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江西中医药大学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 谢谋盛
【机构】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五大发展的重要内容。事实证明,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所向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江西中医药大学发挥理论、人才、科技和文化优势,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绿色发展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江西中医药大学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校园 思考与探索
在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由此可见,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所向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知识分子和社会英才的汇聚之地和培养基地,应该充分发挥理论、人才、科技和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者、传播者、实践者。江西中医药大学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既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措施,更是生态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载体,为江西乃至全国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江西中医药大学校园占地面积2300亩,是国内校园环境最生态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西省高校公共机构节能优秀单位、江西节水型高校等荣誉称号。按照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的标准和要求,学校确立了“以创促改、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以创引领”的工作思路,以绿色、低碳、循环为路径,以绿色理念、绿色管理、绿色技术、绿色行为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据统计,2015年学校人均能耗98千克标准煤/人/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3.97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人均水耗67吨/人/年,与省内同类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同期相比,上述能耗指数平均减少13.6%。截止2015年6月学校已经超额完成“十二五”期间省发改委下达我校节约110吨标准煤的目标任务,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验收。
一、发挥优势,理念先行,绿色理念引领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绿色生态,理念先行。学校紧密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引导全校师生广泛参与,让节能理念在广大师生之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一是在校园建设中坚持“自然生态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按照“节约、低碳、循环、生态”理念,保持了原有自然地貌和原生态环境,绿化、水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69.4%。二是在环境建设上坚持“园林绿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按照“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的园林绿化理念,逐步把校园打造成集实践教学、科普教育、休闲观赏于一体的大花园、大药园、大植物园。校园内的药用植物园依山而建,占地200亩,种植各类中药材近千种,有效丰富了校园植被品种,提升了园林绿化品质。三是在文化建设上坚持“绿色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巧妙地融入了绿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元素,学校的主色调就是“绿”“白”两色,绿色生态与白色建筑交相辉映,校园建筑和道路均以中草药名称命名,将绿色生态、人文景观和中医药文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境以及中医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观。
二、高位推动,建章立制,绿色管理推进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引领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一是建立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体制。多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成立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要部门抓落实,上下齐心、全员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构建了“人人重视、时时参与、处处体现”的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格局,扎实有序地推进生态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健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制度。为使学校绿色大学建设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学校修订了《江西中医药大学水电管理办法》《江西中医药大学节能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5项制度,依托节能监管平台建立了能耗统计平台,分解用能指标,强化能耗公示,落实了节能目标责任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三、科技引领,平台支撑,绿色技术提升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近年来,学校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节能改造资金、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专项补助资金及自筹资金,先后投入3200余万元,引进先进技术,购买先进设备,打造了中水回用系统、节能监管平台等节能降耗平台,推进了办公建筑、空调燃具、计量设施等校园基础设施的节能改造升级。一是建成了节能监测平台,设有通讯监测点3000余个、智能网关100余个、自助服务终端8个、数据中心1个,融合了集智能自助购电、给水计量监测、电能计量监管、输变电站监测及空调智能监控等五大系统功能,实现了数字化后勤的数据共享和功能融合。二是运行了中水回用系统,已建成江西省规模最大、日处理污水量3600吨的中水回用处理站,生产处理的中水用于卫生间冲厕、绿化浇灌、消防用水以及补充调节校园内明湖、镜湖蓄水,每年可节约自来水费、污水处理费、排污费等经费100余万元,有效地实现了校园污水的零排放,为南昌市乃至江西省在节水降耗方面做出了示范引领。三是完善了校园基础设施节能技术改造,投入资金75万元完成了学生食堂天然气改造;引进高铁广泛使用的节水冲厕设备,节水率达64.7%,每年可节约用水近10万吨;安装了空调节能控制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室内温度的控制标准,实现空调的节能控制。四是实行了校园公共场所照明合同能源管理,引入专业化、社会化力量参与节能改造和用能管理,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等市场化机制,安装改造太阳能路灯,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LED节能改造,节电率达15%。
四、强化宣传,倡导节约,绿色行为践行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绿色行为体现着广大师生对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认同度和践行力,对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意义。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学校每年都坚持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节水宣传周、世界地球日等宣传活动,通过移动网络、广播、网站、宣传栏、户外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宣传教育,提升广大师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强化他们的绿色发展理念。二是倡导绿色生活,践行绿色行为,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地球熄灯一小时、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绿色生活方式,有效地培育了广大师生绿色化、生态型的大学校园生活消费模式。同时,积极倡导广大师生参加义务植树、义务拔草、义务打扫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生态文明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只有进行时,节能降耗工作永远在路上。江西中医药大学将以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为新起点,积极参加全国“十三五”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试点活动,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健全绿色发展制度、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技术,不断探索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新路径,不断完善绿色发展与中医药文化有机结合的“江中模式”,为美丽中国和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谢谋盛,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
关键词:江西中医药大学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校园 思考与探索
在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由此可见,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所向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知识分子和社会英才的汇聚之地和培养基地,应该充分发挥理论、人才、科技和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者、传播者、实践者。江西中医药大学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既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措施,更是生态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载体,为江西乃至全国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江西中医药大学校园占地面积2300亩,是国内校园环境最生态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西省高校公共机构节能优秀单位、江西节水型高校等荣誉称号。按照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的标准和要求,学校确立了“以创促改、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以创引领”的工作思路,以绿色、低碳、循环为路径,以绿色理念、绿色管理、绿色技术、绿色行为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据统计,2015年学校人均能耗98千克标准煤/人/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3.97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人均水耗67吨/人/年,与省内同类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同期相比,上述能耗指数平均减少13.6%。截止2015年6月学校已经超额完成“十二五”期间省发改委下达我校节约110吨标准煤的目标任务,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验收。
一、发挥优势,理念先行,绿色理念引领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绿色生态,理念先行。学校紧密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引导全校师生广泛参与,让节能理念在广大师生之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一是在校园建设中坚持“自然生态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按照“节约、低碳、循环、生态”理念,保持了原有自然地貌和原生态环境,绿化、水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69.4%。二是在环境建设上坚持“园林绿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按照“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的园林绿化理念,逐步把校园打造成集实践教学、科普教育、休闲观赏于一体的大花园、大药园、大植物园。校园内的药用植物园依山而建,占地200亩,种植各类中药材近千种,有效丰富了校园植被品种,提升了园林绿化品质。三是在文化建设上坚持“绿色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巧妙地融入了绿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元素,学校的主色调就是“绿”“白”两色,绿色生态与白色建筑交相辉映,校园建筑和道路均以中草药名称命名,将绿色生态、人文景观和中医药文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境以及中医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观。
二、高位推动,建章立制,绿色管理推进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引领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一是建立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体制。多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成立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要部门抓落实,上下齐心、全员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构建了“人人重视、时时参与、处处体现”的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格局,扎实有序地推进生态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健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制度。为使学校绿色大学建设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学校修订了《江西中医药大学水电管理办法》《江西中医药大学节能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5项制度,依托节能监管平台建立了能耗统计平台,分解用能指标,强化能耗公示,落实了节能目标责任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三、科技引领,平台支撑,绿色技术提升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近年来,学校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节能改造资金、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专项补助资金及自筹资金,先后投入3200余万元,引进先进技术,购买先进设备,打造了中水回用系统、节能监管平台等节能降耗平台,推进了办公建筑、空调燃具、计量设施等校园基础设施的节能改造升级。一是建成了节能监测平台,设有通讯监测点3000余个、智能网关100余个、自助服务终端8个、数据中心1个,融合了集智能自助购电、给水计量监测、电能计量监管、输变电站监测及空调智能监控等五大系统功能,实现了数字化后勤的数据共享和功能融合。二是运行了中水回用系统,已建成江西省规模最大、日处理污水量3600吨的中水回用处理站,生产处理的中水用于卫生间冲厕、绿化浇灌、消防用水以及补充调节校园内明湖、镜湖蓄水,每年可节约自来水费、污水处理费、排污费等经费100余万元,有效地实现了校园污水的零排放,为南昌市乃至江西省在节水降耗方面做出了示范引领。三是完善了校园基础设施节能技术改造,投入资金75万元完成了学生食堂天然气改造;引进高铁广泛使用的节水冲厕设备,节水率达64.7%,每年可节约用水近10万吨;安装了空调节能控制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室内温度的控制标准,实现空调的节能控制。四是实行了校园公共场所照明合同能源管理,引入专业化、社会化力量参与节能改造和用能管理,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等市场化机制,安装改造太阳能路灯,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LED节能改造,节电率达15%。
四、强化宣传,倡导节约,绿色行为践行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绿色行为体现着广大师生对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认同度和践行力,对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意义。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学校每年都坚持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节水宣传周、世界地球日等宣传活动,通过移动网络、广播、网站、宣传栏、户外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宣传教育,提升广大师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强化他们的绿色发展理念。二是倡导绿色生活,践行绿色行为,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地球熄灯一小时、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绿色生活方式,有效地培育了广大师生绿色化、生态型的大学校园生活消费模式。同时,积极倡导广大师生参加义务植树、义务拔草、义务打扫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生态文明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只有进行时,节能降耗工作永远在路上。江西中医药大学将以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为新起点,积极参加全国“十三五”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试点活动,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健全绿色发展制度、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技术,不断探索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新路径,不断完善绿色发展与中医药文化有机结合的“江中模式”,为美丽中国和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谢谋盛,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