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室内课
【作者】 吴延军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旧州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常常受恶劣天气的影响以及更好的完成体育理论教学,室内教学便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精心设计室内体育课教学内容,对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体质的增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室内进行体育教学,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必须特别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认真的进行课前准备。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一、在小学阶段上好室内体育课的优劣。
室内体育课较之室外体育课,有其不利因素,也有其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主要是受场地条件限制,如无室内体育馆或训练房,在教室里上,人均活动面积仅有1平方米左右。其次,如组织不好,秩序混乱,会影响邻近教室上课。有利因素是:①适用于各种气候;②在一些场地缺乏的学校尤其在贫困地区更为适用;③由于室内不受外界干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于动作要求听得更清楚,练习时更专心。④还可以利用图片、模型和电教手段(投影、录像片)等进行教学,解决体育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借助课桌凳进行身体素质训练。⑤可以借助课桌凳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充分利用课桌椅,学生运动的密度大大高于室外体育课。因此,上室内体育课要扬长避短,认真设计教学内容。
二、在小学阶段室内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1、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宣讲《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讲德智体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及正确锻炼身体的方法和生理保建卫生常识等。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建立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关注同伴的情绪,能调控自己的情绪。
2、队形队列训练。利用课桌的纵横行间进行队形队列训练(凳子放在课桌下面),向左、中、右看齐,原地踏步、跑步,多种形式的报数练习等。
3、徒手操练习。为保证学生每天做两次广播操,也为了室内体育课教学需要,我自编了一套室内操,上室内体育课时,可代替一般性准备运动。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自编和选用一些其他徒手操。
4、体育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教学。一些技术动作,如途中跑的摆臂,急行跳远的起跳、腾空和落地,投掷的转体、出手动作等,在室外教学时,由于受时空的制约,学生不易掌握。在室内教学,可运用投影片和录像片,通过“定格”方法,把连贯复杂的技术动作进行分解教学,让学生看得清楚,产生强列的直观表象,对动作要领就易于理解和掌握。
5、身体素质训练。每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素质训练内容,以弥补由于场地小、课堂密度和运动量的不足。通常是采用分组轮换的方法进行,按座位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利用行间练习,如练习原地高抬腿、小步跑、深蹲起立、徒手跳绳等动作。同课桌的两人还可互相配合,利用桌面,练习仰卧起坐。还可用室内的空地练习俯卧撑、立握撑等动作。
6、室内体育游戏。这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室内课内容。主要进行一些小组为单位的对抗性游戏,如“扳手腕““老鼠夹子”“乘公共汽车”“跳球入碗”“端乒乓球”等等。中高级可增加些智力游戏和带有考查性质的游戏,如“击鼓传花”凡被抓住的学生,要回答老师本学期讲过的体育理论知识、有关动作的技术要领、国内外重大体育新闻等。
7、棋、牌类活动。初学棋、牌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学和教学,善于下棋的学生也可以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对于班级大多数人都已经会下棋,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一次小小的快棋比赛。还可以让学生自创棋类游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8、学生阅读。教师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借出一部分和体育学习、健康知识有关的书籍组织学生阅读。也可以带领学生在网络教室,教师给出阅读的题目和内容,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搜集阅读材料进行学习。
三、小学阶段室内体育课的组织及教法。
1、尽量不搬动桌椅。
2、队伍调动力求简单,充分利用课桌椅间空隙,把队伍组成“小方阵”,长队伍行进采用“迂回”、“交叉”的方法。
3、宜用轻软器材,短器材。
4、用循环练习法进行素质练习,整个教学过程要求合理、严密。
5、器械、器材应合理使用。如自制沙包代替手榴弹,乒乓球代替垒球,桌面代替双杠、山羊、体操垫等。
6、采用小组比赛的方法。
7、使用动画式技术图片、幻灯片、简笔画等,增强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同时弥补教师在教学中口述和示范的不足。
8、结合各种性质的游戏,使课内高潮迭起,妙趣横生。
9、根据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征把课堂教学故事化、情节化。
10、音乐旋律贯穿教学始终,增强学生的美感、节奏感。
四、小学阶段室内体课的注意事项。
1、建立室内体育课的课堂常规。课堂常规应包括:课前值日生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课前清扫教室后,地上要洒水,以免课上练习时尘土飞扬;按统一的口令和规定的方法处理桌凳,保证不发出碰击的声响;所需的物品一律放在课桌的右前方等等。
2、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如果室内体育课的课堂纪律不好,不仅教学效果差,而且会损坏公物,影响其他班级上课。因此组织好课堂纪律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学生严肃认真地学习,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口令,正真做到令行禁止,保证练习按规定顺序进行。
3、选用恰当教材,仔细安排教学过程。在教室上体育课,必须充分利用课桌椅和有限的空间进行教学。在教学跑的过程中,我选用“原地摆臂练习”作为主教材。这个练习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完成,课中安排的徒手操,素质练习及舞蹈也可以在座位上进行。利用教室前后空间,课桌行间空隙做“往返接力”游戏和曲线跑练习;还利于课桌桌面做帮助下的仰卧起坐,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桌椅和空间的作用,还利用黑板板书讲解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上课前,教师要认真专研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室的条件认真备课。选用游戏教材时,要从实际出发,例如:教室在楼上的班级,不宜采用跳跃式的游戏练习;桌凳质量差的班级不宜过多搬动桌凳,更不能在桌子上做各种练习。这些情况教师应充分备课,精心组织,灵活安排,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材内容的不断改革,如何进一步提高室内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讨。
一、在小学阶段上好室内体育课的优劣。
室内体育课较之室外体育课,有其不利因素,也有其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主要是受场地条件限制,如无室内体育馆或训练房,在教室里上,人均活动面积仅有1平方米左右。其次,如组织不好,秩序混乱,会影响邻近教室上课。有利因素是:①适用于各种气候;②在一些场地缺乏的学校尤其在贫困地区更为适用;③由于室内不受外界干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于动作要求听得更清楚,练习时更专心。④还可以利用图片、模型和电教手段(投影、录像片)等进行教学,解决体育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借助课桌凳进行身体素质训练。⑤可以借助课桌凳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充分利用课桌椅,学生运动的密度大大高于室外体育课。因此,上室内体育课要扬长避短,认真设计教学内容。
二、在小学阶段室内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1、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宣讲《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讲德智体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及正确锻炼身体的方法和生理保建卫生常识等。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建立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关注同伴的情绪,能调控自己的情绪。
2、队形队列训练。利用课桌的纵横行间进行队形队列训练(凳子放在课桌下面),向左、中、右看齐,原地踏步、跑步,多种形式的报数练习等。
3、徒手操练习。为保证学生每天做两次广播操,也为了室内体育课教学需要,我自编了一套室内操,上室内体育课时,可代替一般性准备运动。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自编和选用一些其他徒手操。
4、体育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教学。一些技术动作,如途中跑的摆臂,急行跳远的起跳、腾空和落地,投掷的转体、出手动作等,在室外教学时,由于受时空的制约,学生不易掌握。在室内教学,可运用投影片和录像片,通过“定格”方法,把连贯复杂的技术动作进行分解教学,让学生看得清楚,产生强列的直观表象,对动作要领就易于理解和掌握。
5、身体素质训练。每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素质训练内容,以弥补由于场地小、课堂密度和运动量的不足。通常是采用分组轮换的方法进行,按座位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利用行间练习,如练习原地高抬腿、小步跑、深蹲起立、徒手跳绳等动作。同课桌的两人还可互相配合,利用桌面,练习仰卧起坐。还可用室内的空地练习俯卧撑、立握撑等动作。
6、室内体育游戏。这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室内课内容。主要进行一些小组为单位的对抗性游戏,如“扳手腕““老鼠夹子”“乘公共汽车”“跳球入碗”“端乒乓球”等等。中高级可增加些智力游戏和带有考查性质的游戏,如“击鼓传花”凡被抓住的学生,要回答老师本学期讲过的体育理论知识、有关动作的技术要领、国内外重大体育新闻等。
7、棋、牌类活动。初学棋、牌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学和教学,善于下棋的学生也可以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对于班级大多数人都已经会下棋,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一次小小的快棋比赛。还可以让学生自创棋类游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8、学生阅读。教师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借出一部分和体育学习、健康知识有关的书籍组织学生阅读。也可以带领学生在网络教室,教师给出阅读的题目和内容,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搜集阅读材料进行学习。
三、小学阶段室内体育课的组织及教法。
1、尽量不搬动桌椅。
2、队伍调动力求简单,充分利用课桌椅间空隙,把队伍组成“小方阵”,长队伍行进采用“迂回”、“交叉”的方法。
3、宜用轻软器材,短器材。
4、用循环练习法进行素质练习,整个教学过程要求合理、严密。
5、器械、器材应合理使用。如自制沙包代替手榴弹,乒乓球代替垒球,桌面代替双杠、山羊、体操垫等。
6、采用小组比赛的方法。
7、使用动画式技术图片、幻灯片、简笔画等,增强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同时弥补教师在教学中口述和示范的不足。
8、结合各种性质的游戏,使课内高潮迭起,妙趣横生。
9、根据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征把课堂教学故事化、情节化。
10、音乐旋律贯穿教学始终,增强学生的美感、节奏感。
四、小学阶段室内体课的注意事项。
1、建立室内体育课的课堂常规。课堂常规应包括:课前值日生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课前清扫教室后,地上要洒水,以免课上练习时尘土飞扬;按统一的口令和规定的方法处理桌凳,保证不发出碰击的声响;所需的物品一律放在课桌的右前方等等。
2、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如果室内体育课的课堂纪律不好,不仅教学效果差,而且会损坏公物,影响其他班级上课。因此组织好课堂纪律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学生严肃认真地学习,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口令,正真做到令行禁止,保证练习按规定顺序进行。
3、选用恰当教材,仔细安排教学过程。在教室上体育课,必须充分利用课桌椅和有限的空间进行教学。在教学跑的过程中,我选用“原地摆臂练习”作为主教材。这个练习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完成,课中安排的徒手操,素质练习及舞蹈也可以在座位上进行。利用教室前后空间,课桌行间空隙做“往返接力”游戏和曲线跑练习;还利于课桌桌面做帮助下的仰卧起坐,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桌椅和空间的作用,还利用黑板板书讲解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上课前,教师要认真专研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室的条件认真备课。选用游戏教材时,要从实际出发,例如:教室在楼上的班级,不宜采用跳跃式的游戏练习;桌凳质量差的班级不宜过多搬动桌凳,更不能在桌子上做各种练习。这些情况教师应充分备课,精心组织,灵活安排,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材内容的不断改革,如何进一步提高室内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