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巧用微课程,让品德课堂结出丰硕果实——微时代下品德教学之我见
【作者】 张亚男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使一个庞大的地球迅速成为一个地球村。目前的中国,全民已经进入微时代。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在微时代下充分运用好微课程来教学,让品德课程既“高大上”,又接地气,努力打造学生喜欢的品德课堂,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孩子。真正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的发展,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关键字:翻转课堂,微课程,儿童,生活,品德课堂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发展与创新,中国开始了移动互联网浪潮,截至2016年1月,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经突破了9亿,在地铁、车站、商场、甚至饭桌上我们随时都可以见到身边的男女老少拿着手机玩游戏、看新闻、听音乐、看视频……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娱乐和各取所需。
当下的中国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微”的时代,微信、微博、微话、微小说、微电影……微时代的到来,也给我们的品德教学带来一个新的变革——微课程。
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日渐盛行,“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知识在课内、内化知识在课外”,翻转课堂则倡导“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从而更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的高效学习和人文性的统一。“微课程”是翻转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老师,学习应用“微课程”是我们所必需具备的一种能力和本领。
如何才能更加充分高效地运用微课程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呢?这几年来,我经过品德课堂教学实践,感悟到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微课时代下学生的品德养成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一、课前微课程,给学习来点“开胃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有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自主学习任务单”是翻转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程,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课时,我在对教材及课标进行深入分析及研讨后,结合学生的学情,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以学生游戏“快乐大闯关“为载体,从任务设计的梯度、情感体验的厚度、能力培养的深度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并用微课程的形式展示。
在设计本课的课前微课程时,为了让学生的自学更加有实效性,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设计要有梯度
任务设计时最好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我在本课中设计了四个问题:
(1)思考先祖的生活与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同点并完成表格。
(2)为什么我们是“炎黄子孙”,关于炎黄子孙的故事你还知道多少?
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
(3)从炎帝、黄帝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4)请你运用以前所学过的搜集信息的方法去搜集更多华夏祖先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
这两个问题引发了学生情感体验。
(5)通过学习,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
这一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共鸣和内化。
通过学生课前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升;课堂上再进行合作学习、答疑解惑,从而在智慧的碰撞中,学生的情感逐步生成。
2、情感体验要有厚度
从了解先民生活到感受炎帝黄帝身上的优秀品质,从搜集更多的故事来丰富知识到积淀情感,从感受历史到情感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步步增加了厚度。
3、能力培养要有深度
①通过自主学习图片和文本资料,明确祖先的生活是怎样的?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完成对《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填写。
②通过观看微课程,明确炎黄子孙的来历,搜集并整理相关的故事,分享交流,感受炎黄二帝的伟大。
③通过研读文本、利用网络资源及QQ群,感受华夏祖先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
我在任务设计时充分运用了微课程,并将微课程与网络资源及QQ群等方式相结合,培养了学生选择阅读、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及认知内化的能力。
开胃菜虽然份量小,但却很精致,值得慢慢地仔细口味,学生有了课前的自主学习,初步了解炎黄子孙的来历,理解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并且了解炎帝和黄帝的伟大功绩,体会到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之情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初步增强民族归属感与自豪感,为接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微课程,让主餐更加有营养
开胃味固然好,但是课堂上的“营养”更加重要。课堂上“微课程”运用的好,能够让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的“微课程”可以选择这个时候播放。
1、新课导入时。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2、知识理解时。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如我在教学鲁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美丽的宝岛台湾》中的台湾历史时,这样来运用微课程。因为台湾的位置重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它就是各国列强眼中的列物,台湾的历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但是对于台湾的历史,学生又不甚了解。于是,在这个活动中,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15,了解台湾历史,随后又让学生欣赏我制的微课《台湾屈辱史》。这部分内容融合了历史、品德、政治等多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将课堂活动与教材内容进行互动,从而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深思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拓展延伸时。在教学《美丽的宝岛台湾》一课时,台湾民俗风情十分丰富,但是很少有孩子可以亲身体验,因此我制作了一个相关的微课程,让学生欣赏,引导他们谈看后的发现及思考。
4、小结拓展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
三、课后微课程,餐后“甜品”丰富多彩
上课后的微课程,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制作。
1、练习巩固类。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2、开拓视野类。教师精选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内容制作微课,拓展学生的视野。
3、探究学习类。教师围绕本节课知识制作一个探究类的微课程。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知识,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
四、设计微课程系列
让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提取学校德育中相对稳定的专题(例如仪式教育、礼仪教育),遴选阶段性德育重点(例如学生在校的纪律教育),插播德育热点(例如延安精神教育),形成相对完整的学校人格教育内容体系。突出教育专题中的核心价值,倡导发散性延伸,提倡多元评价,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力求内容系列化、活动模块化。
另外在制作“微课”时可以提取微课程的“微”性(教学时间不长)、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德育需要)、生成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开发课程)与发散性(关注课后的多向延伸),促使其校本化,从而更好地彰显德育微课程的教育性,专题性、模块性与生成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品德课堂教学创新之路还很长。微课程将带给我们品德教学更强的生命力,微课程将带来学生学习的“微变革”,作为品德学科的老师,我们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用心教学,用情育人,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充满人性与智慧的光辉,让我们的德育闪烁情感与幸福的魅力。让我们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用智慧浇灌,让我们的学生从此爱上品德课,让品德课堂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关键字:翻转课堂,微课程,儿童,生活,品德课堂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发展与创新,中国开始了移动互联网浪潮,截至2016年1月,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经突破了9亿,在地铁、车站、商场、甚至饭桌上我们随时都可以见到身边的男女老少拿着手机玩游戏、看新闻、听音乐、看视频……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娱乐和各取所需。
当下的中国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微”的时代,微信、微博、微话、微小说、微电影……微时代的到来,也给我们的品德教学带来一个新的变革——微课程。
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日渐盛行,“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知识在课内、内化知识在课外”,翻转课堂则倡导“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从而更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的高效学习和人文性的统一。“微课程”是翻转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老师,学习应用“微课程”是我们所必需具备的一种能力和本领。
如何才能更加充分高效地运用微课程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呢?这几年来,我经过品德课堂教学实践,感悟到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微课时代下学生的品德养成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一、课前微课程,给学习来点“开胃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有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自主学习任务单”是翻转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程,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课时,我在对教材及课标进行深入分析及研讨后,结合学生的学情,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以学生游戏“快乐大闯关“为载体,从任务设计的梯度、情感体验的厚度、能力培养的深度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并用微课程的形式展示。
在设计本课的课前微课程时,为了让学生的自学更加有实效性,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设计要有梯度
任务设计时最好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我在本课中设计了四个问题:
(1)思考先祖的生活与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同点并完成表格。
(2)为什么我们是“炎黄子孙”,关于炎黄子孙的故事你还知道多少?
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
(3)从炎帝、黄帝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4)请你运用以前所学过的搜集信息的方法去搜集更多华夏祖先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
这两个问题引发了学生情感体验。
(5)通过学习,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
这一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共鸣和内化。
通过学生课前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升;课堂上再进行合作学习、答疑解惑,从而在智慧的碰撞中,学生的情感逐步生成。
2、情感体验要有厚度
从了解先民生活到感受炎帝黄帝身上的优秀品质,从搜集更多的故事来丰富知识到积淀情感,从感受历史到情感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步步增加了厚度。
3、能力培养要有深度
①通过自主学习图片和文本资料,明确祖先的生活是怎样的?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完成对《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填写。
②通过观看微课程,明确炎黄子孙的来历,搜集并整理相关的故事,分享交流,感受炎黄二帝的伟大。
③通过研读文本、利用网络资源及QQ群,感受华夏祖先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
我在任务设计时充分运用了微课程,并将微课程与网络资源及QQ群等方式相结合,培养了学生选择阅读、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及认知内化的能力。
开胃菜虽然份量小,但却很精致,值得慢慢地仔细口味,学生有了课前的自主学习,初步了解炎黄子孙的来历,理解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并且了解炎帝和黄帝的伟大功绩,体会到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之情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初步增强民族归属感与自豪感,为接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微课程,让主餐更加有营养
开胃味固然好,但是课堂上的“营养”更加重要。课堂上“微课程”运用的好,能够让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的“微课程”可以选择这个时候播放。
1、新课导入时。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2、知识理解时。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如我在教学鲁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美丽的宝岛台湾》中的台湾历史时,这样来运用微课程。因为台湾的位置重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它就是各国列强眼中的列物,台湾的历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但是对于台湾的历史,学生又不甚了解。于是,在这个活动中,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15,了解台湾历史,随后又让学生欣赏我制的微课《台湾屈辱史》。这部分内容融合了历史、品德、政治等多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将课堂活动与教材内容进行互动,从而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深思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拓展延伸时。在教学《美丽的宝岛台湾》一课时,台湾民俗风情十分丰富,但是很少有孩子可以亲身体验,因此我制作了一个相关的微课程,让学生欣赏,引导他们谈看后的发现及思考。
4、小结拓展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
三、课后微课程,餐后“甜品”丰富多彩
上课后的微课程,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制作。
1、练习巩固类。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2、开拓视野类。教师精选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内容制作微课,拓展学生的视野。
3、探究学习类。教师围绕本节课知识制作一个探究类的微课程。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知识,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
四、设计微课程系列
让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提取学校德育中相对稳定的专题(例如仪式教育、礼仪教育),遴选阶段性德育重点(例如学生在校的纪律教育),插播德育热点(例如延安精神教育),形成相对完整的学校人格教育内容体系。突出教育专题中的核心价值,倡导发散性延伸,提倡多元评价,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力求内容系列化、活动模块化。
另外在制作“微课”时可以提取微课程的“微”性(教学时间不长)、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德育需要)、生成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开发课程)与发散性(关注课后的多向延伸),促使其校本化,从而更好地彰显德育微课程的教育性,专题性、模块性与生成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品德课堂教学创新之路还很长。微课程将带给我们品德教学更强的生命力,微课程将带来学生学习的“微变革”,作为品德学科的老师,我们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用心教学,用情育人,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充满人性与智慧的光辉,让我们的德育闪烁情感与幸福的魅力。让我们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用智慧浇灌,让我们的学生从此爱上品德课,让品德课堂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