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自然教学法对小学一年级“零起点”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 熊梅红

【机构】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在介绍“自然教学法”以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根据该理论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特别是一年级“零起点”英语教学应该如何设计“生动教学”和教学过程,在“无压迫”“无竞争”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自然”习得英语。
  关键词:自然教学法; 习得; 学习; “零起点”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6-7岁的儿童期,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处于前运算时期。此阶段的儿童心理表象还只是“外物的图像”,并不是“动作格式的内化”,在认知上是“自我中心的”,因此在教育上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设置符合他们发展的语言环境。与皮亚杰的观点不谋而合的是2013年2月上海市教委重申,上海市小学一年级必须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即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进度实施教学。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要围绕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丰富经历、探究体验和表达交流等要求,精心设计“学习准备期”和“快乐活动日”综合活动。[ 5]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这些要求与自然教学法的核心观点是非常吻合的,因此探究自然教学法并将其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必定会对教学活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低年级的英语教学内容大多数是基本语音、语法、句式之类的框架知识适合采用“联结论”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作为习得论的一个环节联结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反复操练建立联系或叫条件反射。在建立联接的过程中,主要活动是示范/刺激——模仿/反应,尝试——重复。联系建立了,便是学会了。[9] 现代心理学也证明了,人类从出生开始就具有学会人类所有语言的潜能,拥有习得语言的器官。因此,探讨习得论,改革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理念,让学生在轻松开发的环境中扩大语言的输入对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的英语教育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自然教学法”的有关概念
  1. 自然教学法的特点。1977年Stephen D . Krashen 和Tracy D . Terrel 首先提出来自然教学法( The Natural Approach )。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法, 自然教学法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李庭芗( 1983)曾把自然教学法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六点: ( 1)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 语言输入必须是自然的, 可理解的。( 2) 在起始阶段是一个以听力理解为主要活动的沉默阶段, 不要求学生过早地进行表达活动。( 3 )以习得活动, 即以内容为中心的语言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 4)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5 )教师尽可能使用外语, 但学生可使用本族语。( 6)在口头活动中不予纠错, 在笔头作业中纠错。[ 3] 这六大特点中最为突出的是强调语言的“可理解”,口语中“不纠错”和教学中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习得和学习 Steph en D . K8rashen 和Tracy D . T errel (1983)在研究儿童如何产生第一语言的基础上, 提出“习得”和“学习”的概念,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 学习第一语言对于幼儿来说, 既是生存的需要, 又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儿童出生以后, 生活在一个富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之中, 在日常生活和与父母的交流中, 自然“习得”第一语言。“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校里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而这种学习则更侧重于语音、语法、句型训练和听写、造句等等。[ 8]但K rashen和T errel认为, 在学习英语中, 用习得的方式比学习的效果好得多。国外相关研究表明,作为第一语言的学习,由于有生存的需要,并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是最容易被“习得”的。第二语言的学习成效较差,因此有必要将第二语言的学习模拟成第一语言的学习,使这种学习与实际紧密联系。自然教学法就是构建第二语言学习的基础环境,让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作为生存、沟通的语言工具。由于自然教学法需要营造环境以便于语言教学更为接近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建立与学生知识面水平的连结、设计与学生文化相近的教学活动,自然教学的目的就是将课堂建立在某个贴近实际的情境下,使学生的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四阶段过程说。Krashen对“自然教学法”的实施提出了“四阶段过程说”。语言发展具有阶段性。这4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 Pre-Production 即基本词汇和句型的准备期。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简单基本的词汇和句型与学生交流,教师仅使用英语来交流,教师在使用基本词汇和句型时,要重点突出,通过反复使用常用词汇和重点词汇来加深学生的记忆。难以理解之处,教师可使用图片、肢体语言、直观教具等帮助学生理解,转化为学生“习得”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要能够尽量听懂和执行简单的英语对话指令。因此,教师应表现出应有的耐心和细心,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放心学习。
  第二阶段 Early Production 学生已有一定的词汇量和基础知识,教师在与学生的自然交流中,运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让学生在更多的英语指令下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单词和句子,并作出回答。教师可以加强句型使用的变化程度交替使用一般疑问句、陈述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通过语气和肢体动作作进一步释义。对小学生可仅要求用简单单词或短语作答。
  第三阶段 Speech Emergence 学生用习得的就简单语句表达的阶段。要求学生学生尽可能与教师自然交流,掌握并运用简单的句型谈话,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在课堂上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对英语文化的好奇心,并投入英语学习中。并且,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英语知识,自由进行英语会话。
  第四阶段 Intermediate Fluency 是学生通过以上阶段的学习后开始比较流畅的思想表达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现有学习能力,安排topic 或者制造一个scene,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应注意学生日常语言的积累,能够在任何场合下成功的表达自己。
  二、自然教学法在零起点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如前所述自然教学法具有六大特点,这六大特点共同强调了三个原则,即:教学应该是“可理解的”,在口语中“不纠正错误”,以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理解的”“自然的”是强调英语课堂环境应该尽量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文化背景设计课堂教学,这一原则和口语中的”不纠错“原则都是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对于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英语课程的引入就是为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积极性,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根据自然教学法,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尤其是预备期的新生来说,教授新知识时不能给与他们太大的打击,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到自己能胜任英语学习,自己对英语学习充满了自信。反之,则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留下不自信的阴影。
  “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自然教学法的另一个原则,这个原则的运用有助于学生”习得“语言。如前所述,“习得”语言的效果远远好于“学习”语言。由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想要完全的消除地域,文化障碍是不可能的。但是,教学中可以根据自然教学法尽可能的构建一个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课堂环境。对于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一年级新生而言在介绍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周围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课堂活动的设计应该和学生的背景相似,设计方便他们理解的活动。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词汇和句子后,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合学生学过的内容。这样便可以做到自然教学法所倡导的内容生活化,真正的做到教育学中倡导的“生动教学”。笔者认为“生动教学”不在乎形式的多样化,而在于内容的生活化。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教师对他们的了解不多,因此应该在教学中,课堂外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兴趣喜好(比如他们喜欢那些动画人物,喜欢什么样的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来设计课堂活动,力求以活泼生动的形式来承载实用有趣的知识,使学生更好的跟随教师,融入课堂,“习得语言”。让我们来打一个比喻,在习得论所倡导的自然和谐的环境中,结合条理清楚组织严谨的学习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情景,将美味的食物——多层次的知识融合其中,促进小学生英语能力的成长。一个无害的环境,则让学生放心的自由的输出他们所学的语言。
  根据自然教学法的四个阶段说,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大部分时间处于第一阶段,一年级下半学期有部分学生可以达到第二阶段水平。这一阶段由于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不长,语料没有积累,许多学生开不了口,也就是说学生开口之前要经过一个“沉默”阶段。在一年级这个学习起始的阶段,单纯的过多的反复操练,或者死记硬背,过早的对学生语言的准确度提出要求,这些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语言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对于学生语言学习的这个初始阶段,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动作,图片,视频动画等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去帮助学生理解,将会使这些新知识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动作如跳舞,读书。老师可以跳一段舞,做出读书的样子来解释单词的含义。学习家庭成员时,可以让他们扮演爸爸,妈妈或者带爸爸妈妈的照片来课堂等等。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能尽量听懂和执行简单的指令,因此对于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教师应该表现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循循善诱,尽量营造一个良好、和谐、自然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放心的学习。
  三、结语
  以上就是自然教学法的原理和零起点一年级英语教学的密切联系。不难看出,其精髓就是要创造一个与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相似的“自然”环境,通过“自然”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使他们能够“习得”第二语言。创造一个非压迫性的,非竞争性的,完全放松的学习气氛和环境。正是由于自然教学法自身的特点及原则符合零起点英语教学的要求,将它应用于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乃至整个小学段的英语教学,将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鲍承模.美国中小学“英语为第二语言”现代教学法介绍[ J] .上海教育, 2000(03 ~ 08).
  [2] 林柏.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自然教学法”浅议(中)——— 兼论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OL]   人民网, 2000 -08 -18.
  [ 3] 李庭芗. 英语教学法[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4] 李云恒.愉快教学法在自然教学中的实践[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3(01).
  [ 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 [Z]. 2013 (59)
  [ 6] 孙时进. 心理学概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7] 吴毛仙.美国“自然教学法”理论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0(11).
  [ 8] 周清丽.自然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 .大众商务, 2009(16).
   9] 张颖.联结论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J] .新西部, 2007(10).
  作者简介:熊梅红,1979年1月3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生活在湖北省十堰市,2012年来到上海市,就职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小学,2010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全日制),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