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数学习题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 罗明昆
【机构】 贵州省望谟县第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的习题课是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白己的教学经验,给出了讲授习题课前该如何做好准备工作,讲授习题课时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练习和思考,讲授习题课后该如何布置作业,对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和提高等心得体会,以期对其他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教学方法
一、讲授习题课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习题课的讲授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讲授新课来说,好的备课是其成功的保证;对于习题课的讲授同样如此,它也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明确习题课的重要性、明确习题课的类型、选择典型习题等。
(一)认识习题课的重要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任何一个想学好数学的人,都必须做一定数量的习题。课本上的概念如何准确理解,讲授的定理如何运用,与这一章的知识相关的有哪些常见题型,它们都有哪些解法。这些都是想学好数学的学生必须回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光凭学生摸索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它需要教师讲授例题,带领学生操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概念,运用定理。这一过程安排在一堂数学课上,就是习题课。
有些教师对习题课的态度不够认真,总觉得上新课很累,上习题课轻松,只要选儿个题目上去讲一讲就可以了。这种不能认识习题课重要性的教师的习题课的讲授水平也不会高。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课型,可以通过它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教会学生分析题目、解答题目的本领,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与数学能力。
(二)明确习题课的类型
对于不同的习题课,讲授的方法不尽相同,所以在讲授习题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习题课的类型。习题课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形成性习题课
形成性习题课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后紧跟着所讲授的习题课。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到的新概念、新定理、新知识,习题设置往往比较简单、基础,有时就直接采用课后练习为习题。形成性习题课不一定单独讲授,往往与讲授的新课结合在一起。
2、小结性习题课
小结性习题课又称单元性习题课,它是在一个单元的新课讲授之后设置的习题课,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认识本单元内常见题型及其解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的习题课。
3、专题性习题课
专题性习题课是指学完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知识点或知识块,或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及对今后的学习有着重大影响而难度又较大的知识后,为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及减轻学习困难而设置的习题课。
(三)选择典型的例题和习题
习题课的成败主要决定于教师所选择的例题和习题的典型性。习题课不能代替学生做的练习,由于时问所限,在习题课上,教师只能对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剖析,给出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习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习题的典型性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般来说,习题的选择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课后的练习,课后很多题目非常典型,而且比较基础,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有较大好处;第二是中考的真题,这一类题目使学生更加明确中考如何考查该知识点,难度如何,频率如何等;第三是其他模拟题,有些模拟题出的非常典型、新颖,值得教师选作典型例题进行讲授。
二、科学合理的安排习题课内容
(一)习题的安排要具有梯度
从一楼到二楼,只要有楼梯,任何人都可以走上去。但是,如果没有楼梯,任何人都上不去。做数学题也一样,如何一个很难的题目,我们分解成一个一个小题目,学生都会做,合起来就未必。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由易到难的安排习题,第一个习题包含一个知识点,第二个习题包含两个知识点,第三个习题包含三个知识点。或者,第一个习题只需要基础知识就能解答,第二个习题可以稍微变化成第一个习题进行解答,第三个习题又可以站在第二个习题的基础之上进行解答。梯度的安排会上学生觉得数学的学习有章可循,饶有趣味。
(二)习题的安排要具有变式
设置“变式”习题串,发展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开展“变式”训练,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在讲授工程类应用习题时,有一道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完需要20小时,乙单独做完需要12小时。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完成?”讲授之后,可以对习题进行变化,如把问题改成“甲单独做了四小时,乙加入,共需要多少时问完成?”或者“甲单独做了四小时之后,余下的乙单独做,乙还需要做多长时问?”等等。通过题目的变化,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类问题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对例题和习题的学习要注意师生互动
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大胆放手”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课堂上只应该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绝不能代替学生的练习与思考。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用风趣的语言、整洁的板书、严谨的推理、富有激情的语调感染学生,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这种堂上堂下水乳交融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忘记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月巨。
三、对习题课效果的检测与巩固
习题课的讲授不应该是以下课铃为结束,习题课的教学效果应当通过学生的练习进行检测与巩固。教师在习题课上应当适当布置作业,作业难度应当等于或者略高于讲授的例题的难度,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拓展,达到反馈、提高的目的.以更好地落实习题课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教学方法
一、讲授习题课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习题课的讲授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讲授新课来说,好的备课是其成功的保证;对于习题课的讲授同样如此,它也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明确习题课的重要性、明确习题课的类型、选择典型习题等。
(一)认识习题课的重要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任何一个想学好数学的人,都必须做一定数量的习题。课本上的概念如何准确理解,讲授的定理如何运用,与这一章的知识相关的有哪些常见题型,它们都有哪些解法。这些都是想学好数学的学生必须回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光凭学生摸索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它需要教师讲授例题,带领学生操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概念,运用定理。这一过程安排在一堂数学课上,就是习题课。
有些教师对习题课的态度不够认真,总觉得上新课很累,上习题课轻松,只要选儿个题目上去讲一讲就可以了。这种不能认识习题课重要性的教师的习题课的讲授水平也不会高。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课型,可以通过它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教会学生分析题目、解答题目的本领,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与数学能力。
(二)明确习题课的类型
对于不同的习题课,讲授的方法不尽相同,所以在讲授习题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习题课的类型。习题课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形成性习题课
形成性习题课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后紧跟着所讲授的习题课。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到的新概念、新定理、新知识,习题设置往往比较简单、基础,有时就直接采用课后练习为习题。形成性习题课不一定单独讲授,往往与讲授的新课结合在一起。
2、小结性习题课
小结性习题课又称单元性习题课,它是在一个单元的新课讲授之后设置的习题课,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认识本单元内常见题型及其解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的习题课。
3、专题性习题课
专题性习题课是指学完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知识点或知识块,或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及对今后的学习有着重大影响而难度又较大的知识后,为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及减轻学习困难而设置的习题课。
(三)选择典型的例题和习题
习题课的成败主要决定于教师所选择的例题和习题的典型性。习题课不能代替学生做的练习,由于时问所限,在习题课上,教师只能对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剖析,给出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习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习题的典型性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般来说,习题的选择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课后的练习,课后很多题目非常典型,而且比较基础,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有较大好处;第二是中考的真题,这一类题目使学生更加明确中考如何考查该知识点,难度如何,频率如何等;第三是其他模拟题,有些模拟题出的非常典型、新颖,值得教师选作典型例题进行讲授。
二、科学合理的安排习题课内容
(一)习题的安排要具有梯度
从一楼到二楼,只要有楼梯,任何人都可以走上去。但是,如果没有楼梯,任何人都上不去。做数学题也一样,如何一个很难的题目,我们分解成一个一个小题目,学生都会做,合起来就未必。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由易到难的安排习题,第一个习题包含一个知识点,第二个习题包含两个知识点,第三个习题包含三个知识点。或者,第一个习题只需要基础知识就能解答,第二个习题可以稍微变化成第一个习题进行解答,第三个习题又可以站在第二个习题的基础之上进行解答。梯度的安排会上学生觉得数学的学习有章可循,饶有趣味。
(二)习题的安排要具有变式
设置“变式”习题串,发展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开展“变式”训练,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在讲授工程类应用习题时,有一道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完需要20小时,乙单独做完需要12小时。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完成?”讲授之后,可以对习题进行变化,如把问题改成“甲单独做了四小时,乙加入,共需要多少时问完成?”或者“甲单独做了四小时之后,余下的乙单独做,乙还需要做多长时问?”等等。通过题目的变化,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类问题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对例题和习题的学习要注意师生互动
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大胆放手”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课堂上只应该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绝不能代替学生的练习与思考。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用风趣的语言、整洁的板书、严谨的推理、富有激情的语调感染学生,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这种堂上堂下水乳交融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忘记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月巨。
三、对习题课效果的检测与巩固
习题课的讲授不应该是以下课铃为结束,习题课的教学效果应当通过学生的练习进行检测与巩固。教师在习题课上应当适当布置作业,作业难度应当等于或者略高于讲授的例题的难度,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拓展,达到反馈、提高的目的.以更好地落实习题课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