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趣味性

【作者】 宋 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方水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快乐教学、趣味教学,更加关注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趣味教学其实质就是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氛围、快乐的环境,以激起学生内部强烈的学习动机与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而愉悦地展开一系列的认知活动,让学生的学习与快乐同在、与愉悦并存。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美术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契机。小学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初级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单纯追求技能强化的训练,而是要把美术作为一种语言,运用技能把学生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爱社会,激发与培养学生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不是将学生塑造成一个个美术家,而是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与创作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享受学习。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来构建愉悦的教学氛围,全面实施趣味教学呢?
  一、用音乐来渲染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是一门诉诸人类视觉的艺术,音乐是一门诉诸人类听觉的艺术,将美术与音乐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学生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将生动的画面与跳跃的音符结合起来。悠扬悦耳的音乐可以起到很好的渲染与烘托作用,可以让本来静止的教学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绪飞起来,使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与特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学习《年年有余》时,在上课伊始,我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述,而是为学生播放一系列音乐,用优美的旋律来渲染氛围,让学生直接感受节日的气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年画,这样在喜庆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将这种气氛与画面结合起来,此时再进行此节内容的讲解,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用动手来增添趣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折纸、剪纸、布贴、泥塑、面具等。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手工制作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内容。手工制作课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实现动手与动脑的结合,这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可以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小学阶段的美术手工制作课可以分为模仿制作与创意制作。无论哪种形式,我们要都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各种素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将美术创作与个性结合起来,将自己独特的想法与思维表现在具体的创作中,使得作品更富新意与个性色彩。手工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发现美、再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是学生个性的集中体现。如我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纸盒来进行手工制作。这样的制作活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学生可以从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些稀松平常的事物,从不美中发现美,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素养。当学生看到原本要丢弃的废物和纸盒,在学生的精心构思与巧妙动手中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物件,如房子、笔筒、收纳盒等,更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感受到制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这样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学会更好地生活。在收集与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切身感受到变废为宝的神奇转换,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从而乐观生活。
  三、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学的现代化。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重要优势。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在传输媒介、传输内容等方面有巨大的飞跃。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媒体更加直观、形象,这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与审美心理,更能激起小学生的心理认同感,从而使学生对美术教学活动产生更大兴趣,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春天》时,传统教学手段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这样的教学过于枯燥、单一,很难讲清讲透,更别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直是传统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有了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为学生展现春天小草发芽、小河流淌、小鸟飞翔、春雨缠绵的画面,学生身在教室,便可以闻到春的气息,感受春的存在。这样将无形的春化为可见可闻可感可摸的具体物象,更能增强学生对春天的感性认知,更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竞技比赛,活跃堂教学氛围。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总爱比一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组织一些竞技比赛,这样更能为学生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能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与自主性,使学生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表现集中的注意力,其思维也处于最活跃状态,在整节课中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故而在课堂教学中我适时采用一些趣味活动、竞技比赛。
  五、延伸教材拓展内容,增强学习动力。
  美术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审美性与趣味性,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元素,又要挖掘生活中的美学元素,在教材与生活间架起桥梁,将二者联系结合起来,在立足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教材、拓展内容,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生活性与趣味性,以学生对生活的激情来激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只有将创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进一步发现生活美,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更能打动欣赏者、感染欣赏者。如我让学生用优美的线条、鲜艳的色彩来绘画美好的家园。这样的创作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系,用美术特定的表现方式描绘于纸张上。
  总之,新课程为美术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实施趣味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这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我们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美术课堂,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积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