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积极教育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解读及案例研究
【作者】 杨巧荣
【机构】 山西吕梁市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新课改之下,学校开展了基于生命成长的优质高中“积极教育”校本研究,“积极教育”是指教育者以学校和师生现实状态为出发点,以积极的理念与行动为手段去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的教育。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探究学习”注重的是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果,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又能缓解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在探究学习教学中拥有巨大的灵活性,能根据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生活和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成绩。
基于上述目标要求,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究相关的物理知识,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下面本人就以高一物理《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说一说课堂上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1.确立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目标的制定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基于探究性学习理论,在确定学习目标后,能够起到指导性和情境性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理论学习出发,基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延伸与拓展,不断质疑和分析,激励学生思考与探究,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合作互助与探究。
问题: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应该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
回顾以前学过的运动,哪些运动形式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设计方案一: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忽略空气阻力,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即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
2.合作互助,探究问题
新课改理念下,教育教学不再是仅仅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展示能力的提升。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发散,鼓励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课堂活动,融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汇集智慧的精华,从而探索出更优、更佳的解决策略,进一步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的设计思路、瞬时速度的测定及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所以可用问题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为什么要选择自由落体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否还有其他运动形式可以选择?
(2)用实验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时可以采用哪些方案?我们选用什么实验方案测瞬时速度比较好?应怎样具体地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
(3)通过刚才实验同学们发现物体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并不严格等于动能的增加量,那么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是什么?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实验误差,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
3.展示交流,共析问题
本实验的要求:
(1)绳的质量要轻且不可伸长;
(2)绳子的长度要长一些;
(3)m1和m2的体积尽量小,质量尽量大;且质量差要小一些;
(4)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需要测量的量:
(1)物块的质量m1、m2;
(2)物块m2下落的距离h(m1上升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
4.拓展创新,促进思维发散
经过合作互助探究的一系列过程以后,就需要对学习到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深入的拓展创新,由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由此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与方法。
针对刚才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探究,设计更优的实验方案,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很好的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仪器,当物体经过光电门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如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学生广泛参与、积极思考,通过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等活动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而且亲身体验、感悟、解释和展示了知识和方法的获得过程,同时一个个物理问题,就是一次次鲜活的物理思维活动,再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可以促进学生沿着深化认知的方向自由发展、创新。
基于上述目标要求,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究相关的物理知识,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下面本人就以高一物理《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说一说课堂上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1.确立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目标的制定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基于探究性学习理论,在确定学习目标后,能够起到指导性和情境性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理论学习出发,基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延伸与拓展,不断质疑和分析,激励学生思考与探究,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合作互助与探究。
问题: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应该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
回顾以前学过的运动,哪些运动形式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设计方案一: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忽略空气阻力,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即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
2.合作互助,探究问题
新课改理念下,教育教学不再是仅仅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展示能力的提升。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发散,鼓励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课堂活动,融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汇集智慧的精华,从而探索出更优、更佳的解决策略,进一步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的设计思路、瞬时速度的测定及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所以可用问题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为什么要选择自由落体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否还有其他运动形式可以选择?
(2)用实验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时可以采用哪些方案?我们选用什么实验方案测瞬时速度比较好?应怎样具体地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
(3)通过刚才实验同学们发现物体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并不严格等于动能的增加量,那么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是什么?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实验误差,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
3.展示交流,共析问题
本实验的要求:
(1)绳的质量要轻且不可伸长;
(2)绳子的长度要长一些;
(3)m1和m2的体积尽量小,质量尽量大;且质量差要小一些;
(4)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需要测量的量:
(1)物块的质量m1、m2;
(2)物块m2下落的距离h(m1上升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
4.拓展创新,促进思维发散
经过合作互助探究的一系列过程以后,就需要对学习到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深入的拓展创新,由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由此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与方法。
针对刚才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探究,设计更优的实验方案,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很好的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仪器,当物体经过光电门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如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学生广泛参与、积极思考,通过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等活动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而且亲身体验、感悟、解释和展示了知识和方法的获得过程,同时一个个物理问题,就是一次次鲜活的物理思维活动,再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可以促进学生沿着深化认知的方向自由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