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

【作者】 徐国元

【机构】 湖北省房县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欣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文化观、陶冶高尚的情操、健全人格、发展个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得力助手,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欣赏 美术教育 审美 途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育已不再是传统的基础训练和技法传授,而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为主要目的的,使美育进一步升华。在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美术鉴赏课是一门必修课程。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怎样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怎样把欣赏课上的更有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教学心得。
  一、从观念上转变美术鉴赏课“负科”的思想地位。
  有人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而事实上艺术教育在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多少年来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学生还一直认为美术是负科,可学可不学,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思想是相悖的,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已经一去不复返。同时希望教育部门将美术课程纳入考试范围之内,让所谓的“负科”有其重要位置,让学生在思想观念上重视它,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二、课前预习,分析学生,把握预知 
  美术鉴赏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学习领域,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的学习活动涉及的范围比美术欣赏大,要求也更高,在美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是主体,仅仅靠教师讲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鉴赏活动,因此,让学生先预习,教师做好统计,充分分析教材和学生,整体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真正做到“因才施教”。作为教师,课前备课,课中导课,课后思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把握教材,把握学生,把握预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介绍作品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例如在欣赏现代中国画作品《开国大典》时,这时就要给学生讲这幅作品的创造背景及作者,画面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题材,只有了解了这一创作的故事题材,才能深入地了解和赏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二)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
  角色扮演能轻松带动学生进入教学,让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例如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画中12个门徒姿态和表情的极富变化以及耶酥对统一画面发挥的统摄作用,我主动邀请12个学生和我一起来再现作品。通过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打破了学生拘束怕笑的心理防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显得积极主动,兴趣昂然。
  (三)外出参观,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美术欣赏课不能仅仅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课外。作为学校要与当地青少年宫、艺术馆、艺术工作室、画廊以及博物馆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画廊以及群众艺术馆等进行参观学习,创造具体生动的教学环境很有必要的。如讲传统《艺术根脉——玉器,陶瓷,青铜器》这一课时,带同学们参观博物馆。馆内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彩陶、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让美术鉴赏变得更现实。更加生活化。
  (四)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开展美术鉴赏教学。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毫无疑问,美术教育不可能置身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潮流之外,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学习美术鉴赏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图象和相关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例如:在鉴赏《清明上河图》时,让学生先利用网络查出创作背景,作者及艺术价值,并找到相关的视频,通过放电影的形式,图声并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教师单调的讲授要好的多。
  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合作探究就是利用大家的智慧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追究,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如何进行?设置疑问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疑问不能太难,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例如鉴赏中国古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时,我提出了两个问题:通过对作品欣赏,画家是如何表现这么多人、物、景观而不显得臃肿;作品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对于这两个问题,直接在画面是找不出来的,必须通过合作探究,每个学生由于阅历,文化功底不同所作出的解答肯定不同,集思才能广益。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要注意以下三点:一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二是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探究的顺利开展:三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要对合作探究出来的成果要及时给与肯定,让学生的合作有自身的价值。
  美术欣赏课虽然枯燥,但是只要运用了好的教学方式,一样可以上的很有趣,新时代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博采众长,用自己的知识,感染每一个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