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
【作者】 秦小琼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得胜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中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中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可开张以下练习,让学生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这位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写作之前需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可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
二、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指导学生写作
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可先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对怎样写好片断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
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是个实际问题。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初中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
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还可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就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所举例句,都是学生自己用老师讲的方法修改的。在修改中,可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中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中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可开张以下练习,让学生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这位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写作之前需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可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
二、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指导学生写作
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可先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对怎样写好片断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
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是个实际问题。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初中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
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还可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就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所举例句,都是学生自己用老师讲的方法修改的。在修改中,可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