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作者】 雷天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应该跳出传统音乐观的束缚,重新审视怎样的欣赏教学能够带给幼儿最大的收益。本文以经验还原音乐教学法为基础,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提升幼儿园欣赏教学的策略进行浅显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探究;
  一、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
  音乐欣赏是“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引起听者自身在情感、审美和理智等方面的相应反应,从而使音乐完成社会功能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人们实现音乐美、感受音乐美、理解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主要途径。美国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反复强调,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可见,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音乐教学中强有力的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当前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问题。
  音乐欣赏的对象是音乐,音乐具有抽象、流动、非直观性等特点,进行音乐欣赏活动难免要通过聆听的方式来进行,但是儿童的认知、学习方式是有别于成人的,他们的认知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可视性的特点,他们的学习方式是以游戏为主。所以,音乐特质与幼儿特点之间的鸿沟是音乐欣赏教学难以有效进行的问题之一。现在大多幼儿园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是以“听、说”为主,让幼儿自己听音乐,说说听到音乐的感觉,一遍一遍听音乐去欣赏的方法与幼儿的音乐趣味是完全背离的。这样就出现幼儿不愿听下去,思想不集中的现象,教师无法达到音乐欣赏目的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很多幼儿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就望而却步了,大多数的音乐教学都围绕歌唱、律动游戏进行,音乐欣赏成为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禁区,这并不是孩子的问题,当然也不是音乐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三、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探究。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
  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不单是那些专门为幼儿作曲、作词的音乐作品,因为就现在而言,这样的作品不是很多,而且早就被人们所传唱,已经失去新意。因此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可以采用还原的方法,将某些看上去并不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转化为适合幼儿学习的作品。例如《山王宫殿》一曲就可以结合《母鸡罗斯去散步》的绘本进行还原,将乐曲还原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二)为有效音乐欣赏教学做好铺垫。
  由于幼儿音乐经验的有限性,所以必要的铺垫是保证音乐欣赏教学的前提。铺垫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音乐审美经验的铺垫;另一方面是生活经验的铺垫。关于音乐审美经验的铺垫主要是对音乐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风格、速度知识的普及。对于生活经验的铺垫主要是因为如果音乐的内容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太远是不能保证教学在其最近发展区的。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前需要对必要的知识经验进行铺垫,
  (三)对音乐欣赏内容做符合儿童音乐趣味的还原。
  早期儿童具有音响、运动、故事三种音乐趣味,运动趣味是指早期儿童在接触音乐时非常实用,他们不是喜欢其所接触的这个音乐,而是喜欢这个音乐能让他们动起来。也就是说,对他们而言,音乐就是运动。故事趣味是指对早期儿童而言,音乐是“关于”某些事情的,儿童着迷音乐的奥秘就在于他们着迷音乐中的这种“关于”或故事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音乐能让他们联想到一个动物、一件事情,能带他们进入一种情境,他们一定会喜欢的。所以对音乐做符合儿童趣味的还原是进行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的保证。首先是进行故事还原,故事还原是指根据音乐特征,对音乐做故事化处理,也就是赋予音乐一个情境。例如《山王宫殿》音乐,为ABA三段体,全曲重复出现三次,但是每次在音色、速度和力度上都有所不同。所以在欣赏教学中,可以结合母鸡罗斯去散步的绘本进行改编,赋予音乐一个狐狸吃鸡而遭受各种苦头的故事。因为该音乐从开始到最后越来越激烈,快速,符合狐狸吃鸡故事平缓到激烈的情境。其次是进行动作还原,动作还原是指根据音乐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特征,做动作化处理,也就是为音乐进行符合音乐特征的动作设计。子的动作和蚊子嗡嗡叫、叮咬的动作。
  (四)教学过程策略的运用。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良好使用是教学成功的一大保障,有效教学策略的使用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的把握,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幼儿的注意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包括任务意识策略、动作难易策略。
  1、任务意识策略。
  首先是提问策略的运用,提问策略的使用是教师与幼儿关于“问题”的互动,是教师抛出问题和幼儿接住,教师在根据幼儿接住的情况进行下一环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使用提问策略要注意六方面的问题:问题内容的指向、问题抛向哪一水平幼儿、问题的言语如何表达、提问后提留多长时间、选择什么幼儿提供反馈,这六方面的问题都是教师在提问之前需要考虑的。其次,在示范策略的运用上,欣赏教学中身体动作的示范主要是完整示范与局部示范两种。完整的示范通常在教学前后进行,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作品结构的动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局部示范一般在教学中和教学后都会出现,主要是为了幼儿进行分段欣赏和重难点突破。但是不管是完整示范还是局部示范,都是和提问一起出现的,因为如果在没有调动幼儿注意力和激发幼儿兴趣的前提下,教师的示范都容易成为无效示范。最后,预令策略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段落或者句子之间的转换,帮助幼儿能够迅速、有效的进入到下一个动作。欣赏教学的预令主要是语言预令,包括引子处的语言预令和段落转换处的语言预令,教师对预令策略的掌握是对整个教学环节相互连接的保证。
  2、动作难易意识策略。
  教师对动作难易意识策略的把握,首先是要让符合音乐的动作还原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其次是在教学之初的身体动作模仿尽可能让幼儿在座位上进行,并且当涉及到下肢动作的学习时,教师需要培养幼儿座位旁原地做动作的站位常规,此外,对于移动的下肢动作,一定是幼儿熟练掌握或者做过课前铺垫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