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职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技巧浅析

【作者】 马玉花

【机构】 青海省化隆县职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幼儿保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来我校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舞蹈作为学前教育的必修课,它与专业的舞蹈院校以及文艺团体的教学存在明显的不同,与业余舞蹈爱好者的训练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工作,我个人认为在职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内容,使学生相对简单易学
  由于幼儿的年龄都比较的小,因此在教授舞蹈内容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些难度相对较小的,适合幼儿年龄层次学习的舞蹈;而且职中幼儿专业的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显著的不同,有些学生缺乏学习舞蹈的天分,对于一些高难度的舞蹈内容也没有办法做到熟能生巧,甚至没有办法学会,因此需要充分的考虑每一个老师的身体素质,来设计每一个老师都学的会的舞蹈,保证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学会。这样做可以使中职院校的幼儿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拥有自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够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以及精力,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设计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动作,可以让幼儿们更快的学会,让幼儿们能够展示自己学到的东西,以此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从小就培养幼儿的舞台素质。
  二、启发鼓励,让学生产生全新乐趣
  对于大多数农村女生来说,舞蹈是一项全新的学习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启发,以正面鼓励为主,调动并保持她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善于发现闪光点。农村初中毕业上职专幼师班,是没有出路的无奈之举,凭的也许是一时的兴趣,或是对舞蹈课的好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人而异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她们增强学好舞蹈的自信心。比如说:有的学生悟性较好,一些动作老师一点就通,就可以鼓励她多用心灵去体会舞蹈之美,消除练习中的枯燥;有的学生腰身柔软,就可以告诉她,舞蹈技巧中有叫前翘和后翘的动作,一定要腰好的才能完成的漂亮,鼓励她多练,学生也会因为有了目标而更加努力。 
  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在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准确定位,不一刀子裁齐,不管是以前有没有接触过舞蹈的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让学生都觉得自己有所进步,比如腿可以踢高了、可以下竖叉了、可以倒翻了、可以下横叉了等等。教师一定要看到这些进步,而不能只注重个别优秀生,挫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三、创新思维,给学生培养编排能力
  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要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受的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要做到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如以幼儿的头为例,它与全身的比例是“站五、坐三、盘二半”,显然幼儿的头与全身的比例明显地比成人大。所以为幼儿设计舞蹈动作时,一定要从幼儿生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发展的自然素质,探索幼儿舞蹈动作的发展规律。注意观察生活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观察、了解幼儿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动作特点。积累起来加以提炼,成为反映幼儿生活的舞蹈。如在我学生的毕业实习中,有一同学扑捉到了小朋友因裤带太松舞蹈课中裤子掉了的可爱表情,编排的舞蹈《舞蹈课》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面向全体,寓教于乐。幼儿舞蹈的表现内容要力求简练、单纯、主题思想明确。
  四、改进方法,让学生重视艺术实践
  考试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培养能跳能编能教的全方位人才。将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我改进了考试方法,将考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部分,二是实践部分。在实践部分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我将班级的同学分组,相互教授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这样既考察了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这样能更好地考评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以及发现她们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我认为切合实际地精选教材,是达到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预期目标的基本前提条件,舞蹈教学基本技能的具备是取得成效的桥梁,考试方法的改进及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舞蹈教学能力形成的不可缺少的配套措施,只要我们有步骤地坚持这样做,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