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改革路径的选择

【作者】 叶学义

【机构】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从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中我们能够看出改革路径多种多样,改革也有成功与失败,但总结中外历史上成功的改革,它们大多是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改革路径 顶层设计 基层探索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非常多,有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等。这些不胜枚举的改革除少部分成功之外大多都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成功的改革大多都是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能够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家都有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具有勇于探索、努力开拓、锐意进取、坚强不屈、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和改革措施行之有效,能顺应人民愿望;改革者都能够解放思想,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等等。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无论何种级别何种类型的改革,向来都不会一番风顺,它除了需要改革者具有巨大勇气和坚定的信心之外,还必须拥有明达超卓的政治智慧和与各阶层灵活沟通的话语技巧。纵观中外历史上诸多变革,应该说没很多都是有群众基础的,然而最后的结局是失败多余成功,或者说,在部分领域获得了推进,但多数与既定目标相去甚远。改革事业的主要推动者或倡导者、执行者最终的命运大多也是可悲可叹的。因此,我们说,改革光靠热情和冲动是远远不够的,改革者除了要具有强大的魄力和信念之外,还必须要具备综观整体运筹全局的远见卓识。要能够充分运用自身人格魅力和沟通技巧,充分调动改革获利阶层和广大民众的积极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妥善化解或缓解改革利益可能受损阶层的怨怼和不平,同时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把改革大业推向康庄大道,而不是陷于斗争的泥潭里不能自拔。究竟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中外史家及改革者自有一番主张,而且似乎都能自圆其说。在笔者看来,一个改革要想成功只有遵循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的改革路径方才有希望。
  顶层设计是改革大业成功的行动指南和价值导向。顶层设计是改革大业的系统规划和整体布局,具有行动总纲和价值导向的重要意义。改革行动从来都需要科学、准确、合理的理论指导,它是确保改革大业通向成功的思想保证。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进行顶层设计,就是要在充分了解国情、民情、实情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全面考虑支撑变革的力量和阻碍变革力量之间的强弱对比状况,得出与之相应的有效并可行的化解之道;要系统综合全面地思考改革的最佳时空切入点,避免盲目性和冲动性。因为改革大业牵涉面甚广,是一项不仅流汗可能还要流血的艰难事业。牺牲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牺牲是不应该和不值得的。
  顶层设计,首要的一点是改革者必须明确改革的对象是针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对不合理、不合法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生产方式进行的调整。不合理、不合法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代表的是陈旧和低效的生产关系,即便遭致激烈的对抗也要想方设法加以革除。因为它的存在不仅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还会挤掉先进生产力需要的社会和经济资源,造成下一轮新的社会不公。
  其次便是改革措施的具体规划及具体操作,顶层规划尽量由统治阶层做出整体安排以提高改革措施的权威性。改革措施首先要有科学性。科学性是顶层规划必须要具备和遵守的法则。符合历史现状和改革规律,规划的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这是顶层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 
  自上而下就是顶层设计,然而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不也失败了吗?王安石那个时候并不知道什么叫顶层设计,但是王安石的设计非常之周密,他在经济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非常周密的设计,统治阶级也大力支持变化,但不管他怎么周密设计最后还是不灵,看来单靠顶层设计是行不通的。
  顶层设计要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才会有生命力。顶层设计要建构在基层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之上,只有充分了解现实的改革土壤及具体民众意愿,才能开具出能够疗治弊病、痹症的良方,这也是顶层设计科学性的来源。其次,便是制定出的规划要切实用于指导改革工作。中外历史上的许多改革方案和规划,因为不接地气,不是基于对实情、国情、民情考察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兼具的方案,所以要么不够系统,只能做些小修小补的工作;要么站在云端根本就很难切合实际,得不到民众和地方的支持,失败也就理所当然。科学的改革规划,既要基于基层实践,又要高屋建瓴,具有时代前瞻性和总体布局和规划的视野,但最终又要落到实处。只有科学、系统而又覆盖全面并且真心实意的是要干一番事业的革新方案,才能赢得最广泛的支持和赞誉,才能在推行的过程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才能永葆时代活力。让各阶层感到改革者的诚意从而积极支持改革变法,这是顶层设计者必须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基层探索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无数中外改革的实践证明,最伟大的智慧在民间。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要革除陈弊。如何了解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改革者的根本之策就是要实践在田野中。想要做好基层探索,必须在坚持顶层对话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社会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
  中国历史上王安石是顶层的整体设计,商鞅是顶层设计加基层创新,商鞅变法的很多措施,并不是商鞅自己设计出来的,而是在秦国或者在其他国家已经行之有效的制度,百姓已较为普遍的接受了,商鞅将其在秦国全面推广,人民乐于接受,改革取得巨大成功。
  纵观中外历史上成功的改革变法,变革路径大多遵循的是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改革大业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史成虎《政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兼谈改革需要共识》
  李剑阁《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同等重要》
  沈刚《政府创新需“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访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著名学者俞可平》
  高尚全、吴敬琏、李剑阁、邓清波《中国改革:顶层设计VS基层探索》
  慎海雄《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