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之我见

【作者】 赵玲敏

【机构】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南楼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现状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虽然国家以各种政策试图改变一些状况,但仍没有很大起色。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就该以现有条件,在师资方面做到:合理调配,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细化评价管理,不让教育“大锅饭;想方设法,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通过这些方法寻求最大教育成效。
  关键词:合理调配  细化管理  职业倦怠  
  国家的兴亡在教育,教育的重心在农村,重心的基础在村小。但目前为止,不同地区村小问题不同。亟待解决的状况更不少。这些现状直接影响着村小的教育质量,关系着国家大业。因此,如何应对这些实际问题,采取哪些尽可能的对策,是每一位从事村小教育的领导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合理调配,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
  1.专业化程度低是目前村小教师存在的最大问题。虽然他们中从事教育工作多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但其理论功底与专业只是仍有较大缺口,掌握的教育知识不够系统全面,尤其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只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运用更是严重缺失。
  2.教师队伍老龄化是存在的又一问题。多年的一线教师工作,是大家身心疲惫,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尤其老龄教师更是如此。轻者可以应付工作,重者三天两头请假看病,影响着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和效果。
  3.专业教师不足.虽然学校开全了课程,但某些专业学科都不是专业院校毕业的老师.比如有些英语教师是通过一些培训应对上岗yingyue老师也由识谱会弹的普通师范教师顶替,而体育教师更是采取“只要是男教师就随时可以是体育教师的”调配方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除在常抓不懈的进行各种培训,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更在教师工作岗位的调配上,力求均衡分配,全面提高。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对策,充分的利用已有资源,最大化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1. 新老结合,强弱结合,以点带面。在各学科、各年租的教师分配上,让老有所为的沉稳使年轻教师不再浮躁,通过年经教师的活力感染老叫是的沉闷;各教研组中,我们都注重教学能力的互相提高,不因为人为的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而配备教师,让每个学科都有典型骨干,每个学科都有年轻的面孔,让所有学科齐头并进。
  2. 根据老教师特长,因材施教,使课程设置锦上添花。学校的老教师中,有的喜欢“讲故事”,《弟子规》课程正需要这样的娓娓道来;有的老教师从小就会剪纸,学校开设了特色课程“古诗剪贴”,即根据古诗内容剪纸。一首诗,一副生动的剪贴画面,让学生们对这样的课程异常喜爱。
  3. 鼓励教师培养、发展特长,让特长为教所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有兴趣所在。学校经常开展教师活动,既能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又在过程中发现教师特长。通过元旦晚会,通过教师特长大赛,我们发现教师中有很多兴趣广泛,又有特长的教师。通过参加上级的各种培训,我们的音乐课程开足了,英语课堂开足了,体育课堂有了保证。
  二、 细化评价管理,不让教育“大锅饭”。
  现在,教师行业相对稳定,教师没有危机意识。在晋级‘涨了工资之后,都表示“没有所求”了。也正是这种心态,让他们对工作开始应付,似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撞好撞坏一个样的感觉。这种状况的结果必然导致教育行业的大锅饭。为此,学校在教师工作的评价考核上进行细化。学期末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公布,并将结果张贴到公示板上。考核成绩与奖金评优晋级等挂钩。
  这样即使有些老师不在乎利,也顾及到名。公开的落后大家都不愿是自己。从而,处处工作尽己所能,力争上游。
  三、想方设法,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身体的不适,工作的压力,让所有教师都产生了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关乎到教学质量。学校要非常重视对教师进行减压,想方设法让他们体会幸福的教师生活。为此,可以一方面利用例会或各年组集中的时间,播放或分发给他们“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师道讲坛”等名家大师的教育故事,让他们在彼此的共鸣中,受到专家们乐观幸福的感染,让专家们透彻心扉的诠释慢慢解开教师们心里的枷锁;另一方面,就是开展各种趣味活动,让教师笑颜常现。扯了重大节日的教师联欢外。学校还可以根据不同时节,开设各种教师活动,愉悦教师身心,比如:无风的暖春,开展室外羽毛球比赛;天寒风凉,开展中跑接力、拔河比赛等。实践证明,教师活动的开展,不但让教师的压力达到暂时的环节,也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融合,更使整个教师队伍形成积极乐观的团结向上的和谐氛围。
  总之,村小的教育状况更多的事源于教师的状况,教师的状况好了,教育质量就有了保障。
  作者简介:赵玲敏,女,1970年1月6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1991年7月师范毕业开始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从班主任、教务主任到如今的教学副校长,一直没有离开过课堂。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对学校的情况了如指掌。尤其在教师队伍方面更有切身感受。身处农村学校,要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师资力量起绝对作用。在不能变中促最大效益是我常思常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