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次 玉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江孜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阅读理解是学习英语最基本的要求,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思维、理解、概括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的主要途径。阅读理解是阅读者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扫清“已知与未知”之间的障碍,提高阅读速度,提高理解准确率。据此,本文试图从学生阅读活动中的障碍分析入手,探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
  一.中学生英语阅读中常遇到的障碍
  1.知识储备的缺陷。自身的知识储备是否充足,决定阅读是否成功。中学生却缺乏理解课文本身所需要的足够的知识。    
  2.材料之间缺少联系。对于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事件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不同材料的各个小的部分之间缺乏思考,对同一材料里的不同事件缺乏了解。            
  3.缺乏逻辑判断力。面对一篇阅读材料,不能区分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干扰信息。混淆信息,是学生作出错误判断的根源。
  4. 思维及心理差异。东、西方人思维及心理的差异是导致英语阅读理解障碍的又一原因。东方人偏重综合思维,写作方式迂回婉转,文章开头往往与主题关系不大,而后渐次过渡到主题,重心在后;而西方人偏重分析思维,写作方式呈直线型,直接了当、开门见山地论述主题,重心在前。传统的阅读心理认为,阅读是自下而上的被动解码过程;而现代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阅读的心理过程中包含自上而下的主动“猜测—证实”的过程,认为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需要他们将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相互作用。
  5. 文化差异。汉语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会给中学生在阅读时带来很大的障碍。英语中除了一部分核心词外,很多词汇常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学生仅凭汉语的释义很难体会到某一个词在文化内涵上和汉语词义上的差异。
  6. 语序不同。汉语语序和英语语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篇章中长句多、复合句多。汉语是一种典型的意合语言,句法规则松散。因此,学生阅读英语时对结构复杂的句子的理解常常感到困难。
  7. 词汇量的缺乏。词汇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的速度,甚至影响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指导中,需要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意识的指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得诸如语言背景、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信息,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知识阅历,加强业务进修。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地转变角色,以优化学习条件。阅读前,教师应是学生的“助学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促进者”,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阅读后,教师应是学生的“启发者”,帮助学生自主、深入开展讨论,获取新知。
  三.排除障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上分析了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几种障碍,明确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衡量阅读教学课的优劣不只是看教师讲解和表演得如何,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读得如何,理解得如何。教师只有具备了新的教育观念,才能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良好的阅读策略,排出各种障碍,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明确有效阅读策略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明白“如何学”。中学生应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策略,并根据需要不断地调整。新大纲强调,阅读教学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要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技巧。概括起来,阅读教学的目的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1)扩充学生的词汇和习语;(2)扩充和巩固学生的语法项目;(3)培养一般性的阅读技能;(4)掌握推导性的阅读技能;(5)掌握批判性的阅读技能;(6)通过各种技能获取有用的信息。
  2. 培养学生使用西方思维模式的阅读习惯
  学习英语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阅读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文章时,如果事先作好心理准备,跳出东方人的思维模式,“入乡随俗”,会使阅读过程顺利得多。
  3. 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密切联系。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展示着该民族的内涵。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必然会阻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化教学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见识。
  4.灵活运用语法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应牢固地掌握语法知识,这样才能正确理解阅读材料,获取相关信息,达到阅读目标。反之,脱离句法分析的阅读,往往是肤浅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不可避免。因此学生要重视掌握英语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各种复合句的结构,这样才有助于理解长句、复杂句,阅读理解能力才会提高。
  5. 扩大词汇量,学会猜测词义和语义
  词汇量是决定阅读理解能否成功的关键。词汇量有限,就只能读简单的材料;词汇量越多,读文章的速度就越快,阅读能力也越强。所以要要求学生熟记《大纲》中要求掌握的词汇和构词法,并举一反三地判断词义;同时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一定情景、一定上下文中扩大词汇量。
  结束语
  教师应意识到学生的英语阅读过程是一个心理探索过程,应知道好的读者与差的读者心理活动的区别。其次,需要培养学生一些认知的技能,其实,这些技能也正是教师阅读教学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师还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这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排除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阅读障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便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