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我用榨油法教作文

【作者】 陈战胜

【机构】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自从2000年开始,我便钟情于小学作文教学,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总想让学生写出真实而又有点文采的作文。
  有一次上活动作文课,我突发奇想。在农村长大的我,经常看到榨油坊的人榨油时,用木楔子一个一个用力打进去,便有清香扑鼻的茶油便汩汩地流出。作文也可以这样将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丁点儿一丁点儿地榨出吗?
  想到了,便实施,不管成功与否,我义无反顾地前行。
  一次,我为学生进行了一次鸡蛋上浮的试验。我首先提出疑问,鸡蛋放入水中,它会怎么样呢?学生大胆的猜测,大家各抒己见。我便要求学生写好开头。紧接开始了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样让学生按实验的步骤说一说,写出过程。就这样,我开展进行一部分,学生观察一部分,说说这部分,像榨油坊一样,一下一下地“逼迫”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学生能按实验过程把文章写出,不说是文采飞扬,至少也是有条有理吧。
  《小小的试验》作者  李子琪
  下午,老师和我们一起做了一个鸡蛋与浮力的试验。
  要进行这次试验的材料有:秀明的杯子、清澈的水、鸡蛋、盐、还有小勺子。
  第一次试验开始了,往杯中倒入半杯水,我用手轻轻地捏着鸡蛋,小心一放,它像一块石头似的飞快掉入水中,溅起了水花。结果鸡蛋安静地躺在水底,一动不动了。我说鸡蛋要下沉,它真的下沉了。
  老师说可以让鸡蛋浮上来,我左思右想,怎样才能让它浮上来呢?同学们也都带着怀疑的目光看着老师。
  老师先用小勺子取出白花花的盐,然后放入装着鸡蛋的杯子里,接着小心地搅拌。不过鸡蛋还是静静地躺在水底,好像在说:“看你拿我怎么办?”
  盐转眼间无影无踪了,第二次,老师又放入了一勺盐,可是鸡蛋仍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倒了三、五次盐了,水底下沉淀着一层白花花的盐。突然间,鸡蛋升上来啦。
  老师用手把鸡蛋按下去,一松手它又浮上来。我们开心极了。老师说:“同学们,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呀?”
  老师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我仍觉得这节课太有意思了,真盼望老师下次教我们更绝妙的。
  一次,我从《小学语文教师》上看到一个老师,让学生品尝两种颜色的水,然后写下了精彩的文章。我也来个东施效颦,只不过根据我班学生的作文水平,我没有将活动一气呵成地完成,同理也是采用榨油式的方法。
  所教班级因为我经常为他们开展了一些有趣的活动,因此对每个星期的作文课不再是害怕,而是企盼。一天早晨,我要求学生明天带一根喝牛奶的吸管来学校,但不透露有何妙用。不管学生如何询问,只是两个字:“保密。”直到上作文课,摆出两瓶可以喝的水之后,才让吸管闪亮凳场。
  同样,我将活动开展一部分,学生说说你所看到和想到的,并要求快速地写下来。就这样,一篇篇妙趣横生的作文在我这种榨油式的方法下诞生了。其中有一个学生的作文竟然在《萍乡日报》上发表了。
  《魏一唯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作者 五(2)班 魏一唯
  昨天老师真奇怪,要我们带一根普通的吸管来学校。我冥思苦想了一整夜,都没有想出一根吸管到底有何“奥妙”。
  “丁零丁零……”随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同学们像一群疯狂的无头苍蝇似的从操场冲进教室。
  不一会儿,陈老师走了进来,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而同学们的目光全部投射到老师提着的黑色袋子。我心想:这是什么呢?
  突然,老师很神秘地从袋子里抽出了一瓶很像“红茶”和一瓶很像“白开水”的水。
  老师说:“这两瓶是能喝的水,但只能二选一。尝了以后,不管是什么味道,都不能吐露半个字,只能做出虚假或真实的表演。”
  我的心揪了起来,难呀!我自言自语:“苦、辣、酸、甜……”最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红茶”。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老师选到了叶子健、易忠、文梓华、华茜。我伤心地低下了头,因为没有抽到我的号码。
  易忠吸了一口“红茶”后、,像吃了毒药似的扯着喉咙,张开嘴巴,接着又像大猩猩一样不停地拍打着胸膛。文梓华也吸了一口“红茶”,只轻轻一笑,伸出他那小小的舌头,把嘴唇舔了一圈,还“叭叭”有声。易忠的动作太夸张了,文梓华的动作太诱人了。叶子健吸了一口“白开水”,只是轻轻一摇头;淑女华茜轻轻抿了一口“白开水”,优雅地一笑。我很难分辨是苦还是甜,心想肯定是苦的。
  没过多久,老师选到了我的号码。我激动地拿着已经被我“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吸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讲台,也不管是苦还是甜,迫不及待地吸了一大口,猛咽了下去。这“红茶”……苦死了,唉!被我猜中是苦的,我吐了几口唾沫,可嘴里还是有一种苦味在“环绕”着。第一节课后,我急忙跑到洗手间,漱了漱口,但嘴巴里面的苦味仍然纠缠着我。
  活动结束后,老师告诉我们“白开水”是糖水,“红茶”是中药黄连水。
  俗话说得好:哑巴吃黄中、连——有苦说不出。我是魏一唯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哇!
  整整两节课,学生沉浸在活动的兴奋中,也在我的“压榨”下,写出了一篇篇真实而又有趣的文章。
  当然,这种榨油式的方法,也有它的软肋:一是不适宜只有40分钟的公开课,因为没有哪一次竞赛,会为你提供两节课,听课老师也不可能坐地教室里等你和学生写作文。二是让学生的作文只能按活动的顺序写,如果活动开展完后,不特意去修改,倒叙法、插叙法等方法缺少训练。全班作文的整体结构大同小异。三是如果要等到全班学生都写好活动的上一部分,时间总是不够,好多次,我的作文课竟然上了一下午,长达三个小时。四是小学低段作文教学应多采用此法,高段作文教学少用,但对于写作水平相差悬殊的学生来说,都有其局限性,只能照顾大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
  不管怎样,我采用这“榨油式”的方法,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后,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管它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猫就是有用的猫,管它苦与累,我继续“榨油”。
  作者简介: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小学 陈战胜,学历:大专  小高,普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