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双自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陈效泽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孙家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我在系统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下,依据学校实际,实施“双自主教学”,引导学生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主体探求,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学会学习”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谓“双自主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思想。
  一、构建双自主课堂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1.确立“三段六环节”模式。
  我校经过多次论证将教学模式概括为三段六环节:
  三段是指:以时间为顺序,按照学习认知规律将教学分为“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学习、课后巩固提升”三部分。
  六环节是指:在课中合作学习,以六个教学环节为主线组织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环节: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第三环节: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第四环节:系列训练、当堂达标。
  第五环节:回扣目标、迁移应用。
  第六环节:结合主题、拓展训练。
  2.改革课堂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移,由单纯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探究学习转移,由单纯记忆型学习方法向主动思维型的学习方法转移。
  3.改革课堂组织形式:学生的座次由过去按高矮进行插秧式的排列,变成四个(或六-八个)组员对面而坐的方阵式排列(根据课堂需要),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互助、竞争的课堂组织形式。
  4.改革课堂评价机制:对课堂的评价由关注老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移,包括:课堂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率;学生活动的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学生表达;教师驾驭课堂的技巧;教师的点拨拓展是否到位;课堂教学落实的效果;教师是否满堂灌。由关注学生个体评价向关注小组群体评价转移。
  二、搭建双自主教学载体“小组合作学习”
  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1.合作小组的组建:
  科学的组建学习小组是实现自主管理的第一步。把班级划分为多个小组,让小组成为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
  (1)小组名称: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协商而定,代表它们小组的“形象大使”。小组要有组徽、组训。
  (2)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也可8人),小组内可设立同桌2人的小小组。
  (3)分组依据: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分组要遵循双向选择:小组长可以选择自己所领导的小组,小组成员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小组长。
  2.合作小组的任务。
  (1)课前合作:学生分工查找资料,资源共享。
  (2)课堂合作:课堂上讨论、交流、辩论,相互质疑提问,互相寻求帮助,互相检查批改作业、作文、试卷,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课后合作:对课堂尚未解决的问题课后可以当面探讨、网上交流、电话咨询,共同查漏补缺。
  3、合作小组的分工: 
  应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正确编号,4个成员分别编为1-4号,所有小组相同编号的学生都坐在每组的同一位置。小组4个成员进行详细的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指挥员(小组长)、联络员、记录员、汇报员、激励员等角色。 
  4、小组合作技巧的培养: 
  在组织合作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规则。 
  (1)学会表达:小组讨论交流时,采用小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式,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可先指定后进生发言),力求每个成员都参与交流,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意识。 
  (2)学会倾听:合作小组成员必须认真而仔细地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发言的重点,不随意打断或插嘴,既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又要听得进批评之言,克服浮躁之气。 
  (3)学会思考:教师要让习惯于吃“大锅饭”的孩子独立思考,要注意指导思路和思考方法,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4)学会辩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学生以理服人,避免无意义的争辩,使用积极、文明的语言进行辩论,避免出现过激言语,如果失败了,要坦诚面对,胜利了也不可扬扬自得。
  (5)学会合作:合作交流中,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要提倡学生谈自己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帮助、收获,当小组代表发言精彩时,相关的组员也应受到嘉奖。 
  5、强化小组合作学习训练
  课上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让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有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上台展示的学生为了做到有针对性地讲解,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热情,会更加努力地钻研问题、分析知识重点,收集其他学生学情信息,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认真地准备。
  三、做好双自主教学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体现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1)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 
  (2)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3)重视口头评价与形象评价相结合,教师应掌握好这根课堂评价的杠杆,如“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一枚亮丽的奖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