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作者】 常红梅 周宗昊
【机构】 (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院,陕西 汉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以“实践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健全体系,提高质量,适应需求”为方针的培养理念,介绍了近两年来对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优化。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理论基础能力、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开发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为宗旨,努力探索、积极投入,构建具有结构化、针对性、特色性和开发性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实践应用型;培养理念;培养方案;车辆工程专业
汽车行业一直扮演者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及其所涉及的其他行业,这包括机械制造、电器电子、石油等几乎所有工业行业,所以汽车行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同时也代表了国家的科技和创新能力。
为了国家的汽车行业在世界汽车之林立于不败,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需要一批能够拥有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研发性人才。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一直处于以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培养为主、实验和实践能力为辅的状态,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国家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
因此,在车辆工程研究生培养问题上,最重要的还是理念的改革。
1 培养方案的确定
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本校在车辆工程的研究生培养问题上,拥有着自身独特的培养模式,并且持续的改革和进步,目的在于完全适应社会对车辆工程人才的要求,响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创新型国家”这一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我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以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健全体系,提高质量,适应需求”为方针。据此,制定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案,见下图。
图1车辆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结构图
上图所示,培养方案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理论基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细分为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关学科的拓展、课程实验的验证、创新实验的尝试、科研项目的初步进行,以及工厂实践的积累等6个相关内容,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满足了车辆工程研究生的培养要求。
2 理论基础知识及能力培养
依据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考虑本校的培养特点,首先确定理论基础知识的加强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课程优化设置和常用概念工具软件的学习。
2.1课程结构设置
结合专业特色和培养方向,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监管制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课程结构设置,见下图。
图2课程结构框图
上图中可以看出,除了车辆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和公共课以外,针对不同方向的学生还拥有不同方向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也符合人才培养全面性和专业多样化的需求。
2.2 针对性软件学习
根据目前产品研发的过程特点,以及响应中央“互联网+”项目的号召,常用软件的学习,显得十分必要。在正常教学课时悠闲地情况下,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工具软件学习有以下几点要求:
(1)组建不同软件教师团队,全力动用全校教师资源,创造“学有所处,疑有所问”的学校环境。
(2)采用“课程学习+课外教学”的方式,从两个方面对学生提供软件学习的指导和疑难解惑的途径。
(3)建立学生与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即教师拥有学生的资料,学生拥有教师资料,资料包含学习方向、擅长软件、喜爱软件等8大模块,方便师生之间的学习和互助。
当然,这也包括除软件学习以外其他知识的学习。
3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依据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实践动手能力必不可少。针对车辆工程专业优化改革创立出一套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的实践培养方案,将实践能力培养分为课堂实践、技术实践和参观为主的参观见习三个主要方面,见下图。
图3 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结构图
图3中,课堂实践和技术实践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参观见习更加注重学习和拓宽视野。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课程学习的需求,还取决于学校所能提供的资源。为了培养车辆工程研究生人才的实践能力,学校先后和多个知名汽车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另外,还与多家汽车检测站、大型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等有合作关系,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学习实践途径的多元化,以联合培养的模式进行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 以竞赛为主的综合性创新能力培养
针对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校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专业竞赛活动,如全国研究生科技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
长期实践证明,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不仅可以在比赛过程中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观念和团队意识,真正做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此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科研平台。在竞赛项目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独立进行课外科技活动,也可以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产品及技术的研发能力。
5 结束语
通过两届学生的实践教学体验,确立对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进行结构化课程设置、针对性软件学习等等,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所增强;从近两年的竞赛获奖、科研成果和就业情况,证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整个改革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对整个系统的监管体系还不成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加强。
为了达到“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健全体系,提高质量,适应需求”的培养方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师生还需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参考文献
[1] 严运兵.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 中国冶金教育,2011 年第3期:54-56
[2] 吴亚兰.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探索[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 8 .第26卷第4期:407-410
[3] 程峰.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0.10.第 22 卷第5期: 418-422
[4] 梁德东.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2:17-21
1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大学 2015 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码:SLGYJG1509]
作者简介:常红梅 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关键词:实践应用型;培养理念;培养方案;车辆工程专业
汽车行业一直扮演者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及其所涉及的其他行业,这包括机械制造、电器电子、石油等几乎所有工业行业,所以汽车行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同时也代表了国家的科技和创新能力。
为了国家的汽车行业在世界汽车之林立于不败,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需要一批能够拥有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研发性人才。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一直处于以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培养为主、实验和实践能力为辅的状态,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国家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
因此,在车辆工程研究生培养问题上,最重要的还是理念的改革。
1 培养方案的确定
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本校在车辆工程的研究生培养问题上,拥有着自身独特的培养模式,并且持续的改革和进步,目的在于完全适应社会对车辆工程人才的要求,响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创新型国家”这一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我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以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健全体系,提高质量,适应需求”为方针。据此,制定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案,见下图。
图1车辆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结构图
上图所示,培养方案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理论基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细分为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关学科的拓展、课程实验的验证、创新实验的尝试、科研项目的初步进行,以及工厂实践的积累等6个相关内容,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满足了车辆工程研究生的培养要求。
2 理论基础知识及能力培养
依据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考虑本校的培养特点,首先确定理论基础知识的加强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课程优化设置和常用概念工具软件的学习。
2.1课程结构设置
结合专业特色和培养方向,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监管制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课程结构设置,见下图。
图2课程结构框图
上图中可以看出,除了车辆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和公共课以外,针对不同方向的学生还拥有不同方向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也符合人才培养全面性和专业多样化的需求。
2.2 针对性软件学习
根据目前产品研发的过程特点,以及响应中央“互联网+”项目的号召,常用软件的学习,显得十分必要。在正常教学课时悠闲地情况下,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工具软件学习有以下几点要求:
(1)组建不同软件教师团队,全力动用全校教师资源,创造“学有所处,疑有所问”的学校环境。
(2)采用“课程学习+课外教学”的方式,从两个方面对学生提供软件学习的指导和疑难解惑的途径。
(3)建立学生与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即教师拥有学生的资料,学生拥有教师资料,资料包含学习方向、擅长软件、喜爱软件等8大模块,方便师生之间的学习和互助。
当然,这也包括除软件学习以外其他知识的学习。
3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依据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实践动手能力必不可少。针对车辆工程专业优化改革创立出一套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的实践培养方案,将实践能力培养分为课堂实践、技术实践和参观为主的参观见习三个主要方面,见下图。
图3 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结构图
图3中,课堂实践和技术实践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参观见习更加注重学习和拓宽视野。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课程学习的需求,还取决于学校所能提供的资源。为了培养车辆工程研究生人才的实践能力,学校先后和多个知名汽车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另外,还与多家汽车检测站、大型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等有合作关系,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学习实践途径的多元化,以联合培养的模式进行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 以竞赛为主的综合性创新能力培养
针对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校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专业竞赛活动,如全国研究生科技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
长期实践证明,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不仅可以在比赛过程中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观念和团队意识,真正做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此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科研平台。在竞赛项目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独立进行课外科技活动,也可以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产品及技术的研发能力。
5 结束语
通过两届学生的实践教学体验,确立对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进行结构化课程设置、针对性软件学习等等,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所增强;从近两年的竞赛获奖、科研成果和就业情况,证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整个改革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对整个系统的监管体系还不成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加强。
为了达到“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健全体系,提高质量,适应需求”的培养方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师生还需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参考文献
[1] 严运兵.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 中国冶金教育,2011 年第3期:54-56
[2] 吴亚兰.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探索[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 8 .第26卷第4期:407-410
[3] 程峰.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0.10.第 22 卷第5期: 418-422
[4] 梁德东.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2:17-21
1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大学 2015 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码:SLGYJG1509]
作者简介:常红梅 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