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构建多维教学环境,提高高职英语教学实效

【作者】 徐学敏

【机构】 江苏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联系本校实际,探讨多维教学环境的构建,创设了“研究型和自主性的课堂教学环境”、“信息化多模态的软件教学环境”、“个性化和体验性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校本特色的教学环境”。实践表明,多维教学环境提高了高职英语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环境;教学实效
  一、改革背景
  当今,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成立高职佳偶的主旋律。高职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企业输送实用型人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求。其中英语职业能力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综合。语言知识的学习在本质上是对环境的能动反应,优良的语言环境地外语学习成效巨大。在高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精心打造了构建多维教学环境,创设了“研究型和自主性的课堂教学环境”、“信息化多模态的软件教学环境”、“个性化和体验性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校本特色的教学环境”,极大提高了高职英语教学实效。
  二、实施方案
  ⑴ 建设研究型和自主性的课堂教学环境
  1)研究型课堂教学
  研究型教学是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创造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具体做法是:课后布置学生登录高职英语教学平台观看相应单元主题的微课视频,并以任务的形式引出下节课的知识目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任务和知识要点,再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外完成任务,在课堂上以个人陈述、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任务;最后采用形成性评估的方式,要求教师对学生过程学习进行计分,占总分的30%,我们做过的任务有“面试”、“安排会议”、“入职介绍”、“参观工厂”等。
  2)自主性网络教学
  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学生生活离不开网络,“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自然引起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学习方式的变化自然需要教学方式做适当的调整,才能趋利避害”[1]。网络教学很好的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自主性的学习需求。我们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采取“1+1”模式,即学生课前必须在高职英语教学平台学习1小时,完成规定的语言项目,然后进课堂面授1小时,进一步学习和巩固了单元学习内容。学生的网络学习成绩按照25%的比例计入总分,每年有近5000学生参加学习。
  ⑵ 开发信息化多模态的软件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软件以网络技术为依托,能提供多模态教和学的环境。我校自主开发了集数字资源库、网络教学和评估为一体的高职英语教学平台。平台上数字资料、通知、作业、分级测试、讨论系统以及访问统计。在数字资料中有教材教参、导学视频、课程公共资源、数字图书索引。此外,还有网络英语广播、网络英语电视频道。丰富的网络资源使教和学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多模态地进行。在网络教材的建设中,我们教学团队参与了《高职英语项目化》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课件的制作。
  ⑶ 打造个性化和体验性的实践教学环境
  学生是语言知识的直接构建者,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验证知识,从中建构新的知识,培养运用能力。我们特别注重实践性教学,提出了“五个有机结合”理念,即课堂教学与网络实践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课内培养与课外引导相结合、专项实践与个性化实践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结合[2]。实施了“2+2”学分制,即专项实践2学分,个性化实践2学分。专项实践在课堂上进行,包含模拟联合国、英语趣配音比赛、项目作品汇报、写作比赛等。个性化实践在课外进行,包含演讲比赛、口语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职场英语考试等。通过一年的实施,专项实践和个性化实践英语常规化,并产生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⑷ 建设校本纺织服装特色的英语教学环境
  结合我校特色,毕业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多是面向纺织外贸企业。根据2016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常州地区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超过4500家,其中近三年有用人需求的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占86%,尤其是多数企业对既懂纺织专业又有英语基础的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学院学生就业前景良好。我们根据社会需求,特为学生开设了“纺织英语”、“服装英语”课程,满足了特殊专业的学习需求,支撑了学校“以纺织服装为本,促进特色发展”的办学目标。
  三、改革成效
  我校的高职英语重教学环境构建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要依靠课堂环境传授知识的做法,提倡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体验性学习。
  实践表明,研究型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主动的建构英语知识和英语运动能力。每学期完成英语PPT汇报4000多个,报告或论文1000多篇。研究型教学也使教师更加重视研究过程、研究规范以及研究成功的培育。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实行了高职英语“1+1”的“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拓宽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的渠道。
  体验性“2+2”实践教学使我们只注重了学生验证知识、体验知识、建构能力的实践过程,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网络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培养与课外引导、专项实践与个性化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五个有机结合,实践表明我校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省市级、国家级的各项竞赛中,学生表现出扎实的语言功底,出色的交流沟通能力,多次获奖。
  校本特色的纺织服装英语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支撑了学校特色办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哲、夏纪梅.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可持续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及其成效[J] 外语电话教学,2015,(5):13-20. 
  [2]谢小苑、吴庆宪.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8):82-85.
  作者简介:徐学敏(1982—),女,江苏常州人,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