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初探
【作者】 黄佑华
【机构】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逸夫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基础教育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而我们小学的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是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首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的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其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在小学阶段,也会存在“学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中高年级尤为突出。
因此本文就以我近二十年的育人经历对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策略
学困生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年龄特征在一定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造成的。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许多“学困生”都产生于少年期。许多“学困生”的形成都有相似之处,大部分从小受父母溺爱纵容,后来变坏了,一部分是父母离异造成的。导致他们成绩不好,父母着急生气,因此打骂,最后管不了放任自流。而学校由于某些教师的教育观点错误,对“学困生”不能一分为二,批评指责多,关怀教育少,嫌弃他们,把他们当包袱,在出问题之后处理方法不当,要么百般迁就,放任自流,要么采取惩搬主义,动辄训斥,向家长告状,任意停课,推出教室,甚至赶出学校。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得不到温暖,社会上的坏人常常利用青少年的无知和好奇心,散布低级趣味,在吃喝玩乐中引诱,腐蚀和教唆少年犯罪,不少“学困生”就是这样形成的。
针对这些成因,我认为有这些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
一、针对“学困生”存在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特点,我们要热爱和尊重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要使“学困生”走出“学困”的困境,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厌学的心理,学校与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创设各种情境,采用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制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同时,也应注重家校联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也要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给孩子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过:“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换句话说就是:“拥有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然而,学困生在学习上却常常是表现为很不自信,他(她)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从而就不敢去做,害怕去做,当然就肯定对学习不主动,处于被动的一种学习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果是问题越来越多,越不敢去做,就越表现为更不自信。我班一个转学生,因他年幼无知,有一天做了一件错事,同学讲他,他就打,老师批评,他也不说一句话。学习不努力,上课容易睡觉,下课常和同学打闹。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逐渐变成了“学困生”。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家访,了解到他是个独生子,父亲早亡,母亲另嫁,和伯伯一家生活。他在家无人管,在校受歧视,因此就形成了这种特殊性格。为了消除对立情绪,我首先亲近他、关心他、信任他,根据他的好动、力大的特点,交给他工作,对他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鼓励。慢慢地他感到老师是真心挽救他,同学是真心帮助他,对老师和同学亲近了,并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谈。在此基础上,我经常找他谈心,帮助他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给他辅导功课,帮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引导他认识过去的错误。由于他感到了老师的爱,集体的温暖,他的自尊心恢复了,有了上进心,确实,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变得爱说话了,爱笑了,学习也有了大大的提高。现在我确实在他的身上,特别是当他回答问题得到老师赞赏的时候,无数次的看到了他脸上洋溢着他过去从来没有的那一种自信。经常为集体做好事,多次被评为我班“学习进步生”。从这个事例中我体会到,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涤荡。
二、针对“学困生”贪玩不愿学习的情况,要积极培养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激发兴趣,无论哪个学科,注定兴趣与知识的掌握有着极深的渊源”。可想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然而,学困生的又一个表现却常常表现为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要精心设计、挖空心思、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综合表现力强,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首先通过录像放出我们学校大门,学校大操场,多媒体展示操场上我们班正在上体育课进行各种项目比赛的场景图,有赛跑、跳绳、踢毽子、跳远等,再配上画外音,继而围绕“有多少同学在赛跑”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一下子情绪高昂,非常感兴趣。于是,学生自然的、积极的、主动的就牵引到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学困生)。这样在班里还会有多少学困生呢?
(二) 通过讲有趣小故事,编有趣而有顺口朗朗的儿歌,设计有趣的各种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1/4与1/8的大小比较时,我编了一个小故事《糊涂的猪八戒》。故事是这样的:孙悟空买了一个大西瓜,他问猪八戒:“你是要吃这个西瓜的1/4还是1/8呢?”而傻笨、糊涂的猪八戒却不知道1/4与1/8的大小,他想1/8里面的8比1/4里面的4要大,所以就选择了1/8。孙悟空却经不住扑哧扑哧地笑了起来,猪八戒纳闷了,迷惑了……同学们也纳闷了、迷惑了……从而,把学生带入了“孙悟空为什么会笑”的问题中,让学生都急切地想知道孙悟空为什么会笑,以及想尽快帮猪八戒摆脱纳闷的尴尬困境中,从而牵引着每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积极地,很有兴趣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分“西瓜”的全过程(折纸、涂纸、发现大小关系等)中。你说这样亲身参与的全过程,学生能不主动能不感兴趣吗?久之,学困生还会是学困生吗?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编儿歌
如一年级数学儿歌:“开口朝前大于号,尖嘴朝前小于号,又平又直等于号,谁大谁小我知道”;再如教学三年级《年.月.日》时,“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一年总共365(为了顺口读成三六五),闰年别忘366(三六六),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用不差,其余都是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一年级的10以内的加减“凑十法”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握握手,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五五合成一双手。”这些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牵引着学生(包括学困生)主动学习知识。确实“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四)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宜疏不宜堵,要把他们的兴趣纳入正确的轨道。老师要善于发现这些人才,及时给予正确指导,加以培养。我班有几个这样的特殊人才。有一个学生爱画画,经常在课堂上画画。她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很差,是个典型的“后进生”。她害怕严格要求。我鼓励他好好画画,争取成为画家,并要求她在班上组织一次画画比赛。由于调动了他的积极性,解决了他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他不仅画画提高很快,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还有一个学生特别爱打篮球,常在炎炎烈日下练习,但学习成绩落在最后。根据他的特点,我常在体育课上让他教其他学生打篮球,让他体验了当老师的快乐。我借此机会教育他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名体育老师。此后,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三、给予学困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赏识
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多给他们回答、表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赏识他们身上的点滴闪光点。课外,我们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叫他们帮助老师和同学做一些极易做的事情。比如:帮老师拿书;帮老师抱作业本;帮班上搬课桌椅等等。这样,既让他们体验做一件事的成功感受,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他们并没有被老师同学歧视和遗忘,他们仍然被老师同学关心、关爱。当班主任十八年了,我真的看到了那些所谓的“学困生”在被老师提名帮老师和同学做事以后的那种脸上露出喜悦和自豪的精神气。这种精神气,是“洋洋得意”是“自信满满”……这是对他们一种自我存在价值的赏识啊,他们何不喜,何不悦?
一个孩子成为“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转变他们,也非一日之功。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理解、支持和帮助。当然,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伟大工程。但不管怎样,我想,只要我们用我们的细心、爱心加耐心去撒满学生的心田,久之,我们的汗水定不会白流,我们的心血定得到回报。
因此本文就以我近二十年的育人经历对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策略
学困生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年龄特征在一定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造成的。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许多“学困生”都产生于少年期。许多“学困生”的形成都有相似之处,大部分从小受父母溺爱纵容,后来变坏了,一部分是父母离异造成的。导致他们成绩不好,父母着急生气,因此打骂,最后管不了放任自流。而学校由于某些教师的教育观点错误,对“学困生”不能一分为二,批评指责多,关怀教育少,嫌弃他们,把他们当包袱,在出问题之后处理方法不当,要么百般迁就,放任自流,要么采取惩搬主义,动辄训斥,向家长告状,任意停课,推出教室,甚至赶出学校。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得不到温暖,社会上的坏人常常利用青少年的无知和好奇心,散布低级趣味,在吃喝玩乐中引诱,腐蚀和教唆少年犯罪,不少“学困生”就是这样形成的。
针对这些成因,我认为有这些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
一、针对“学困生”存在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特点,我们要热爱和尊重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要使“学困生”走出“学困”的困境,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厌学的心理,学校与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创设各种情境,采用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制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同时,也应注重家校联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也要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给孩子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过:“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换句话说就是:“拥有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然而,学困生在学习上却常常是表现为很不自信,他(她)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从而就不敢去做,害怕去做,当然就肯定对学习不主动,处于被动的一种学习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果是问题越来越多,越不敢去做,就越表现为更不自信。我班一个转学生,因他年幼无知,有一天做了一件错事,同学讲他,他就打,老师批评,他也不说一句话。学习不努力,上课容易睡觉,下课常和同学打闹。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逐渐变成了“学困生”。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家访,了解到他是个独生子,父亲早亡,母亲另嫁,和伯伯一家生活。他在家无人管,在校受歧视,因此就形成了这种特殊性格。为了消除对立情绪,我首先亲近他、关心他、信任他,根据他的好动、力大的特点,交给他工作,对他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鼓励。慢慢地他感到老师是真心挽救他,同学是真心帮助他,对老师和同学亲近了,并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谈。在此基础上,我经常找他谈心,帮助他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给他辅导功课,帮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引导他认识过去的错误。由于他感到了老师的爱,集体的温暖,他的自尊心恢复了,有了上进心,确实,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变得爱说话了,爱笑了,学习也有了大大的提高。现在我确实在他的身上,特别是当他回答问题得到老师赞赏的时候,无数次的看到了他脸上洋溢着他过去从来没有的那一种自信。经常为集体做好事,多次被评为我班“学习进步生”。从这个事例中我体会到,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涤荡。
二、针对“学困生”贪玩不愿学习的情况,要积极培养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激发兴趣,无论哪个学科,注定兴趣与知识的掌握有着极深的渊源”。可想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然而,学困生的又一个表现却常常表现为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要精心设计、挖空心思、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综合表现力强,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首先通过录像放出我们学校大门,学校大操场,多媒体展示操场上我们班正在上体育课进行各种项目比赛的场景图,有赛跑、跳绳、踢毽子、跳远等,再配上画外音,继而围绕“有多少同学在赛跑”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一下子情绪高昂,非常感兴趣。于是,学生自然的、积极的、主动的就牵引到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学困生)。这样在班里还会有多少学困生呢?
(二) 通过讲有趣小故事,编有趣而有顺口朗朗的儿歌,设计有趣的各种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1/4与1/8的大小比较时,我编了一个小故事《糊涂的猪八戒》。故事是这样的:孙悟空买了一个大西瓜,他问猪八戒:“你是要吃这个西瓜的1/4还是1/8呢?”而傻笨、糊涂的猪八戒却不知道1/4与1/8的大小,他想1/8里面的8比1/4里面的4要大,所以就选择了1/8。孙悟空却经不住扑哧扑哧地笑了起来,猪八戒纳闷了,迷惑了……同学们也纳闷了、迷惑了……从而,把学生带入了“孙悟空为什么会笑”的问题中,让学生都急切地想知道孙悟空为什么会笑,以及想尽快帮猪八戒摆脱纳闷的尴尬困境中,从而牵引着每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积极地,很有兴趣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分“西瓜”的全过程(折纸、涂纸、发现大小关系等)中。你说这样亲身参与的全过程,学生能不主动能不感兴趣吗?久之,学困生还会是学困生吗?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编儿歌
如一年级数学儿歌:“开口朝前大于号,尖嘴朝前小于号,又平又直等于号,谁大谁小我知道”;再如教学三年级《年.月.日》时,“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一年总共365(为了顺口读成三六五),闰年别忘366(三六六),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用不差,其余都是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一年级的10以内的加减“凑十法”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握握手,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五五合成一双手。”这些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牵引着学生(包括学困生)主动学习知识。确实“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四)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宜疏不宜堵,要把他们的兴趣纳入正确的轨道。老师要善于发现这些人才,及时给予正确指导,加以培养。我班有几个这样的特殊人才。有一个学生爱画画,经常在课堂上画画。她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很差,是个典型的“后进生”。她害怕严格要求。我鼓励他好好画画,争取成为画家,并要求她在班上组织一次画画比赛。由于调动了他的积极性,解决了他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他不仅画画提高很快,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还有一个学生特别爱打篮球,常在炎炎烈日下练习,但学习成绩落在最后。根据他的特点,我常在体育课上让他教其他学生打篮球,让他体验了当老师的快乐。我借此机会教育他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名体育老师。此后,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三、给予学困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赏识
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多给他们回答、表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赏识他们身上的点滴闪光点。课外,我们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叫他们帮助老师和同学做一些极易做的事情。比如:帮老师拿书;帮老师抱作业本;帮班上搬课桌椅等等。这样,既让他们体验做一件事的成功感受,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他们并没有被老师同学歧视和遗忘,他们仍然被老师同学关心、关爱。当班主任十八年了,我真的看到了那些所谓的“学困生”在被老师提名帮老师和同学做事以后的那种脸上露出喜悦和自豪的精神气。这种精神气,是“洋洋得意”是“自信满满”……这是对他们一种自我存在价值的赏识啊,他们何不喜,何不悦?
一个孩子成为“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转变他们,也非一日之功。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理解、支持和帮助。当然,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伟大工程。但不管怎样,我想,只要我们用我们的细心、爱心加耐心去撒满学生的心田,久之,我们的汗水定不会白流,我们的心血定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