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班主任贵在“三心”“三勤”

【作者】 蔺国康

【机构】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陈家沟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班级工作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角色。工作中,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的心灵,细心去做好每一件事,耐心地培育孩子,做一个腿勤、嘴勤、手勤的人,引领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爱心滋润 细心关注 耐心期待 成长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班级的灵魂,是学校工作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就要做一个“多心”“勤快”的班主任,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1、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精心培育每一位孩子
  “爱是教育的源泉”,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只有让孩子们感受到你确实是爱他们的,你才能得到孩子们的爱戴和信赖。为什么?小学的孩子们整天在妈妈身边打滚、撒娇,都不讨厌妈妈,因为妈妈疼他们,爱他们,毫不吝惜地愿把一切献给他们,所以孩子们也就深深地爱自己的妈妈。一个小学班主任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孩子,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公正、平等,特别是对待后进生要真心实意,不要给孩子们一种“老师偏心”“老师不喜欢我”的感觉。班主任虽然不可能将自己的精力同时平均分给每一位孩子,但只要心中装着全体孩子,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孩子,就一定能够发现孩子们身上潜藏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出每一位孩子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应该用辛勤的汗水和爱的甘露去精心培育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不足和困难的孩子,更应用爱去启迪他们的心灵。平时对于孩子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并加以鼓励;对于他们的缺点,要恰如其分地指出,不要动辄就去批评。平时观察要细致,发现孩子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特别是孩子生病或受到意外伤害时,要亲自带孩子去看病。看完后亲自倒水让他们服药,并经常关注其病情,看是否好转。长此以往,不但当事人会对你心存感念,其他孩子也会切实感受到你的爱心,逐渐对你产生信赖,觉得你言行一致,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有什么心理话也愿意同你说,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同时家长也会更加接纳肯定你,更加积极主动配合你教育孩子。所以,爱是教育的营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成功。
  2、用“细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关注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在家庭环境、文化基础、身体条件、能力大小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一刀切的工作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要细心研究这些差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管好一个班集体,除了班级公约、制度外,要靠班主任细致入微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个班几十名孩子,各人有各人的个性特点,这需要班主任平时细心观察,从课堂到课外,从学习到游戏,从生活习惯到思想动态,了解、掌握每位孩子的脾性,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对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要细心地扶持,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通过热心地引导,细心地扶持来体现的。班主任时时处处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用“耐心”持之以恒地培育孩子,期待孩子的成长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琐碎而又复杂,孩子们的仪容仪表、到校情况、学习状况、班级的卫生、课间操、课外活动、孩子的心理状况、身体状况,那一项不是班主任的工作,事无巨细,都要操心,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而且生活在如今纷繁复杂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许多烦心事,每个班主任也不例外,作为班主任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是不可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再者,教育本身的长期性和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也决定了个别学生转变的长效性,所以班主任绝不能轻言放弃,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耐心教育。做老师的,特别是做班主任的,都有一种体会,有时往往被学生激得要跳起来。一些老师往往缺乏耐心,采取生硬的、简单粗暴的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教育方法。不但违法,也教不好学生。相反,很多老师采取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的方法,用亲近、理解的态度、耐心地与学生谈话,启发、引导、鼓励他,却收到良好的效果。遇到特别的学生,班主任要有耐心,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留给他们转变的时间,期待他们成长。我带的一年级,在第二学期转来一个回族小女孩,没有一点学习基础,且左手有残疾,自卑心理很强,和班里孩子们格格不入。我没有轻言放弃,和搭班老师沟通,反反复复做其他孩子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热心接纳、关心、帮助小女孩。一年后,小女孩已完全融入班级,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学习成绩也达到中等水平。
  除了以上谈到的,小学班主任还应该做到“三勤”,就是“腿勤、嘴勤、手勤”。
  1、首先是“腿勤”。每天,作为小学班主任有事无事都应该多往教室跑几趟,经常走到孩子们中间去,多与孩子们接触,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在开始习惯未养成时,多跟班进行督促检查。
  2、其次是“嘴勤”。小学班主任工作很繁杂,班级的纪律、卫生、学习样样不能落伍。班主任要时时留心班级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不能等到问题多到非讲不可的时候再讲,要经常召开各种班队会,哪怕三五分钟,要剖析问题存在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要对每一位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评价,批评指正或表扬鼓励。要学会适当的“婆婆妈妈”、“唠唠叨叨”。在反复“唠叨”中,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3、还要做到“手勤”。小学班主任,尤其是农村小学低年级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心智不成熟,动手能力差的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不仅要手把手的教,有时还要亲自动手做,以指导引领孩子们成长。
  总之,做班主任不易,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更难。如今,在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大环境下,农村小学班主任不仅承担着教育者的重担,甚至充当着孩子们父亲、母亲的角色。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是一个“多心、勤快”的当家人,要创造性地发挥班主任的多重角色。
  作者简介:蔺国康(1967-),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陈家沟中心学校。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