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语文课堂活动设计初探
【作者】 刘兰英
【机构】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语文组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做到让学生有“大量的语文实践”的机会,而课堂活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平台。
语文课堂活动以听说读写为基本内容,并以知识积累、方法培养、能力训练为导向。设计好语文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更有效地理解文本内容,学习语言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学生的课堂活动是高层次的学习体验,更是语文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加以尝试的课堂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口头表达活动,关注“读”和“说”
苏轼有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文本的诵读涵咏永远是语文的第一主题,“读”始终都是语文课堂的主线。例如平时教学笔者将阅读教学流程定为“一读正字音——二读感内容——三读品语言——四读悟情感”。在教授《蜀道难》时,将其细化为“响读(个人出声朗读)——美读(有感情诵读,体现意境)——品读(涵咏语言)——辩读(比较研读)——啸读(集体起立诵读)”。
与此同时,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体验性朗读、表演性朗读等设计,不仅可以使课堂朗读活动丰富多彩,更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诵读情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在回归文本、回归诵读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语文最初的模样,也更贴近了语文的本质。
“读”是“说”的一种,也为自己“说”提供了素材,学生愿“说”、会“说”是我们语文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具体到“说”的活动设计,笔者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积累性的“说”
博闻强记它山之石,比学赶超化为己用。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往往是语文学习的最初目标。比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要求学生用二百字左右复述文本内容,并达成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目的;学习唐诗宋词,组织学生小组之间展开背诵比赛。
2、联想性的“说”
以课文为切入点,进行丰富联想和想象,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构建作文素材库。比如学《我不是个好儿子》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亲情细节;学《项链》让学生补充发现假项链之后会有一个怎样的故事结局;学《华盛顿的选择》,笔者这样问:“华盛顿临危受命又功臣身退,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这样的人物你还能想到哪些?”学《祝福》,要求学生讨论人物塑造描写的方法。
3、思辨性的“说”
以问题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往往以辩论的形式进行。如在教《滕王阁序》时学生认为“霞”为“飞虫”不应为“云霞”,各执一词之时一场课堂辩论在所难免;《张衡传》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中“怪”究竟是“奇怪”还是“责怪”,学生越辩越明。
答记者问的形式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鸿门宴》,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活动:①如果你是记者,面对项羽或刘邦,设计最想问的三个问题。②如果你是项羽/刘邦,面对别人的询问,你将怎样阐述你的见解和立场?
4、综合性的“说”
这里综合性的“说”确定点应该叫做“演”,如在讲《罗密欧与朱丽叶》、《廉颇与蔺相如》等课文时,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学生反响热烈。
二、书面表达活动,体现为“写”
“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找准“读”和“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可以有效的拓展延伸知识,达到“双向互赢”的效果。笔者对此进行的尝试有:
1、总结概括类
加标题,可分为加主标题、副标题和小标题。如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如果将这个题目作为副标题,让学生加一个主标题;给《项链》《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加一个副标题;教《都江堰》,请学生为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语言转换类
用散文化的语言扩写、改写:例如用散文化的语言扩写《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用诗意的语言改写王维的《山居秋暝》。
文体转换:如将《琵琶行》改写成四言诗、五言诗或七言诗;将《氓》改写成叙事散文或剧本。
人物剪影,实时描摹。如学习《我与地坛》的活动设计:感受了史铁生的人生态度,你能否像美术生画人物素描那样,速写作者,用文字表达此刻对他最真挚的感情呢?
3、鉴赏评价类
撰写颁奖词、墓志铭。如《苏武传》的课堂拓展训练:苏武不辱使命、荣归故里,请你为苏武颁奖,先确定奖项名称,在写一段60字左右的颁奖词。《纪念刘和珍君》给刘和珍写墓志铭。
撰写对联或对联填空。如学完《赤壁赋》要求学生写一副对联概括文章内容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微博上发言评价。如请登录腾讯或新浪,编写一条微博,参加“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活动,描写一个场景,融入抒情和议论,100字左右。
在纪念馆留言册上留言。如《小狗包弟》的活动设计——如果你来到巴金故居纪念馆,面对远去的大师和墙上灿烂的笑容,审视自己,在留言簿上写下你的感悟。
撰写海报。如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话剧表演撰写海报。
4、前勾后连类
写串台词、衔接语。如学完必修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赤壁赋》、《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游褒禅山记》,要求学生写四篇文章的衔接语。
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活动出效果。艺术性、科学性的课堂活动设计就如那乍起的风,吹皱课堂的一池春水,使学生愉快地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而如何吹出精巧精当的“风”,让课堂这“一池春水”,“皱”出真实的活跃、“皱”出实在的收效,必将是一个漫漫长路上下求索的过程,期待各位方家的指点。
语文课堂活动以听说读写为基本内容,并以知识积累、方法培养、能力训练为导向。设计好语文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更有效地理解文本内容,学习语言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学生的课堂活动是高层次的学习体验,更是语文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加以尝试的课堂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口头表达活动,关注“读”和“说”
苏轼有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文本的诵读涵咏永远是语文的第一主题,“读”始终都是语文课堂的主线。例如平时教学笔者将阅读教学流程定为“一读正字音——二读感内容——三读品语言——四读悟情感”。在教授《蜀道难》时,将其细化为“响读(个人出声朗读)——美读(有感情诵读,体现意境)——品读(涵咏语言)——辩读(比较研读)——啸读(集体起立诵读)”。
与此同时,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体验性朗读、表演性朗读等设计,不仅可以使课堂朗读活动丰富多彩,更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诵读情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在回归文本、回归诵读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语文最初的模样,也更贴近了语文的本质。
“读”是“说”的一种,也为自己“说”提供了素材,学生愿“说”、会“说”是我们语文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具体到“说”的活动设计,笔者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积累性的“说”
博闻强记它山之石,比学赶超化为己用。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往往是语文学习的最初目标。比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要求学生用二百字左右复述文本内容,并达成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目的;学习唐诗宋词,组织学生小组之间展开背诵比赛。
2、联想性的“说”
以课文为切入点,进行丰富联想和想象,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构建作文素材库。比如学《我不是个好儿子》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亲情细节;学《项链》让学生补充发现假项链之后会有一个怎样的故事结局;学《华盛顿的选择》,笔者这样问:“华盛顿临危受命又功臣身退,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这样的人物你还能想到哪些?”学《祝福》,要求学生讨论人物塑造描写的方法。
3、思辨性的“说”
以问题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往往以辩论的形式进行。如在教《滕王阁序》时学生认为“霞”为“飞虫”不应为“云霞”,各执一词之时一场课堂辩论在所难免;《张衡传》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中“怪”究竟是“奇怪”还是“责怪”,学生越辩越明。
答记者问的形式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鸿门宴》,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活动:①如果你是记者,面对项羽或刘邦,设计最想问的三个问题。②如果你是项羽/刘邦,面对别人的询问,你将怎样阐述你的见解和立场?
4、综合性的“说”
这里综合性的“说”确定点应该叫做“演”,如在讲《罗密欧与朱丽叶》、《廉颇与蔺相如》等课文时,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学生反响热烈。
二、书面表达活动,体现为“写”
“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找准“读”和“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可以有效的拓展延伸知识,达到“双向互赢”的效果。笔者对此进行的尝试有:
1、总结概括类
加标题,可分为加主标题、副标题和小标题。如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如果将这个题目作为副标题,让学生加一个主标题;给《项链》《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加一个副标题;教《都江堰》,请学生为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语言转换类
用散文化的语言扩写、改写:例如用散文化的语言扩写《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用诗意的语言改写王维的《山居秋暝》。
文体转换:如将《琵琶行》改写成四言诗、五言诗或七言诗;将《氓》改写成叙事散文或剧本。
人物剪影,实时描摹。如学习《我与地坛》的活动设计:感受了史铁生的人生态度,你能否像美术生画人物素描那样,速写作者,用文字表达此刻对他最真挚的感情呢?
3、鉴赏评价类
撰写颁奖词、墓志铭。如《苏武传》的课堂拓展训练:苏武不辱使命、荣归故里,请你为苏武颁奖,先确定奖项名称,在写一段60字左右的颁奖词。《纪念刘和珍君》给刘和珍写墓志铭。
撰写对联或对联填空。如学完《赤壁赋》要求学生写一副对联概括文章内容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微博上发言评价。如请登录腾讯或新浪,编写一条微博,参加“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活动,描写一个场景,融入抒情和议论,100字左右。
在纪念馆留言册上留言。如《小狗包弟》的活动设计——如果你来到巴金故居纪念馆,面对远去的大师和墙上灿烂的笑容,审视自己,在留言簿上写下你的感悟。
撰写海报。如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话剧表演撰写海报。
4、前勾后连类
写串台词、衔接语。如学完必修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赤壁赋》、《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游褒禅山记》,要求学生写四篇文章的衔接语。
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活动出效果。艺术性、科学性的课堂活动设计就如那乍起的风,吹皱课堂的一池春水,使学生愉快地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而如何吹出精巧精当的“风”,让课堂这“一池春水”,“皱”出真实的活跃、“皱”出实在的收效,必将是一个漫漫长路上下求索的过程,期待各位方家的指点。