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论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
【作者】 黄泽琼
【机构】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2012年四川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下需要我们彻底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习更有效。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却阴魂不散,成为我们课改的拦路虎、绊脚石,使我们许多同志望而生畏。面对我们神圣的使命,特别作为高中的政治教师,我们必须高扬新课改。构建高效课堂是解决教学顽疾,摆脱“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高效课堂 策略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主要目标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政治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老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在当前这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尽快构建起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尤为迫切。
现对如何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谈几点策略。
一、更新思想,以高效教学的理念为指导,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高考升学率的影响,高中政治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老化,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背道而驰。要构建政治“高效课堂”,必须摒弃这些制约因素。新课程教材注重三贴近,很多教学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分组讨论就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少讲、精讲。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提倡学生讨论,多采用互动式教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去讲课,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二、精心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高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上的高效才是最终的有效,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准备、统筹兼顾,在备课理念上,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努力塑造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在备课方式上,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在备课重心上,由备教材转移到备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在备课内容上,由狭隘的学科本位转向开放的课程整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大备课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实现多维度备课。
三、优化课堂结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要探索有效的教法,注重教学环节的有序性和波动性。
(一)激趣导入,巧抓政治高效课堂的引爆点
新课改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所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应激趣导入,巧抓政治高效课堂的引爆点。
(二)质疑探究,妙寻政治高效课堂的兴奋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我们要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三)思维训练,精思政治高效课堂的创新点
如果没有伽利略的冷静思考,亚里斯多德谎言不知还要误延多久;如果没有牛顿的冷静思考,三大定律不知还要推迟多少年。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以求水到渠成。教学实质上就是思维训练,特别是政治课中的辩证法,就是关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的科学,思维训练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尤显重要。
(四)激烈辩论,速捉政治高效课堂的升华点
教育家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激烈的辩论,观点的设置必须要引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当堂训练,找到政治高效课堂的归宿点
再精彩的课堂,都离不开作业的训练,它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总之,高中政治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崇高的理想。我们的政治课必须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当然,构建政治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坚信经过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刻苦研究、开拓创新,迎着新课改的春风,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 郑永廷等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石翠华.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教学.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0)
4 刘德权.浅谈和谐政治课堂的构建.吉林教育(综合版),2010(12)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高效课堂 策略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主要目标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政治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老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在当前这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尽快构建起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尤为迫切。
现对如何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谈几点策略。
一、更新思想,以高效教学的理念为指导,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高考升学率的影响,高中政治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老化,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背道而驰。要构建政治“高效课堂”,必须摒弃这些制约因素。新课程教材注重三贴近,很多教学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分组讨论就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少讲、精讲。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提倡学生讨论,多采用互动式教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去讲课,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二、精心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高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上的高效才是最终的有效,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准备、统筹兼顾,在备课理念上,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努力塑造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在备课方式上,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在备课重心上,由备教材转移到备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在备课内容上,由狭隘的学科本位转向开放的课程整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大备课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实现多维度备课。
三、优化课堂结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要探索有效的教法,注重教学环节的有序性和波动性。
(一)激趣导入,巧抓政治高效课堂的引爆点
新课改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所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应激趣导入,巧抓政治高效课堂的引爆点。
(二)质疑探究,妙寻政治高效课堂的兴奋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我们要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三)思维训练,精思政治高效课堂的创新点
如果没有伽利略的冷静思考,亚里斯多德谎言不知还要误延多久;如果没有牛顿的冷静思考,三大定律不知还要推迟多少年。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以求水到渠成。教学实质上就是思维训练,特别是政治课中的辩证法,就是关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的科学,思维训练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尤显重要。
(四)激烈辩论,速捉政治高效课堂的升华点
教育家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激烈的辩论,观点的设置必须要引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当堂训练,找到政治高效课堂的归宿点
再精彩的课堂,都离不开作业的训练,它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总之,高中政治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崇高的理想。我们的政治课必须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当然,构建政治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坚信经过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刻苦研究、开拓创新,迎着新课改的春风,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 郑永廷等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石翠华.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教学.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0)
4 刘德权.浅谈和谐政治课堂的构建.吉林教育(综合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