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作者】 高兰荣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首阳山旅游度假区贵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对家庭作业也来一次改革,积极改变作业的老面孔,使学生愿意做。
  一、作业设计要重视开放性
  作业内容要开放,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题材广泛,思路要开阔,要让学生有"自由驰骋"的余地。
  作业形式要开放,或摘或录,或写或画,或唱或演,或讲或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
  完成作业的方法要开放。查阅、访问、调查、实践……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完成,甚至可以请家长、老师来共同完成。
  检查评估作业的方式要开放,检查型的、汇报型的、展示型的、交流型的、评比型的……应样样俱全;评估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作业设计要讲究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自主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有劲,就想跃跃欲试。
  1、朗读作业
  (1)朗读录音。每个星期都布置一份朗读录音的作业,要求学生每人录一篇课文,星期一带到学校,利用早读播放给同学听,然后评选出"最佳播音员"。这样,学生每天在家要坚持练习十分钟的朗读。通过这种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把事情做好的良好品质。
  (2)配乐朗读。这一类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而定,如学了《长江之歌》,可以布置这样的回家作业:"回家后,为《长江之歌》选配乐曲,明天我们举行一次配乐朗读比赛,看看谁选的曲子最恰当,谁的朗读最动听。"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情感。
  2、画画作业
  在教学一些按方位顺序写的文章,如《三味书屋》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示意图。通过画图,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这样的画画作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设计的能力和绘画的能力。
  3、手工作业
  在教学《三只小板凳》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自己动手制作一样小作品,明天进行小制作比赛。"第二天上课,学生带来的作品是五花八门的,有稻草编的青蛙,有废纸盒子做的家具,有废雪碧瓶制作的花篮等。虽然这些作品很粗糙,甚至有些东倒西歪,但它们都是由学生精心设计制作的,很珍贵。通过制作,学生体会到了制作过程的艰辛,从而也懂得了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阅读《三只小板凳》时,学生大都能自然地理解爱因斯坦当时的心情,体会爱因斯坦当时的感受,对爱因斯坦产生敬佩之情。动手做小制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还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一举两得。
  4、想象作业
  想象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新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注重布置相应的想象写活的练习,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学习《狼和小羊》《小猴子下山》《狐狸和乌鸦》《龟兔赛跑》等课文后。就可以布置想象作业。在学了《龟兔赛跑》以后,我让学生们写一写龟兔第二次赛跑。这样的想象作业,学生有常做常新之感,所以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三、作业设计要注意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在设计作业时,我们要做到"三"结合:
  1、要结合家庭生活,让家长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如给家长当"秘书",为家长写家庭档案,记经济收支帐,写书信,写自家农副产品广告,写春联等。
  2、要结合所学教材,设计作业,可以绘画,可以实验,可以制作,可以查阅收集等;如学了《秋天》后,可发动学生采集各种树叶,召开一个"赏叶会",让学生把采集到的树叶进行归类(颜色、形状等)。在介绍名称和类别时,学生认识了树叶的名称和表示颜色的红、黄、绿、青等词,懂得了圆形、线形、椭圆形等知识。这个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随机识字的能力,同时丰富了词汇,发展了语言。不仅如此,这种作业形式,还可以使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能体验到自豪和喜悦。
  3、要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可以让学生模仿商人推销产品,可以组织学生为商家草拟广告,可以为某条街道找错别字,可以做一些社会调查,在重大节日来临时,布置一些可操作性的题目,如传统端午节来临时,可以动手包粽子,做香囊,划龙船,搜集诗、办手抄报等,这样让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就会乐于写,也能学得生动活泼。
  四、作业设计要重视"综合性"
  在作业改革中,我们可以将其他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他们都为孩子的发展服务,以体现教育的综合性,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比如,学会了有关蔬菜的词语后,让他们跟爸爸妈妈学着去市场买菜;在学习了课文《四季》之后,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在作业评讲课上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学了《黄河象》、《琥珀》等科普文章后让学生选定一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后去查阅资料,把探究到的知识写成小论文介绍给大家……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