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作者】 黎 煜
【机构】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镇黑水中心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不可以分割的重点,同时,也是语文中的两个紧密结合的难点。尤其是小学生,处于读、写的启蒙阶段,更是要把读写结合起来,以达到水乳交融。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为重要的。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到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就能抓好语文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抓好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使之相得益彰,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呢?
一、读写结合的作用
“熟读成章”、“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实践证明,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写作文,都具有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读与写的能力。通过精读一些经典课文,不但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会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如教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文中学到的方法,学习写景物。通过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写作技能的提升,使学生的读写活动,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读写结合的技巧
首先,以读促写、以写引读。实际上,要写东西,必须要先读,拥有写作素材,领会写作诀窍,从读中感悟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写好中间的主体部分。要通过大量阅读,达到熟读成诵,深入透彻掌握大家、名师的谋篇布局的方法,才能进行写作。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写故乡的相关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以写引读,从而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这样,随后的写作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学生咬破笔杆,绞尽脑汁,还是脑子空空,无从下手。
然后,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如在教学《滥竽充数》后,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结实现实生活经验,而创作《南郭后传》。可以写南郭先生因为不能继续滥竽充数了,于是刻苦学习技艺,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出色的吹竽名师,被许多用人单位争抢。可以写南郭先生因为不能继续滥竽充数了,便改行做了一名清洁工作,虽然每天辛苦、劳累,但活的愉快、踏实等等。
第三,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如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如《一分钟》的结尾“元元非常后悔”,他会想些什么,以后又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说一说,再写下来。如《去年的树》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课后习题“读了这篇童话,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与泡泡中的问题有紧密的联系,它是对泡泡中问题的丰富和延伸。课后“小练笔”又是对上面两个问题的进一步整合:“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最后,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作文在课内,功夫在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课外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当然,除了读书本以外,还要读生活,读现实,做到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视野,让读写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总之,读写结合要真正成为语文教师一种固有理念,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要持之以恒,才能真正使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使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一、读写结合的作用
“熟读成章”、“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实践证明,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写作文,都具有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读与写的能力。通过精读一些经典课文,不但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会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如教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文中学到的方法,学习写景物。通过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写作技能的提升,使学生的读写活动,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读写结合的技巧
首先,以读促写、以写引读。实际上,要写东西,必须要先读,拥有写作素材,领会写作诀窍,从读中感悟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写好中间的主体部分。要通过大量阅读,达到熟读成诵,深入透彻掌握大家、名师的谋篇布局的方法,才能进行写作。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写故乡的相关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以写引读,从而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这样,随后的写作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学生咬破笔杆,绞尽脑汁,还是脑子空空,无从下手。
然后,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如在教学《滥竽充数》后,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结实现实生活经验,而创作《南郭后传》。可以写南郭先生因为不能继续滥竽充数了,于是刻苦学习技艺,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出色的吹竽名师,被许多用人单位争抢。可以写南郭先生因为不能继续滥竽充数了,便改行做了一名清洁工作,虽然每天辛苦、劳累,但活的愉快、踏实等等。
第三,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如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如《一分钟》的结尾“元元非常后悔”,他会想些什么,以后又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说一说,再写下来。如《去年的树》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课后习题“读了这篇童话,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与泡泡中的问题有紧密的联系,它是对泡泡中问题的丰富和延伸。课后“小练笔”又是对上面两个问题的进一步整合:“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最后,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作文在课内,功夫在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课外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当然,除了读书本以外,还要读生活,读现实,做到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视野,让读写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总之,读写结合要真正成为语文教师一种固有理念,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要持之以恒,才能真正使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使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