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协同培养的路径研究

【作者】 刘 娟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厅组织的40项协同育人平台吹响了广东高校改革的号角,文章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商学院开展合作联合培养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协同培养为例,探讨了远程教育、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教师互换开展国际教育,另对新出现的在线教育中的COURSERA、EDX、UDACITY三个在线教育平台与校园网的国际化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际化财经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架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培养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协同培养的路径与方式,即校园内部与外部协同的一致性,实现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国际化 协同 财经应用人才
  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定义
  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学历(本科及本科以上)、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同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1。张华英认为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次人才。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或理论型人才而言的,其行为特征建立在“应知”基础上的“应会”的智能行为。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财经类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活动,又具备较高国际化素质的专门人才。他们应兼具应用性和国际性基本特征。
协同定义与协同育人的相关情况
  协同:一词来自古希腊语, 或曰协和、同步、和谐、协调、协作、合作, 是协同学(Synergetics)的基本范畴。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
  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是指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门议题,也是我国成为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目标。而在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涉及教师、学生等主体,另涉及环境、教育资源的利用与运用。随着国内企业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化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也发生变化。应用型人才是指相对研究型人才更关注理论、素质、实践技巧的培训。
  为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2010年欧洲的《博洛尼亚宣言》完成了欧洲学分转换体制,传统的学分制是以课程的选修与必须课,课时数来统计学分,而欧洲的一个ECTS(EUROPE CREDIT TRANSFER SYSTEM)=25个学习小时,(5小时的上课时间,12小时的课外作业和社会实践,7小时的老师辅导,1小时考试)后又签订了《布拉格公告》与《柏林公告》。
  文章中探讨的协同育人平台指得是国内与国外高校合作联合培养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商学院共同合作培养此类人才为例,而这一协同,即包含两位外部协同主体,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又包括新西兰梅西大学商学院,同时又包含内部协同,即校内资源整合,实现辅导员、专业教师、学校管理层等各支力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育、服务、管理各育人平台的职能,打造育人合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环境。?
  国内外研究现状:
  董泽芳、王晓辉,2014。国外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及启示--基于对国外八所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的经验分析中对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日本东京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在于:1.“全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综合的能力、完整的人格,一是关注通识教育,二是关注自由选择,2.促进个性发展的专业设置模式,3.强调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方式,4.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制度体系,5.鼓励交流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6.践行尊重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7.构建特色鲜明的隐性课程形式,尊重学生差异的专业设置模式,注重个性发展的要求,跨学科视野,创新思维能力的理念,贯穿到课程设置中,如通识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结合,使学生文化基础、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并全。
  李念良、徐宝兴,2013,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提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从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着手,其中在国际型人才培养方面展开与澳大利亚的巴拉瑞特大学(2014年更名为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联合培养国际型人才。提出应从教材与课程计划入手着手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李世红,2014,基于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出从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内容、培养路径、最终评价五个维度来构建协同育人的模式。
  邓前军、陈东初,(2016)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行业协同育人平台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与陶瓷企业协同育人平台,从“三个基地,四个中心”,“四个能力,六个模块”,双师结合,“2+1+1”人才培养模式。
  钟玮,2015,地方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模式研究--以肇庆学院为例,提到肇庆学院与英国博尔顿大字联合培养MBA,与美国艾兹伍德学院实施交换生,提高课程质量,提升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与国际视野。
  广东财经大学提出了国际化会计人才协同培养的目标,广东金融学院提出了金融类人才协同培养目标,
  在上述文献中都提到了协同育人的共性,但并没有就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提出具体的协同培养方式,在学分制改革基础下的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索建立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国际间的深度融合,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需求的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应用型财经类人才。
  梅西大学有三个校区分别是主校区北帕默斯顿市、分校区奥克兰北岸的奥尔巴尼和惠灵顿分校。其中梅西大学商学院建于1927年,下设五个专业:会计学,航空学,沟通、新闻学与市场学,经济学(金融方向)及管理学,其中尤以会计学、经济学(金融方向)及管理学为新西兰的知名学府,且强调研究、教学、应用三者的结合。会计分为,ACCA国际会计,CIMA国际管理会计,已取得EQUIS 和AACSB国际商管学院联合会双认证,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财经学院分为会计、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方向)四个专业。所以,其中会计与经济学专业正好可以实现对接。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中,下图显示早期的调查结果:










  图1: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调查数据统计
资料来源:陈劲,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证研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知识、能力、素质”并进的模式,称之为KAQ模式。K-知识分为基础知识、前沿知识、交叉知识;A-能力包括自主扩展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Q-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
  对于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而言,不仅应具备专业课程的知识,同时还需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基础知识、前沿知识、交叉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领域内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职业道德操守。对于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现有的职业资格考试有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精算师FSA。
  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专业知识占48.9%,英语占11%,计算机占21.5%,人际交往占18.6%,具体所应掌握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如下表所示:
  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所需知识结构




  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所需能力结构如下:
  从财经类人才的就职角度看,毕业后的学生大多从事会计、出纳、审计、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保险、证券、企业等相关部门工作,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财经知识,运用于具体岗位从事相关工作,除需具有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还需具有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其中国际化增加了语言的要求,意味着能够进行国际商贸活动与国际业务能力的开展与不同文化与不同信仰的人进行沟通与交流,而对于高层次人才则需具备国际视野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对于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而言除了掌握财经类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运用一门外语熟练的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所掌握语言国家的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2.掌握专业知识,能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相关业务活动的开展企业则应掌握企业流程,创造价值的关键活动环节,金融部门则相对较为严谨、务实、工作细致,拥有相应资源,3.能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业务的处理,包括相应的财务软件、OA系统、SAP、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进行决策或信息的上传与下达,4.适应自身发展和工作需要所必备的较高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所需能力结构





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7种素质: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且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具体素质要求:1.思想品德:热爱事业,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敬业精神与责任心:具有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能吃苦耐劳;对工作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对工作投入,能积极钻研技术,研究工作办法,具有对事业孜孜以求,对从事职业尽力尽责的敬业精神。3.与人共处与合作: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工作在财经岗位,财务工作与金融部门工作常是协同工作的群体活动。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可能是其中的一员,又可能是其中的领导者,他应能很好的组织、协调职业活动中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组之间关系。对数字有着高度的敏感性与嗅觉,处理好企业、公司的财产、保管好财产,同时还需能正确地做好与人共处与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财经类应用型人才有效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是非常重要的。4.体格与心理:包括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体现了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和心理素质,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具有良好的身体体能,才能胜任本专业岗位工作;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优化自身心理过程要素,培养良好的个性,建立有效的心理调控机制和防御机制,使人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并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所需素质结构






  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应掌握国际文化、国际商法与国际会计、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问题解决能力,快速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对于新时期更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信息处理能力,这样才能使企业应对全球化与快速的激烈的市场竞争。
  民办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在通识基础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上对学生的培养展开合作,一方面让外国学生了解、掌握中国文化,另一方面让中国学生熟悉了解国际市场与法则。在课程设置上考虑公共平台与专业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与教师教育模块国际化、开放型大学,其中学生培养可以考虑中外分段、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模式。在国际化项目上可以采取学历教育项目、访学项目、 国外假期学习项目、国际化教育项目,另梅西大学有着强大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向学生开放,在专业设置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向合作院校开放互联网教育平台。
  国际化财经类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
  单一国家的知识面,不能在多国、多元的环境下开展工作,随着企业、金融机构的国际化道路进程的加速与中国对外投资活动的加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停留在单一的财经类教材培养经济、会计、财务管理人才已不能适应企业与社会的需求。另随着国际社会分工与企业国际竞争程度越来越高,需要人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的社会需求。
  财经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成长模式建议
  国内掌握语言与基础知识、国外学习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掌握扎实的语言与财经专业知识(重点合作领域为会计学与经济学),从理论到实习技巧的把握,
  1. 陈昌贵提出相对于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学生出国交流的机会,更应充分利用校本资源,通过校本国际化促进更多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1。在发达国家,许多高校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前有一定的海外学习经历,而国内由于费用、名额的有限更适合开展校本方式的国际合作,将外事接待模式向国际交流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国际会议等各种场合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养。
  通过交换生、联合培养、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竞赛、实习等多种形式派遣本国学生出国学习。
  国际化财经类人才协同培养解决途径
  1. 师资模块,一方面运用低成本的互联网教育平台为学生引进相关学校的网络课件与平台,一方面吸引具有留学背景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从校内选拔优秀教师去海外学习,提高民办高校师资力量,从而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形成良性循环,带动财经类学生视界与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
  2. 教材模块与电子资料模块,尝试专业课程引进外文原版教材,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国际化程度功克语言障碍,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能力能够不断提高。同时学校图书馆应投入相关经费增加英文文献与数据库的功能,为学生学习与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实习机会的引进,利用国内的寒暑假时间,或学生专业知识学完的实习时间,组织学生到能拓宽学生视野的国家、企业进行实行,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对现实企业的接触。
  4. 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的能力,归国人员与国内与国外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在师资上引进来,引进国外高校老师进校讲授相关课程知识,另一方面,国内高校教师用一学期、一学年或寒、暑假访学项目提高授课技能与相关知识面,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
  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面与合作院校展开联合培养的方式,使学生即理解国内情况同时又了解西方经济运行情况。在学生实习单位上也可考虑联合培养。
  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协同育人新平台
  2012年号称网络教育元年,互联网的诞生,使互联网教育以非常快速的方式发展起来,国内的MOOC,国外的COURSERA,UDACITY,EDX,MINERVA,发展迅速,成为全球学生学习开放性课堂、上知名学府的新方式。其中COUESERA由斯坦福大学发起联合美国12所高校,至今有150万学生,课程124门,网络课程下载速度快,全英教学,每个章节后都有上测验,一台电脑,就可以让你与世界知名学府相连,获得学分后,便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与课程成绩,同时网站上的相关课程正从免费走向收费,课程收费在59美元不等,学完一门互联网课程大约只要几百美金即可。
  EDX与COURESERA的不同在于设立了讨论区,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可以就相关问题,在互联网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与思维的碰撞,从而习得知识,重视个性化学习。同时EDX的课程是MIT与HARVD联合打造且引入了国内的清华与北大知名学府的课件,现有学生58万,650门课程,1700课题目讨论,EDX与COURSERA不同还挺现在使用界面上,左边是视频频,右边是字幕以利于学生学习。在开通帐号前会让您填一系列的问卷来了解学生情况。
  UDACITY是硅谷编程人的天下,中文名为优达学城的纳米学位,课程分为初级、中级与高级,较适合互联网、机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人员的学习。与优酷合作,相关课程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
  总之,互闻网教育让一群想学习、要学习、想提升自我知识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得了知识、技巧,相对于传统大学的课堂教育而言,它达到了名校相关课程的资源共享,解决了学生人数和地域的限制。它的缺点则在于学习者的动力、自觉性与自我提升的驱动力的强烈程度。
  综上述,针对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国际化的培养主体、方式的打破,有利于国内学生用4年的大学生时间掌握相应知识与技能,获取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证书,增加学生毕业时求职的能力,同时为民办本科院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培养出新时期适应市场与企业要求的国际化财经类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协同系统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20-23.?
  [2]陈劲,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4
  [3]黄莺、吕宏芬,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经管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素质结构探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3
  [4]威廉.鲍威尔,欧辰.库苏玛-鲍威尔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来自国际学校的启示,[B].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陈昌贵,曾满超,文东茅,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研究,[B].中国出版集团,2014
  [6]席酉民,郭菊嫦,李怀祖,中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特色与策略研究,[B]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丁进,人才概念的发展和国际化人才的定义,中国领导人才的开发与管理,[J].2010
  [8]李茜,技术型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方案初探,[J].高教高职研究,2015
  [9]孙茂松,大规模在线教育之我见,清华大学在线教育,2013
  [10]汪琼,MOOCS相关的研究发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3
  [11]董泽芳、王晓辉,国外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及启示--基于对国外八所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的经验分析,[J].2014
  [12]李念良、徐宝兴,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J].2013
  作者简介:刘娟,2011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1年任教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1 陈昌贵,曾满超,文东茅,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研究,中国出版集团,2014,第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