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者】 刘 兵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胜利镇桥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小学教师应当研究的课题。在小学阶段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智商的关键期,而数学训练,无疑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手段。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就应该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这样,从根本上给学生树立一个我喜欢学数学的思想理念,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个人认为,不妨采取以下这些方式,来试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抓住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有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的,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用各种各样有形象感的数学教具来进行教学,使本来很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可观可感,有趣有味起来。这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例如,我们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二、巧设情境,通过高效的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好的学习情境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一种高效的学习状态,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巧设语言情境,能激励学生。让学生勇于接受挑战性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创设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置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与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各种情境的创设将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通过情境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且这些活动将形成一个有杌的整体,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先出一个题目(该题目不是课本原题,但应包含该课的学习目标),给同学们规定时间,将同学们分组,看谁做得快,做快的给予相应的奖励,但最好不是没什么实际价值的贴纸或小吃,你可以相应的根据赢者的掌握情况进行消减作业,我觉得其实小学没必要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但如果布置了的话,就应该有针对性。规定时间过后,可以给予大家时间互相讨论;另一方面,给大家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同学的相互竞争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当然,下课后最好停留在课室几分钟,给同学们和自己交流的机会,积累感情,这样以后上数学课的时候,同学们不单单是把你看成老师,更是一位朋友,当然相对于老师,同学们更倾向于朋友的教学,兴趣也就有所提高。
  三、每次数学测验过后,都要和学生耐心的沟通,变客观的判断对错为细心的鼓励,并帮助学生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学生会因为自己的马虎而出错,这时我们就要先肯定他的长处,增强他的自信, 然后,对症下药,分析怎样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最后,提出殷励希望, 希望他能够改正缺点, 多给一些鼓励的话,例如:“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克服好马虎的缺点,取得好成绩。”“和细心交朋友!”“看到你的进步,对老师来说,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或者“老师为你的进步而感到欢欣鼓舞。加油吧!”在学生有了新的进步后,鼓励他,“你进步了,孩子。”“继续努力吧,孩子。”并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或写到:“老师为你的进步而高兴。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他再进步了,我就会写到:“好样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高兴!”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数学教学理念,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从来没有愚笨的学生,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制定符合的学习计划,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则是最好的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