后活动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和主题,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他们要通过什么活动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从而可以在实际的学习中有的放矢,达到发展能力的目标。读后活动的设计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热情,使活动能得以顺利地完成。同时活动的设计要把握好难度系数,活动任务既不可以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太容易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太难了学习者会因为力所不及而产生焦虑,从而造成学习的失败。
2.活动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后活动的成功依赖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讨论问题,力求推陈出新。同时还要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产生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
三、读后活动实践的一些有效形式
阅读后的活动设计应基于阅读材料的内容,“以问题推动学习,以任务贯穿课堂”,把握好问题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适时适量。创设的读后活动要具有可实施性、可操作性、有意义的语言输出活动,来鼓励和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读后活动教学形式。
1.表演式读后活动
这种活动主要包括角色扮演、采访等。这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声情并茂地说英语,享受英语的语言美。
(1)角色扮演(role-play)
角色扮演要求扮演者不仅要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正确把握语言的内涵,通过自身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恰如其分地表演出来。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的过程。角色扮演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各种运用第二语言的情境,在实际运用中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教学实例1】笔者在执教Go for it 9 Unit10?SectionB2b是一封e-mail,是LinYue写给Laura的,讲述她在法国学习的一些情况并介绍法国的餐桌礼仪。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这个活动,一个同学扮演Laura,另一个同学扮演Laura母亲。对话的内容就是Laura收到朋友的来信之后把信的内容说给母亲听,母亲也可以向Laura提问信中都讲了什么。
A:Hello,mom!I received an e-mail from my friend Lim Yue.She is studying in France now.
B:How has her French improved?
A:Her French has improved quickly and she is very comfortable speaking? French.
B:What is her biggest challenge now?
A:…
这样的读后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贴近生活,又能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把无声的篇章转化成有声的对话。
(2) 采访(interview)
阅读后设计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语言交际练习,可以提高语言技能,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教学实例2】笔者在执教Go for it 8B Unit 3的Section A 3a以后,设计了基于课文的采访问答。具体做法: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互动,其中一位学生扮演CCTV的记者,对其他学生进行采访,谈谈暴风雨发生时他们各自在做什么,当时看到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在最后展示阶段,学生给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每组的对话都有精彩之处。将文本改编成对话,又加入前面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2.应用拓展型读后活动
在学生了解文本大意后,可以设计一些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活动的一些活动,让学生可跳一跳就可以摘到。
(1)讨论式读后活动
这种方式主要是为提出不同见解或主张而创设的,阅读后进行拓展型讨论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及运用已学知识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以四五个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英语教师常用的用来训练学生深层次理解能力,是培养学生推理概括归纳能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之一。
【教学实例3】笔者在执教Go for it 9 Unit7 2b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读后活动可以设计为小组讨论:Should Liu Yu be allowed to make his own decision? Why?他们可以用文章中的语言材料也可以是自己的理解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 辩论式读后活动
辩论式读后活动常用于一些有正反两方面见解的主题。它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灵活应变等综合素质。
【教学实例4】笔者执教Go for it 8A Unit7 Reading: Do you think that you will have you own robots?后设计观点:Do you think that robots can take place of humans or not? 把全班分成A、B两组,A组为赞成方,B组为反对方。两组学生分别讨论赞成和反对的理由并记录下来,然后各组派几名代表用英语发表本组的观点及理由进行辩论。
这样不仅巩固了课文所学内容,而且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复述
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连贯表达的训练手段之一,是阅读后进行口语训练的常用方法。根据关键词、主要线索或图标进行口头复述,既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锻炼其篇章组织能力,又使学生学习运用语篇中的语言,为写作做好准备,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教学实例5】笔者在执教Go for it 8B Unit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 2b的阅读课文时,该文本结构明显,层次清晰,是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笔者在进行while-reading部分的设计时,将summarizing环节设计成了选词填空的形式,并清晰地将整篇文章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要求学生将文本分为三个部分。学生迅速将中间两段划分为一部分,将首尾两段各自划为一部分。此时教师自然引出本文的结构为“Beginning”、“Main body”和“Ending”,为写作部分3b“写一封信表达对课外辅导班的看法”奠定了一个写作的结构范本。
3.写作型读后活动
这类活动主要有课文改编,改写,续写。在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文本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课文进行改编,改写,续写都是很好的手段。
(1)平行写作
读后的平行写作,通常是在课堂上先讨论文本的篇章结构及衔接语使用技巧。课后把它写下来。在写作时,让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既有利于学生扩大加深、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适应中考写作能力的需要。
(2)文本拓展式写作
阅读后利用小组讨论进一步拓展挖深阅读材料,这样既可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实例6】笔者在执教Go for it 9 Unit7 2b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时,讲述的是青少年Liu Yu和父母之间的分歧,父母不允许他每天参加跑步训练,怕影响学习。在读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写作任务:假如你是Liu Yu,现在因为和父母的分歧而感到非常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请写一封信向好朋友Chen Lin求助。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又知道了在真实情景中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组和句子,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以下是一位学生的作文:
Dear Chen Lin,
I am very upset these days because my parents won't allow me to practice running as much as I would like to. I love running. I want to be a professional runner. I believe I can achieve my dream. But they want me to be realistic, and they are always talking about what will happen if I don't become a professional runner. I know my parents care about me, but they don't believe in me. They think I should study hard in the evenings and that I need to spend more time on my homework. So they won't allow me to practice running on school nights. What should I do?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How much time should I spend on my training and how much on my schoolwork? I need your help.
Please write to me soon.
Yours,
Liu Yu
四、结束语
读后任务的有效设计是整堂阅读课的高潮,是学生把已学的课本知识进行深层理解以及升华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读后任务设计的有效性,切实遵循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及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依据所教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和组织读后活动,不简单的以热闹作为追求,而是把重点放在学生体验的深化、语言能力的升华上,正所谓“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力求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和富有成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建立信心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肖峰. 《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2】 NeilJ.Anderson著. 程晓堂导读《第二语言阅读探索:问题与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